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

《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1》课程标准
例:《秘书基础》课程标准
注:课程类型依据数据平台标准填写: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践课)C 类(纯实践课)。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传媒系专业先选类课程。

(二)课程作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灵活应用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工艺品制作方法,具备工艺品设计能力。

(三)前导、平行、后续课程
了解民族工艺品发展史,学会绘制设计图,能制作工艺品并进行加工。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如下,可适量增减)
具体说明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具体的、可达到的、可评价的语言说明学生实际能达到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不可及的。

1.掌握造型技能;
2.掌握工艺品设计方法;
3.掌握设计技能。

(二)能力目标(如下,可适量增减)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把工作实践的要求课程化;把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课程化。

1.能够完成基础造型;
2.能够掌握设计理念和规律;
3.提高制作技巧;
(三)素质目标(如下,可根据课程适量增减)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业规范意识与职业道德素质;
2.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内容及标准
本课程在课程目标确定的基础上,基于职业岗位需要,职业能力成长需要和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的原则进行课程内容的选取与序化。

课程内容说明如下表所示。

《民族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课时分配表
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一)课程考核
以突出能力考核为考核原则,应当采用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

一般过程性考核占40%,终结性考核占60%。

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之间的比例可根据课程性质自行决定,不做硬性规定。

1.过程性考核实施办法:
过程性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终结性考核实施办法:
终结性考核应针对本课程涵盖的知识范围,主要考核学生对工艺品深入刻画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二)考核标准
1.过程性考核标准
考勤、平时作业
2.终结性考核标准
期末作业
(三)课程评价
根据预先设定的课程目标,对实施后的课程是否达标进行测评。

凡达到了目标,那么课程方案或结构基本上是合理的;若达不到目标,课程便存在问题,需进一步找的问题的所在及造成问题的原因,以便给予纠正或加以改进。

可邀请用人单位参加课程评价,采用用人单位检验方式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情况进行评价。

五、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选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唐平主编《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基础》,辽宁美术出版社,2009
年8月第1版。

制订人:制订日期:
参加人:
审定人:审定日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