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全国高三最新语文试卷精选汇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名篇名句默写专题【梅州3月质检】(1)吴激《人月圆》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两句。

(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是《膝王阁序》中的经典语句,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的“,”也用了“衡阳雁”的意象。

(3)我国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名篇《离骚》里发出慨叹“,”,表现他不懈地追求自我修养,坚信自己理想,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心志。

【解答】故答案为:(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怀化一模】(1)屈原在《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句子是:,。

(2)《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谴责了秦统治者搜刮老百姓的财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来却毫不吝惜的做法。

(3)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用“,”来描述峡江两岸峰峦紧密相接的特点。

【解答】故答案为:(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重点字:蛾眉、谣诼)(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重点字:锱铢)(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点字:阙)【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点评】《阿房宫赋》理解性默写1、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2、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考前演练(二)】(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以璀璨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贴切又形象。

(2)李白《蜀道难》中用“,”说明了黄鹤、猿猱这样会飞、善攀爬的动物都难越过蜀道,从而突出了蜀道的高峻。

(3)陆游《游山西村》中用“,”两句描摹了南宋初期的农村生活画卷,表达了诗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答案】(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南昌一模】(1)杜甫《春望》中哀叹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用细节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2)屈原《离骚》中“,?”两句诗人借方枘与圆凿不能相合比喻自己忠贞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定不移的决心。

(3)李白在《蜀道难》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有奇险的风光。

诗人用“,”两句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解答】故答案为:(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重点字:簪)(2)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重点字:圜)(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重点字:豗、砯、壑)【分析】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点评】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

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泉州一检】(1)《荀子·劝学》中,荀子以设喻引出“,”的论断,进而推出人只有博学自省,才能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观点。

(2)《登高》中,杜甫在描绘了寥廓萧瑟的秋景之后,不禁生发出“,”的漂泊他乡寂寞孤苦之叹。

(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绘出一幅动静结合的湖光春色图,动的有江上“”静的有水边的“”,景色明丽,充满活力。

【答案】(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沙鸥翔集岸芷汀兰【黄石市、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随州市、鄂州市、咸宁市、黄冈市八市3月联考】(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的百姓无论老幼均能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2)《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在听完琵琶女倾诉身世后,由琵琶女的身世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不禁发出了“,”的感慨。

(3)在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慨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河南普通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测试试题】(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两句,直接体现了当道义与生存发生冲突时,追求道义的精神境界。

(2)白居易《琵琶行》开头“”一句,以秋景烘托了送别友人的悲凉之情;“”一句,则借秋江夜景,侧面表现乐曲醉人。

(3)苏轼《赤壁赋》中“”一句,盛赞曹操文韬武略的英雄气概;“”一句,则直抒胸臆,悲叹人生短暂易逝。

【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枫叶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3)横槊赋诗哀吾生之须臾【南充市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试卷】(1)周敦颐《爱莲说》中“,”两句集中表现了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

(2)屈原《离骚》中“”和“”两句分别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因道不同而不与小人为谋的人生态度。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两句,表达了天地万物都处在变化中的理性认识。

【答案】(1)出淤泥而不染,卓清莲而不妖(2)鸷鸟之不群兮,何方圜之能周兮(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成都七中二诊试卷】(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人在“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环境中,无论“”,都共享着“”的幸福生活。

《诗经·氓》中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子过得非常辛劳,以此表达其内心不满的句子是:“,”。

(3)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答案】(1)黄发垂髫怡然自乐(2)夙兴夜寐靡有朝矣(3)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呼和浩特一检试卷】(1)在《论语》中,“,”两句阐述了学习与思考之间的辩证关系。

(2)李白的《蜀道难》中“”一句,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而“”一句则写出了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的场景。

(3)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对人生的感悟实现了共鸣,他们“”忘记了空间,“”忘记了时间。

主客皆进入豁达淡然的“乐境”。

【答案】(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豗(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特别注意“罔”、“殆”、“盈”、“豗”、“藉”等字)【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清华大学)3月测试】(1)《诗经·氓》中的“复关”借氓所居之地代氓本人,女主人公没有见到氓和见到氓之后的表现分别是“”和“”。

(2)诸葛亮在《出师表》认为北伐中原的最终目的除了“攘除奸凶”外,还有“,”。

(3)《劝学》中,作者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句话中的“假于物”在文中分别是指“”和“”。

【答案】(1)泣涕涟涟载笑载言(2)兴复汉室还于旧都(3)假舆马者假舟楫者【宁大附中一模试卷】(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谷粒”作为比较对象,从细微之处突出阿房宫耗费之巨的两个句子是“,。

”(2)屈原在《离骚》中先写“民生各有所乐兮”,然后以“”来与之对比,表达了自己与他人不同的追求;接着,“”又以反问的口吻来表达自己心志的坚定。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以比喻的方式描写自己身世的一句是“”,然而诗人对自己的生死并不顾惜,因为他的人生追求是“”。

【答案】(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2)余独好修以为常岂余心之可惩(3)身世浮沉雨打萍留取丹心照汗青【抚顺3月一模】(1)《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首先写山之连,山之高:,;又用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

(2)《逍遥游》中,宋荣子能对外界的毁誉淡然处之的原因是,(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由,从怀古转为伤今,家国破败触目伤情。

【答案】(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2)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3)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