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1012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培训
20201012输血反应及应急预案培训
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担。 ❖ 3、按医嘱给以舒张血管、平喘、强心剂。平喘:静脉注射氨茶碱;强心:用西
地兰0.2mg加入20~40ml生理盐水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密切观察心率和心律。严 重者可静脉滴注酚妥拉明5mg,用药时密切观察血压,如血压下降,应立即停用。 必要时要考虑静脉穿刺或切开放血300~500ml,以减少过多的血溶量。
血者的白细胞或血小板发生免疫反应,并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被破坏(主要在脾), 也可引起发热。 ❖ 二、发热反应:临床表现
1、通常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1~2小时以内发生反应,患者起初寒战,继而发 热,体温升高至38~41摄氏度,持续时间不等,轻者持续1~2小时,重者持续数小时。 可伴有皮肤潮红、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 3、多次输血产生抗体 患者多次输血,体内产生过 敏性抗体,当再次输血时,抗原和抗体相互作用。
9
5、常见的输血反应
❖ 临床表现:过敏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期或即将结束 时发生,反应程度轻重不一,症状出现越早,反应 越严重。
❖ 1、轻度反应 :输血后出现皮肤瘙痒,局部或全身 出现荨麻疹。
❖ 2、中度反应: 出现血管神经性水肿,多见于颜面 部,表现为眼睑,口唇高度水肿;喉头水肿可发生 呼吸困难,两肺可闻及哮鸣音;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12
5、常见的输血反应
❖ 溶血反应:护理 ❖ 1、停止输血送检 一旦发生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留静脉通路,以备按医嘱
给药),通知医生;保留余血并抽取患者血标本一同送检,重做血型鉴定和交叉 配血试验。 ❖ 2、给予氧气吸入 改善组织缺氧状况。 ❖ 3、保护肾 双侧腰封闭,双侧肾区用热水袋热敷,解除肾血管痉挛。 ❖ 4、碱化尿液 按医嘱口服或静脉滴注碳酸氢钠,以增加血红蛋白在尿液中的溶解 度,防止肾小管阻塞。 ❖ 溶血反应:护理 ❖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观察皮肤、尿色及量的变化,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做 好记录。 ❖ 6、配合抢救 对少尿、无尿者,按急性肾衰竭护理;出现休克症状,配合医生进 行休克抢救。 ❖ 7、预防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严守操作规程,不可使用变质的血液,认真做好血 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杜绝差错事故发生。
❖ 4、 输血前常规进行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一般体温≥38.5℃,暂不输血。输血 前后两袋血之间应滴注无菌生理盐水,前者可避免浪费血液,后者可防止两个供 血者的血液发生凝集反应。输血前15分钟,肌肉注射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 异丙嗪。
5
4、输血
❖ 1、在治疗室需请另一名护士再次核对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 果、血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血液质量、无误后方可输血。
6
5、常见的输血反应
❖ 输血反应定义:输血或某些血液制品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供、受者间血细胞表 面同种异型抗原型别不同所致,常见于红细胞ABO血型不符导致的溶血反应。 除了溶血性反应还有非溶血性反应。
❖ 一、发热反应:原因 1、输入致热源所致 如血液、保养液、输血用具被致热源污染。 2、违反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造成输血过程污染。 3、免疫作用 多次输血后,受血者血液中产生的白细胞抗体或血小板抗体与供
11
5、常见的输血反应
❖ 一、溶血反应:溶血反应是指供血者的红细胞或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异常破坏或
。 溶解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为输血最严重的反应
❖ 溶血反应:原因 ❖ 1、输入异型血 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不符而造成血管内溶血,反应发生快,一
般输入10~15毫升即出现症状,后果严重。 ❖ 2、输入变质血 输血前红细胞即被破坏溶解,如血液贮存过久、保存温度过高、
14
6、大量输血后的反应
❖ 循环负荷过重:护理与防治方法 ❖ 4、高流量氧气吸入,并将湿化瓶内水换成20%-30%酒精湿化后吸入,以减低
肺泡内泡沫表面的张力,使泡沫破裂消散,从而改善肺部气体交换,减轻缺氧症 状。 ❖ 5、必要时进行四肢轮扎止血带(须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肢体,可有效地减 少回心血量),待症状缓解后,止血带应逐渐解除。 ❖ 五、出血倾向: ❖ 原因 :输入的库血中缺乏血小板及凝血因子;过量的枸橼酸钠引起凝血障碍。 ❖ 临床表现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穿刺部位可见 大块瘀斑或手术伤口渗血,严重者出现血尿。 ❖ 出血倾向:护理 ❖ 1、密切观察 患者意识、血压、脉搏的变化,注意皮肤、黏膜或伤口有无出血。 ❖ 2、预防 在输入几个单位的库血时,按医嘱间隔输入新鲜血液或血小板脓缩悬液, 以补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
做好记录
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抢救记录
20
与家属、患者有效沟通
感谢大家聆听 谢谢大家!
21
7
5、常见的输血反应 发热反应:护理
❖ 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反应轻者减慢输血速度, 症状可自行缓解;严重者应立即停止输血,静脉 滴注生理盐水,以维持静脉通路,保留余血,以 备查明原因之用。
❖ 2、对症处理 高热者行物理降温,寒战者给于保 暖、饮热饮料等。
❖ 3、按医嘱给药 如退烧药、抗过敏药物或激素类 药物。
15
6、大量输血后的反应
❖ 六、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 ❖ 正常情况下,缓慢输血不会引起枸橼酸钠中毒,因为枸橼酸钠能在肝内很快代谢
为碳酸氢钠。 ❖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原因 ❖ 大量输血随之输入大量枸橼酸钠,如果患者肝功能不良,枸橼酸钠不能完全氧化
和排出,而与血中游离钙结合使血钙降低致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张力减低、 血管收缩不良和心肌收缩无力等。 ❖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临床表现 ❖ 表现为手足抽搐,血压下降,脉压小,心电图出现Q-T间期延长,出血倾向,心 率减慢,甚至发生心搏骤停。
16Βιβλιοθήκη 6、大量输血后的反应❖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护理 ❖ 1、密切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输血后的反应 。 ❖ 2、预防 每输入库血库血1000毫升以上时,按医嘱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或
10%氯化钙10毫升,补充钙离子,防止血钙过低’ 。此外,大量输入库存血时, 因血细胞破坏过多,钾离子含量增多,酸性增大,可引起高钾血症和酸中毒。 ❖ 七、体温过低: ❖ 由于麻醉下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大量输入库存血可使患者体温下降,首先 影响心脏功能,致心排血量降低,心率减慢,降低组织灌注引起心室纤颤,可发 生心搏骤停。
血液被剧烈震或被细菌污染、血液内加入高渗或低渗溶液或影响PH的药物等, 均可导致红细胞破坏溶解。 ❖ 3、输入RH因子不同的血 RH阴性者首次输入RH阳性血液时不发生溶血反应, 但输血2~3周后体内即产生抗RH阳性的抗体。如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即可发 生溶血反应。RH因子不合所致的溶血反应发生较慢,可在输血后几小时至几天 后才发生,并且较少见
者血样。 ❖ 6、患者及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
行封存。
19
发生输血反应
立即停 止输血
更换输 液器
输入生 理盐水
立即停止 输血
输
病情危重
血
一般反应
反
应
立即准备抢救物 品、药品
配合医生 积极抢救
应
急
发生输血反应
程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
序
必要时氧气吸入
将输血器、血袋、余血送往输血科 填烈军属输血反应报告卡
13
6、大量输血后的反应
❖ 循环负荷过重:原因 由于滴速过快,在短期内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容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
过重所致。 大量快速输血常可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及出血倾向。 ❖ 循环负荷过重:临床表现
如输血过多、过快,常在输血过程中突然发生呼吸困难、紫绀、咳大量泡沫痰 或血性泡沫痰、烦躁不安;严重时稀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出现湿罗音,心率快, 颈静脉怒张、四肢浮肿 循环负荷过重:护理与防治方法 ❖ 1、输血滴速不宜过快,输入液量不可过多。对心脏病人、老年和儿童尤须注意。 ❖ 2、当出现肺水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让病人取端坐位,两
❖ 3、重度反应 :发生过敏性休克。
10
5、常见的输血反应
❖ 过敏反应:护理 ❖ 1、密切观察反应并及时处理 轻度过敏反应,减慢输血速度,按医嘱给予抗过敏
药物;中、重度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通知医生,遵医嘱皮下注射0.1% 盐酸肾上腺素0.5~1毫升。 ❖ 2、对症处理 对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对严重喉头水肿者护士应配合医生行 气管切开;循环衰竭者立即进行抗休克治疗。 ❖ 3、按医嘱给药 如抗过敏药、激素类药。4.预防 勿选用有过敏史的献血员;献血 员在献血前 ❖ 4、小时不宜食高蛋白质和高脂肪食物,如虾、鸡蛋、鱼等,用少量清淡饮食或 糖水为宜;输血前对曾有过敏史和需多次输血的患者按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
❖ (一)急性出血 ❖ (二)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 (三)重症感染 ❖ (四)凝血功能障碍
3
2、输血的禁忌症
❖ 急性肺水肿、 ❖ 充血性心力衰竭、 ❖ 肺栓塞、 ❖ 恶性高血压、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 肾功能极度衰竭及对输血有变态反应者。
4
3、输血前准备
❖ 1 、输血前根据医嘱备血,经双人核对确认无误后抽取病人血标本2ml,与已填 完整的输血申请单,血型交叉配血检验单一起送交血库,供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试验。
输血反应及应急 预案及程序
2020.10.12 ICU
1
输血反应及护理
❖ 临床输血主要是指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体内 的方法,是急救和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输血要求既安全,又有效。输血护理的质量不 仅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还维系着患者的 生命安全,同时也是衡量医院护理质量的重 要指标之一。
2
1. 输血的适应症
18
输血反应应急预案
❖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立即停止输 血,更换输血器, 改换生理盐水。
❖ 2、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 3、若为一般性过敏反应,严密观察作好记录,安慰患者
及家属,减少患者焦虑。 ❖ 4、病情危重,准备好抢救药品和物品,配合医生抢救。 ❖ 5、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输血器并抽取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