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州学校高中物理课程安排(完整版)

福州学校高中物理课程安排(完整版)

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
物理学科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
(试行)
福建省从2006年秋季开始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的精神,推进福州市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的实施,现根据《福建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改革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和《2006学年福州市普通高中新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提出福州市普通高中物理学科课程设置和选课指导意见。

一、课程结构
高中物理课程共包含12个模块(如下图所示),其中物理1与物理2为共同必修模块;选修1包含两个模块,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选修2包含三个模块,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选修3包含五个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内容。

二、课程内容
1、共同必修——物理1﹑物理2:是全体高中学生的共同学习内容。

在该模块中,学生通过学习运动描述、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和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等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经历一些科学探究活动,初步了解物理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体会物理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同时为下一步选学模块做准备。

2、选修1系列——选修1-1﹑1-2: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突出物理学的人文特色,让学生体验科学家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3、选修2系列——选修2-1﹑2-2﹑2-3:本系列课程模块以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为载体,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与技术的结合,加强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物理,练习实验操作的技能技巧,着重体现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

4、选修3系列——选修3-1﹑3-2﹑3-3﹑3-4﹑3-5:本系列课程模块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物理知识,能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探究能力。

5、校本课程:为了让学有所长的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又提高教学效益,建议学校根据具体
情况将物理实验专题及物理专题研修作为校本选修课程开设。

各模块的具体内容如下表。

共同必修物理(必修1)运动的描述
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物理(必修2)机械能和能源
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选修系列1 物理(选修1-1)
电磁现象与规律
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物理(选修1-2)热现象与规律
热与生活
能源与社会发展
选修系列2 物理(选修2-1)电路与电工
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物理(选修2-2)力与机械
热与热机
物理(选修2-3)光与光学仪器
原子结构与核技术
选修系列3 物理(选修3-1)电场
电路
磁场
物理(选修3-2)电磁感应
交变电流
传感器
物理(选修3-3)分子动理论与统计思想
固体、液体与气体
热力学定律与能量守恒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物理(选修3-4)机械振动与机械波
电磁振荡与电磁波

相对论
物理(选修3-5)碰撞与动量守恒
原子结构
原子核
波粒二象性
校本课程专题一物理实验专题
专题二物理专题研修三、课程设置
年级学期学段模块学
分学时周课时
方案A 方案B 方案C
高一上期学段Ⅰ必修1 2 36 2 4/0 学段Ⅱ 2 0/4
下期学段Ⅲ必修2+校本课程1 2+2 36+1
8 2+1 4/1
学段Ⅳ2+1 1/4 供文科发展方向的学生使用
高二上期学段Ⅰ选修1-1 2 36 2 4/0 学段Ⅱ0/4 下期学段Ⅲ选修1-2 2 36 2 4/0 学段Ⅳ0/4 供理科发展方向的学生使用
高二上期学段Ⅰ选修3-1,或选修2-1 2 36 4 4 学段Ⅱ选修3-2,或选修2-2 2 36 4 4
高二下期学段Ⅲ选修3-3,或选修2-3校本课程2 2 36+9 4+1 4+1 学段Ⅳ选修3-4,校本课程2 2+2 36+9 4+1 4+1 高三上期选修3-5 2 36 4 4 下期高考综合复习
考虑师资安排、实验室条件以及学生学习的连贯,物理课和化学课的开设可统筹考虑。

方案A较适合普通高中学校,在班级数不多的情况下有利于教师的安排,这种形式与以前的课程安排比较接近,教师容易适应。

方案B是将全年级的班级对半分,一半开设物理课程,另一半开设化学课程,下一学段再把两个学科对调。

这样的安排能减少同时开设的科目,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也更符合本次课改的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在高二为文科倾向的学生开设物理选修1-2模块,供有兴趣的学生选修,以提高文科发展方向学生的科学素质。

校本课程在哪一年级开设,可以根据各校的实际灵活把握。

如果校本课程涉及的知识较深,就应安排在相对后面的学段开设,注意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考虑到物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普通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参照上述意见作适当的调整,尽可能为学生修习物理适当增加一些课时。

四、选课建议
1、由于必修需要达到6学分,因而全体学生在学完两个共同必修模块获得4个必修学分后,必须从选修1-1、选修2-1和选修3-1中选择修习1个模块,完成余下的2个必修学分。

2、完成必修学分的学习后,建议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能力发展倾向以及学校的条件,从下列两个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选修。

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调整选学的方向。

一般文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建议在选修系列1中选择1个模块,以获得毕业必须的学分。

由于3个系列中的第一模块知识范围基本相同,选修可不限于一个系列,例如同一学生可在修习系列l的1-1模块后,再选系列2中的2-1模块。

理科方向发展的学生,则最好是在系列3中选学模块,偏向往工科方向发展的学生,也可以是选学系列2模块。

凡准备参加高考的学生,文科物理必修与选修总共6—8学分,理科最低要求10学分,较高要求宜可达到14学分。

方案一人文社会科学发展倾向的学生选择修习选修1-2模块(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1-1模块
后再选择修习该模块)
方案二理工科发展倾向的学生(一)选择修习选修2-2、选修2-3(建议在选择修习选
修2-1模块后再选择修习该模块)
(二)选择修习选修3-2、选修3-3、选修3-4、选修3-5
(建议在选择修习选修3-1模块后再选择修习该模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