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药业有限公司2016 年质量风险管理评估报告报告编制部门:质管部1. 风险评估小组成员:2. 概述2.1 公司基本经营情况简介2.2 评估原则2.3本次风险评估的目的2.4本次风险评估的范围3. 内容3.1 风险的评价3.2 风险的控制3.3 风险的分析评价结果4. 做好整改、控制风险5. 风险回顾6. 评估总结与建议1.风险评估小组成员:2、概述:2.1公司基本经营情况简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年公司年公司销售额万元,销售额万元;公司秉承坚持“ xxxxxxxxxxxxx”XX质量方针,依据质量方针,制定年度质量目标并按部门按岗位逐级展开,实行年度考核的方式,将质量目标层层落实到各基层岗位。
公司总经理(企业负责人)本科学历,从事药品经营管理工作12年;公司质量负责人本科学历,从事药品经营管理工作20年,熟悉药品经营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保证质量管理部门有效履行职责;具备丰富的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经验,能独立履行质量管理职责。
公司设置办公室、质管部、业务部、储运部、财务部,质管部负责从事质量管理、验收等工作,现在员工19人,其中执业药师2 人。
公司成立专项小组开展质量管理体系内部评审、质量风险评估以及供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评审、购货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等活动。
风险无处不在,在药品流通过程中,以下环节可能存在风险点:人员、质量体系、质量管理文件、采购、收货、验收、储存、销售、配送、退货、计算机系统、设施与设备。
依据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价、控制和回顾,我公司成立了以公司质量负责人为组长的质量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并对质量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管控。
2.2 评估原则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运用概率论或数理统计方法,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认将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被及时地发现以及造成的后果等,参照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风险进行评价。
在评估中应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真实、全面,保障评估的有效性。
2.3 本次风险评估的目的建立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及时解决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药品质量风险、经营质量风险,减少质量风险带来的损失,以最小的成本和风险,获得最大的收益和安全保障,确保公司各项业务经营的持续、稳定、安全运行。
2.4本次风险评估的范围本次风险评估的范围是对公司组织机构、人员、设施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及相应的计算机系统等各要素的质量风险进行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回顾,覆盖药品采购、收货、验收、储存、销售、出库、运输配送、 退货、售后各个环节。
3.内容 3.1、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一个风险管理过程中,对支持风险决策的资料进行组织 的系统过程。
它包括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两个部分。
风险分析就是对风险的严重性和可能性进行分析判段。
严重性(S )就是对风险源可能造成的后果的衡量, 可能性(P )就是有害事件发生的频率 或可能性。
它们分别分三级,分级标准如下风险评估是使用下图,以确定风险的严重性。
根据风险严重程度,确定 风险可接受性,低风险是可接受风险,可不必主动采取风险干预措施;中等 风险是合理风险,通过实施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得以降低,效益超过风险, 达到接近可接受水平;高风险是不可接受风险,指风险可能导致的伤害严重, 必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以规避风险。
对风险识别的各风险点进行逐一分析,经过质量风险评估小组评估、 审定,最终确定本次评估后需要重点关注的质量风险有:可能性时启动应急预案;各类质量信息收集不全面,未做分析和汇总; 质量信息和质量投质量信息反馈延误;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未及时启动应漏,造成使用假药、劣药;2.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引发新的严重不良反应;3.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使用药品质量缺陷产品1.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造成致死致残个案;信息遗漏,造成使用假药、劣药;2.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引发新的严重不良反应;3.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使用药品质量缺陷产品。
1.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造成致死致残个案;2.信息遗漏,造成使用假药、劣药;3.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引发新的严重不良反应;4.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使用药品质量缺陷产品。
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反馈、药品召回、质量事故调查3.2、风险控制急预案(药品召回、质量事故调查)。
缺陷产品。
造成致死致残个案;信息遗漏,造成使用假药、劣药;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引发新的严重不良反应,信息遗漏或反馈延误,使用质量风险控制是采取措施,其目的是将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
针对经营过程各环节进行的质量风险评价,为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经营环节高风险,采取相应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
岗位风险控制表过程控制措施风险接受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制度1、更新观念,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主导作用,把全体员工都推到参与管理的主体地位。
即“人人都是质量管理者,” 此前提下,公司制定了开展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活动的决定, 专门下发文件,阐明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宗旨、内容、办法和要求。
2、建立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组织体系,畅通员工全方位参与质量管理的多种渠道。
3、建立员工参与质量管理的其他形式和渠道:建立员工以电话、书面和当面等形式直接向公司领导反映质量意见的快速通道;把全员参与管理落实到管理制度的更新及完善上,形成制度化的管理新体系,强化内部管理。
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首营资料审核和销售人员资质审1.确立企业“进、储、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未经审核,系统不能确认企业为合格供应商;资质过期,系统自动报警;非授权人不能在系统内审批。
2.药品信息未经审核,系统不能确认为“药品信息”非授权人不能在系统内审批。
3.对审核人员加强药品购进管理制度、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及相关程序的培训。
4.通过年度药品质量进货评审,对质量信誉不好的企业退出供应商或不购进其产品。
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货专人专区管理实施色标管理。
6.养护员检测温湿度、指导保管员调控温湿度设施需严格按制度执行。
7.“药品催销表”定期收集汇总,转发相关部门。
8.养护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质量管理部门上报,质量管理部门复核确认后,及时处理。
9.季度养护分析汇总及时,有分析,有结果。
10.保管员库房账务做到“日动碰,月盘点”,保证账、货、卡相符率100%11.确立企业“进、储、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仓储管理系统,满足药品存储条件系统控制,指定适宜仓库;满足药品质量状态由质量管理部门指定人员系统确定,仓储部门依据指令控制发出与否;满足按药品批号管理,库房进出管理。
12.落实质量否决权管理制度,保管员发现药品污染、变质、失效、药品过期或药品质量缺陷,报质量管理部门,复核输入缺货退货后,质管理员系统移库入不合格库,保管员凭移库单将药品转不合格库交不合格库保管员保管,严禁不合格销售。
温湿度管理加强对养护员的培训,对养护员进行绩效考核,要求养护员严格巡查、控制库房温湿度。
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销售客户选择、销售管理1.确立企业“进、储、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未经质量审核的客户,系统不支持发出,问题药品,系统不支持付出。
2.规范销售人员销售行为。
3.对销售人员加强药品销售管理制度、程序的培训。
4.严格执行特殊管理的药品管理制度的要求。
风险接受风险减少、风险避免出库复核采购付款、销售收款管理1.保管员积极贯彻药品拆零拼装、药品出库复核管理制度, 药品出库严格执行“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 原则。
2.出库复核坚持“四不发”原则,强化药品外观质量的复核。
3.药品搬运人员、运输人员贯彻药品运输管理制度,搬运、堆码药品严格遵守药品外包装标识的要求规范操作。
4.确立企业“进、储、销”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药品质量状态非“合格库”的不能销售开出、不能发出;满足过期药品系统自动锁定不能有进、销及销退行为。
5.系统支持执行“先产先出,近期先出,按批号发货”原则。
&系统满足特殊管理的药品执行电子监管码系统指令。
1、采购药品时需凭验收合格的药品发票、入库记录结款。
2、付款方式为公对公打款,不可现金交易。
3、销售药品时开局发票清单,并由公司物流部人员将药品风险减少、风险避免风险减少、风险避免通过分析,公司的质量工作措施基本全面,不需要再增加新的控制措施。
但是药品经营全过程中,环节众多,过程复杂,因此必须加强预先防范、同步控制、重视事后反馈控制(质量风险控制策略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等步骤。
事前控制,即在质量风险发生前对其采取的预防性控制措施,以避免各种失误、浪费和损失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风险避免、风险减弱、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方法。
事中控制,即指药品质量风险发生后,公司应主动运用质量风险管理方案,积极、科学、快速地做出应对措施,将损失降低至最小。
事后反馈,是指药品质量事故发生后,对整个事件本身进行总结分析,并据此提出今后的改进方案,为今后质量安全防范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从而将质量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有效发现和控制对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控制点,从而降低质量管理中的漏洞或者盲点。
具体措施包括加强企业负责人的质量风险意识,,建立质量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确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质量风险管理活动;加强全员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培训,培养全员质量风险管理意识。
3.3风险的分析评价结果在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的确认、风险评估、严重程度、风险控制、处理等信息都需要充分交流,通过质量风险沟通的形式,完整记录书面结果。
开展质量风险管理,并将质量风险管理实施过程通过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
4. 做好整改、控制风险:对于已经评定为风险级别高的风险点,公司重新强化主管人员和岗位人员责任意识,人员相对固定。
加强各岗位人员培训工作,使各岗位人员能充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正确履行岗位职责。
对购销方资质档案进行严格审核,对个别资质不齐全或是到期的企业,立即联系索要最新资质。
GSP要求全员参加质量管理,所有人员上岗前均应进行培训,人员调整到新岗位时,也要进行上岗前培训,重点是与新岗位有关的内容,目前,公司制定了教育培训计划,下一步将抓好计划的落实。
整改后进行再次评定,风险综合指数降低到低风险标准,为可接受的水平。
5. 风险回顾通过其他公司所已发生的质量风险案例,开展风险回顾活动,对风险管理效果的评估和总结,为启动新一轮风险管理循环提出建设性意见。
6. 评估总结与建议综合评估分析,公司2016 年度各环节在经营销售过程中质量风险比较小,完全可接受,但建议做好如下管理:加强本风险评估确定存在的主要缺陷和关键缺陷风险项目管理,保证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有效执行,同时兼顾本风险回顾确定的一般缺陷风险,若企业重复出现一般缺陷或存在多项关联缺陷时,则证明风险级别提高一级,所以不应忽视一般缺陷风险,需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