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的描写手法 ppt课件

诗歌的描写手法 ppt课件


7、象征
指借助某一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 念、思想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 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 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比如松、竹、梅、菊花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 特定的象征意义,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 的思想感情。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 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 民的生活。
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苍山,风雪,白屋,柴门,犬吠,归人,诗人运用白 描写法,简洁明了,层次分明,写景有远有近,有声 有色,形成了“风雪夜归人”的画境。
5、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 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对比与衬托中 的反衬有时是一体的,区分不开的。)
例1: 《燕歌行》 高适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 象鲜明,揭露深刻。
例2: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本诗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 志。诗歌描写了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 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 所畏惧,人格巧妙的融为一体,形象的表达了 自己以石灰为榜样的高尚节操。
8、动静结合
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 衬,构成一种情趣。动静结合,既可以以动衬静, 也可以以静写动。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 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 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6、烘托
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 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 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用于诗歌创作,指从侧面 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 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 阔的回味空间。
渲染作为一种艺术手法是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们的行 为、心理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 加强艺术效果。它是从图画技法中借来的术语,原指用 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分出阳暗向背,增加所画事物的质 感和立体感,从而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技法,即“设色”。
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 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 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 的图景。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
虚: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借助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日月照耀金银 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是虚 景。用虚境的美好反衬现实的黑暗。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 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 事物就叫烘托。衬托是将两个事物作对比,用一事物 突出另一事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 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 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 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 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 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 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 蒙的细雨。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本诗描写了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 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乌衣巷已不是 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 族已不复存在。昨日之风光,更显得今日之凄凉,这就 是反衬。
4、渲染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 为陪衬来突出某些事物的艺术手法。利用事 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利用 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常 见的反衬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
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正衬: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 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 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 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2、工笔
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描写。 相对于白描,工笔也可以称为细描。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独明。”抓住典型细节, 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迷离的氛围。
3、衬托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描写手法
常见的描写手法有:
白描、工笔、衬托、渲染、对比、烘托、 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等。
1、白描
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大致接近西洋画 法中的速写或素描,其特点是用简练的墨色线条 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 这种画法引入到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 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更不 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 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 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 以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 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 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 了春涧的幽静,以动衬静。
9、虚实结合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 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 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 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 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