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十薄层色谱
一、实验目的
1、学习薄层色谱法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比移值的计算方法;
3、了解比移值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表示,依其所采用的薄层材料性质和物理、化学原理的不同,可分为吸附薄层色谱、分配薄层色谱、离子交换薄层色谱和排阻薄层色谱等。
吸附薄层色谱采用硅胶、氧化铝等吸附剂铺成薄层,将样品以毛细管点在原点处,用移动的展开剂将溶质解吸,解吸出来的溶质随着展开剂向前移动,遇到新的吸附剂,溶质又会被吸附,新到的展开剂又会将其解吸,经过多次的解吸-吸附-解吸的过程,溶质就会随着展开剂移动。
吸附力强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慢,吸附力弱的溶质随展开剂移动快,这样不同的组分在薄层板上就得以分离。
一个化合物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与展开剂在吸附剂上移动的距离的比值称为该化合物比移值R f
展开剂是影响色谱分离度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展开剂的极性越大,对特定化合物的洗脱能力也越大,一般常用展开剂按照极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大概为:石油醚<己烷<甲苯<苯<氯仿<乙醚<THF<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乙酸。
三、主要试剂和材料
邻硝基苯胺对硝基苯胺薄层层析硅胶G 薄玻璃板乙酸乙酯石油醚 0.5%羧甲基纤维钠(CMC-Na)水溶液毛细管(内径小于1mm)
四、实验装置
五、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调浆时要将硅胶加到CMC-Na中,以免生成太多的团块,浆液要有一定的流动性,稠度以能沿玻棒成细线性下滴为宜。
2、铺板时一定要铺匀,特别是边、角部分,晾干时要放在平整的地方。
3、点样时点要细,直径不要大于2mm,间隔0.5cm以上,浓度不可过大,以免出现拖尾、混杂现象。
4、展开用的烧杯要洗净烘干,放入板之前,要先加展开剂,盖上表面皿,让烧杯内形成一定的蒸气压。
点样的一端要浸入展开剂0.5cm以上,但展开剂不可没过样品原点。
当展开剂上升到距上端0.5-1cm时要及时将板取出,用铅笔标示出展开剂前沿的位置。
六、实验结果
七、实验讨论
1、薄层色谱有哪些常见的用途?
2、影响R f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展开时,展开剂为何不可浸没样品原点?
4、试解释邻硝基苯胺及对硝基苯胺R f的大小顺序。
八、实验体会
谈谈实验的成败、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