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基本知识简介
元青花的特点
元代瓷器造型上总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气魄雄伟,特别是高级的细 瓷, 包括至正型青花,这个特点尤为明显。这与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关,同 时也与它是出口品有关。至正型青花最主要的器型是大盘,传世品也是 以大盘为最多,而且这些传世的元青花大盘大部分保存在伊朗和土耳其 的国家博物馆,是昔日王宫的遗留。这说明元青花在当时主要是返销元 青花技术的故乡—盛产米纳依彩绘陶器的伊朗。当然也有龙泉窑的大盘。 这种大盘是我国以前没有的新型式样,系按照伊斯兰国家人的饮食习惯, 置于地毯上盛放食物。盘子的直径达三尺,却极为平整,毫不翘棱变形。 盘的样式为折沿,而且板沿很宽,有二寸多,适于手持搬动,分菱花和 圆形两种。菱花式的有十瓣、十二瓣和十六瓣。十瓣和十六瓣的是花口 圆身;十二瓣的是花口、花身、花足的通体菱花式,每瓣大小相同,制 作十分讲究,尤为精致。
元青花的胎釉特点
元代青花的胎体洁白坚致,与当时的坯土细腻洁白有极大的关系, 其圆器类胎体细腻洁白,当为元代御窑之佳品。瓷器底部多露胎,砂底, 呈现金属斑点或不等的宽旋痕,圆器底部多有乳钉突出。琢器的颈、腹、 底与胎体均为横接,除官窑精品外,大多因为各个部分接合不紧密而露 出接胎痕。这可以从高安市出土的六件元青花梅瓶几乎件件腹部均有接 痕中得到验证。 元初期青花瓷的釉面呈色青白,并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元代末期的 釉面呈色较为浑浊,呈色乳白、早中期的青花呈色蓝中暗灰,中晚期青 花烧造技术完全成熟,青花发色浓艳,蓝色深沉与鲜艳均有。纹饰绘画 清晰优美,釉色透明白中泛青,光润透亮。 这时青花瓷使用的钴料有两种,一种是进口青料,一种国产青料。 青花工艺后来也被广泛运用到瓷器制作工艺中,如世博收藏品瓷器 。
瓷胎用料
元青花瓷胎的用料也很特别。景德镇瓷用料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唐五代时,瓷胎由单一的瓷石构成,宋末元初起,发明了瓷石掺合高岭 土的二元配方,有些原料中高岭土达20%。二元配方使得瓷胎中三氧化二 铝的含量得以提高,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瓷胎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 保证了大件器物的制造,同时提高了烧制温度,使瓷化程度增加。在此 基础上,像是直径近60厘米的大盘、高达70厘米的大瓶等体型巨大的青 花器物才得以烧出。
疏朗形式的装饰,讲究无论是圆、琢器的青花纹饰都由单独纹样构成,装饰画面疏朗, 活泼自然。如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的青花龙纹玉壶春瓶,全瓶绘一条龙盘绕器身,画 面简洁,给人以龙在无垠空间中自由飞腾之感,视觉效果极好。另一种疏朗纹饰是写实或 写意的瓷画,画面较开阔。再有一些民间供器及殉葬品的青花纹饰就更为疏简豪放,用线 条快速描绘图案,可谓一气呵成,别具一格。 元青花的纹饰中有几种较为规范,从而形成了元代纹饰的特色: ①变形莲花瓣纹,俗称“八大码”,无论圆、琢器常以8个莲花瓣作装饰带,在每个 花瓣内又加绘多种花纹,有朵花、朵云、火焰、杂宝等等。莲花瓣的画法元代风格较为明 显,均用一道粗线和一道细线平行勾勒出轮廓线,每片花瓣间不相连,留有一定空隙。 ②花卉纹饰在元时多以莲花和牡丹为主,其次为菊花。这三种花的花与叶的绘画形式 比较固定,牡丹花叶呈肥硕状,为尖辫形;莲花花叶呈带双翅的葫芦形叶片;菊花花叶为 五叉的叶片。三种花朵都不填满色而有自然留白边现象。
瓷器用料
元代中后期青花瓷器所用的青料是苏离麻青。这种青料通常被认 为从西亚引进,含锰量较低,含铁量较高。 含锰量低,意味着青色中的紫、红色调将会减少,在适当的火候 下,能够呈现出宝石蓝一样的鲜艳色泽。含铁量高,意味着青花部分会 出现黑疵斑点,这种自然形成的黑斑,和浓艳的青蓝色相映成趣。典型 的苏麻离青产生的艺术效果,浓艳、晕散,料色熔融在釉中,浓色处出 现铁锈般的银黑色结晶斑点,在一定光线下有锡光色,而且呈三角形结 晶,用手抚摸釉面凹凸不平。
元青花
元青花牡丹花卉纹梅瓶瓶
元青பைடு நூலகம்鬼谷下山
元青花简介
元青花,一般指景德镇的元代青花瓷。景德镇元代青花瓷又可分为 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绘制纹饰的“至正型”精品瓷和用国产青料绘制纹饰 的普通瓷。元青花在元代除景德镇烧造外,云南省玉溪等地也用当地瓷 土和青料烧造。景德镇生产的元青花已有超过650年的历史,有足底宽厚、 纹饰繁多、胎体厚重等特点,其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
元代青花瓷器的器型
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大器粗壮,小器玲珑,如元青花的盘类既有制 作硕大,口径多达10厘米至50厘米的者,也有制作颇为精巧的小器。这 些大盘分布较广,不仅国内,而且国外如日本、美国、法国,尤其是伊 朗、土耳其等穆斯林国家更是数量较大,这些纹饰繁密、造型多样的大 盘正是适应当地穆斯林生活而制作的外销瓷。这些瓷器多为平折沿,或 花瓣形口,或圆形口,均具有成型规整不变形的特点。 青花碗的制作也是多样的,有大小之分。如土耳其所藏的青花杂宝 纹大碗,碗口径为40.5厘米,碗为花口,腹下收,圈足较小,碗形如此 硕大且口沿为花口,变化自如,可见元代青花瓷的烧造技术之高。元代 小碗的烧造极为秀美,或为撇口,或为折腰,或为高足。 青花罐的器型丰富,每种器型亦有数种变化,罐有大罐、小罐之别, 大罐有高、矮、八棱等式。小罐有敛口四系方形、撇口双系瓜棱形、唇 口双系腹式、唇口溜肩圆腹双系式等。 青花壶式多样,有凤流壶、四系扁壶、八棱执壶、梨式壶、葫芦式 壶、多穆壶、小执壶等。其他见有杯托、军持、鼎、罐、洗、船型水柱、 笔架式水盂、器座、瓷塑等 。 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元青花基本纹饰
(一)波浪 元青花上的波浪纹应用于大盘的边沿、盘内纹饰间的隔离及花卉纹的底纹。 边沿采用波浪纹的大盘一般为菱边。 波浪纹由浪纹和波纹两部分组成。元青花上的浪纹以轻重变化的粗线勾勒, 形状如“佛手”,如棕榈叶又如姜芽,称姜芽海水。波纹以极细密的线条画成, 放射状或旋涡状,后者如人的指纹。浪与波之间有留白以增加空间感。有些波浪 纹中加绘简笔朵花。 模印的花卉纹饰带有些以波纹衬地,作为相邻的波浪纹的延伸。 明初青花波浪纹已简化,浪纹用细线双勾中空,有的加绘细小圆圈以示浪花。波 纹粗而疏,层层叠叠,汹涌起伏。已不见指纹状的旋涡。 (二)变体莲瓣 莲瓣分写实性质的和抽象性质的,后者为变体莲瓣,有仰覆之别,应用很广。 元青花上的变体莲瓣纹饰于瓶、罐类器物的颈部和胫部。每瓣独立,由外粗 内细双框组成。内框细线一笔勾成,外框双勾后填色或粗线画成。粗线画成的分 两笔,均从中间起笔。莲瓣肩部方折。内框线条和莲瓣内纹饰连笔。莲瓣内填杂 宝(火焰、宝珠之类)、花卉(以莲菊为主)或云头,云头下加一圆圈。 明初变体莲瓣外框互相借用,肩稍圆柔,莲瓣内图案简单,有宝相花、旋涡 纹等。
(七)蕉叶 元青花上的蕉叶纹来源于商周青铜器的纹样,饰于瓶颈和下腹部。叶的中 茎画至叶尖,一笔画成或两笔画成后填色。叶的边沿用细线勾勒后填色。叶脉 细线勾勒。有单层和前后双层两种画法。 明初蕉叶纹中茎用两条平细线画至叶尖,不填色,永乐起叶的中茎已不到 叶尖。叶纹细密如鱼骨。叶边如锯齿般尖细,轮廓线用复笔加粗。一般为前后 双层画法。 (八)如意云头 元青花上的如意云头为中间粗两边细的三条线画成,二阶,三阶,四阶均 有。云头内纹饰稠密丰满,有细小的花卉纹、海水纹等,有些在此底上再画动 物纹。 元青花如意云头有数种装饰方法: 1、饰于器物上部的云头下垂(称云肩),饰于器物下部的云头上伸。一般由 3个,4个或6个云头组成。 2、饰于大盘盘心一周,云头向盘心伸展,云头间不相连,由6个三阶云头对 称组成。 3、由两个云头对接或4个云头相接组成“开光”,前者用于瓶腹,后者用于 盘心。 明初如意云头以外粗内细的双勾线画成。云头间以简单的弧线相连而不用反向 云头。云头缩小或大小相间分布。云头内绘简单图案,或折枝花或叶脉或填色。 明初青花另有用单个云头开光的装饰方法。 除上述纹样外,元青花的辅助纹饰还有鱼鳞纹、云纹、旋涡纹、三角带纹 等形式。
(三)回纹 元青花上的回纹源自青铜器的云雷纹。单体绘制,自左上方起逆时针走笔, 从外到内一般为套叠两框,也见单框。有变形回纹,笔画简化而不完整。 明初青花回纹两个一组,笔画相连,借用一条边线。明初回纹的另一种画法 是整个饰带一笔完成,从外向里画后再逆向画出,开始第二个单位。 (四)卷草纹 元青花上的卷草纹每一单位独立绘制,一正一反相接。也有的二上一下或一 下二上相接。无中心波谷曲线,明初卷草纹先画一中心波谷曲线,在上伸发卷草 纹,明中期起,有不画中心波谷曲线的卷草纹。 (五)钱纹 元青花上的钱纹饰于盘沿口和瓶口等处,有整钱组成的装饰带,也有半钱交 叉组成的饰带。钱纹以外圆内方为基本造型,有种种变化。有些钱纹中的方穿画 成菱形,菱形每边加一点,如菱形饰带画法。 (六)菱形 元青花上的菱形饰带画于盘的口沿或作瓶罐纹饰的间隔。圆口大盘一段用菱 形饰带装饰边沿。每一单体为两个菱形套叠,有的在其间填青。内菱形中心和四 边各有一点。
纹饰题材
植物类:有牡丹花纹、莲花纹、菊花纹、松竹梅纹、月梅纹等。除 以上主花外,在组合图案中还出现牵牛花、山茶花、海棠花、月季花、 枣花及萱草、灵芝、芭蕉或竹石葡萄、瓜果、草虫等作画面衬托。 动物类:有龙纹、凤纹、麒麟纹、鱼藻纹、鸳鸯卧莲纹、孔雀纹、 鹿纹、海马纹等。其中元代龙纹极具特色,身躯细长如蛇,龙头呈扁长 形,双角,张口露齿,细长颈,四腿细瘦,筋腱凹凸,爪生三指、四指 或五指,分张有力,肘毛、尾鬃皆呈火焰状。 元青花中的人物纹别出心裁,并与戏剧相结合,将著名历史人物的 故事情节移植到瓷器画面上,呈现一种新的艺术境界,这是其他时代无 法比拟的。此类题材主要有蒙恬将军、周亚夫细柳营、文姬归汉、昭君 出塞、萧何追韩信、三顾茅庐、敬德救主、陶渊明爱菊等。 此外,元代瓷器的装饰纹样与佛教艺术有结合,莲瓣、莲花、杂宝 等几乎成为元青花瓷器上必有的装饰内容,说明了佛教艺术对工艺美术 品的影响。
元青花的装饰
元青花的装饰包括装饰技法、纹样构图及纹饰题材等。元代景德镇陶工 在继承唐宋制瓷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弥补了形体上工艺粗糙的不 足,使元青花更精美。 1.装饰技法:青花与刻花、印花、瓷塑、浅浮雕等多种技法相结合, 绘画充分发挥蓝白的艺术效果,有白地青花、蓝地白花或青花线描为地 几种风格。在装饰时,工匠结合不同器型采用不同技法,有的用两种、 三种方法配合或几种方法集中于一体,刻花线条粗犷有力,印花线条圆 润耐看,浅浮雕效果立体感强。此外应该注意的是,元青花纹饰绘画方 法以平涂为主,结合勾、皴、点、染技法,线条苍劲有力,显示出元代 工匠高超的绘画才能。 2.构图方法:大致可分为饱满和疏朗两类。 饱满类型的装饰,无 论圆、琢器,全器被青花纹饰所覆盖,有的器身布满青花纹饰达8层之多, 以此突出表现元青花的壮美之感。元青花饱满型装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是通体以卷枝纹或海水纹为地,突出白色的花纹或在地纹上作菱形曲线 开光,开光内绘一主题纹饰。这种饱满设计方法多在八棱器上体现,看 似繁缛,实则安排有序,具有强烈的美学效果和时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