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2)结果: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
•未脱色细菌呈红色为抗酸性细菌 •脱色经复染呈蓝色为非抗酸性细菌
3.其他染色方法(1)源自毛染色 (2)荚膜染色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重点提示
• 不染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 • 染色标本的形态学检查
– 革兰染色 – 抗酸染色
一、显微镜
1.普通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 光源:可见光
2. 暗视野显微镜( dark field microscope )
– 暗背景,菌体发光 –用于检查不染色的活细菌和螺旋体的形态及运
1.革兰染色(Gram staining) (1)原理
– 细胞壁学说:两种细菌细胞壁结构不同-G+菌肽 聚糖层厚、致密,脂质含量少;G-菌薄而疏松, 脂质含量多。
– 等电点学说: G+菌pI 2~3; G-菌pI 4~5 – 化学学说: G+菌含有核糖核酸镁盐多, G-菌
含量少。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革兰染色
(2)结果
– 细菌分为革兰阳性(G+)菌和革兰阴性(G-)菌
紫色为革兰阳性菌,红色为革兰阴性菌
革 兰 染 色 方 法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2.抗酸染色
(1)原理:分枝杆菌细胞壁含脂质较多,其中主要 成分为分枝菌酸,此物具有抗酸性,染色时与石 炭酸复红结合牢固,能抵抗酸性乙醇的脱色作用, 因此抗酸菌能保持复红的颜色,达到初步鉴别细 菌的目的。
复红、刚果红等。
3.中性染料:碱性染料与酸性染料的复合物,如瑞
氏染料、姬姆萨染料等。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二)常用染色方法 • 单染色法
– 只用一种染料,如吕氏美蓝。用于观察细菌的 形态、大小、排列。
• 复染色法(鉴别染色法)
– 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染料,以区别细 菌的着色性。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动观察
3.荧光显微镜(fluorescence microscope)
– 光源:100W~200W的高压汞灯
一、显微镜
4.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检查不染色活细菌的形态及某些内部结构
5. 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
– 光源:电子流 –透射电镜:观察细菌内部超微结构 –扫描电镜:对细菌表面结构及附件观察
二、不染色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 常用方法
– 压滴法 – 悬滴法
• 用途
– 动力试验:检查细菌有无动力及运动状况 – 制动试验:初步鉴别病原菌;鉴定血清型
三、细菌染色标本的检查
(一)常用染料 1.碱性染料:解离后色基带正电荷,如美蓝、结晶
紫、碱性复红等。
2.酸性染料:解离后色基带负电荷,如伊红、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