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关于心理护理的论文
【关键词】脑出血心理护理
1脑出血病人的心理变化特点
在本病的恢复期患者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病情逐渐恢复,对康复充满了希望,急切盼望病情能尽快痊愈。

但当肢体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失语患者开始有含糊不清言语,恢复速度开始减慢或停止,体能缺陷常导致活动受限而对前景悲观失望,有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而效果不佳,但并未完成全部疗程,便产生急躁心理。

有些患者比较娇嫩,情感脆弱,认为自己需要别人的照顾,本来自己可以做的事也让别人去干,变得被动、顺从、依赖。

迫不得已的依赖及无能为力的处境,面临职业和地位的丧失等。

患者的情绪会再度低落,重新失去信心,表现为忧郁、急躁、自卑甚至拒绝治疗。

脑出血病人恢复期抑郁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病前人格特点,如病前有强烈的依赖性和既往应激时易发生焦虑和抑郁。

此外,还与家庭环境,家人关系有关,患者在相对孤立无援的状况下更易发生抑郁。

2护理对策
正确分析和了解患者心理状态,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护理人员应从提高自身素质、服务质量着手,与患者心理沟通,使患者振作精神,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康复的重要因素。

开展心理护理不仅能有效的控制心理因素的不良影响,而且能够摆脱药物所无法医治的痛苦,得到全身的康复。

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向都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治疗的一部分。

不良心理状态是脑出血疾病的促进因素,尽早解除不良隐患,对脑出血疾病的康复与减少复发率都有很大的裨益。

2.2树立信心,消除依赖首先要理解患者这一心理变化,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加强基础护理,在帮助患者做康复治疗时,要热情、耐心、细致地照顾,耐心讲解饮食在疾病恢复过程中
的重要性,并与其家人一同帮助患者翻身、喝水、喂饭使患者感觉
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温暖,尽量满足其依赖心理需要,鼓励患者尽
自己最大可能完成日常生活,如穿衣、洗脸刷牙,并及时给予鼓励
和肯定。

更重要的是予以患者重新生活的信心,使患者主动参与配
合治疗。

其次根据患者的性格、生活习惯等特点,进行正确指导,
选择适当的机会,告诉患者依赖心理属于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让
患者了解偏瘫肢体的康复过程和愈后能面对现实;充分调动其自身的
主观能动性,并让患者知道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况;
使患者在心理上有所准备,同时对康复治疗进行正确指导,在心里
上感到需要“康复”,逐渐摆脱心理依赖;对患者还要讲解偏瘫肢体
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说明关节“用则灵,不用则废”,要求患者克
服僵痛,增加毅力,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反复与患者及家属说明功
能锻炼的重要性,指导其康复训练,予被动及主动运动,设法调动
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以达到最佳疗效及生活能力的早期重建,
使患者从中看到了治愈的希望,恢复自信心。

重视家庭与社会的支持,患者是社会和家庭中的一员,家属的态度往往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在护理中尽量争取家属及其亲友的配合,应详细地向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情况,使家属用良好的情绪和
积极的态度鼓励支持患者,说服家属在为患者创造适于治疗和休养
环境的同时,动员家属及亲友多来探视,且探视时应以平静、微笑、轻松愉快的情绪感染患者,不要出现厌烦情绪,多与患者倾心交谈,参与患者日常生活安排,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生理上的要求,给
病人以精神安慰,避免产生度日如年的思想,但同时应提醒家属不
要过细照顾,防止产生功能失用退化,从精神、心理上鼓励患者克
服自卑心理,面对现实,让患者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人,而是有
亲朋好友在身边一起面对疾病、战胜疾病,从而减少孤独感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在为患者做治疗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激发患者对家庭、社会、子女、爱人的责任感,鼓励他们自强不息,消除自责自叹,消除抑郁。

要尊重患者的人格,不指责患者,不随便议论患者的缺点和短处,
例如,患者在病室内吸烟时,应给予提出批评加以制止,并讲解吸
烟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影响疾病的愈后。

对曾经用语言冲撞过自己
的患者要宽宏大量,体会其病痛,谅解其过激,并适当作劝说和解释,切忌发生口角冲突。

在患者发怒、暴躁尚未平静时,被攻击的
对象不宜直接对患者实施医疗与护理,因为此时操作稍有不慎,易
激惹患者,有时患者也会无故寻衅纠缠医务人员,因此回避是十分
必要的缓和措施。

疾病会影响一个人对疾病的态度、感受及反应,
患者的心理是一个随病情发展而变化的过程,护士应该以相应的心
理学理论为指导,对患者进行科学的心理护理,会对不同患者的心
理活动特点及个性差异,掌握其规律性的活动,给予耐心、连续的
心理护理,家属、亲友的配合,单位领导的支持,亲友的关怀和照
顾是给患者最大的心理安慰,保持家庭的稳定,对患者的心理支持
起到很大的作用。

总之,心理护理不应当只局限在护士单方面,还
应当有医生、家属、朋友、同事的共同努力。

要善于观察分析不同
心理素质病人的思想变化,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病人,使病人在接
受药物治疗的同时达到心理康复[2]。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手术会使病人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对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观察和心理护理,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动状态,使手术病
人在术前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克服恐惧心理,术中能够顺利配合,
术后能够迅速康复,并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术前的心理护理
2术中心理护理
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护士要以亲切简洁的语言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术中应做的配合及注意事项,必要时握住患者的手,给
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巡回护士观察患者时,应以热忱和善
的目光正视患者,通过温和的目光和轻微的点头动作鼓励患者,再
配合适当的触摸,可消除患者过多的顾虑。

对意识清楚的患者应随
时注意其情绪变化,如其心情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耐心
地给患者介绍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医生的业务素质,增强患者战胜
疾病的信心,使手术顺利完成。

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
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避免给患者带来恐怖、紧张和不安。


术过程中器械护士必须眼疾手快地配合手术,尽量减少与手术无关
的交谈和噪声,还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
者带来不良刺激。

3术后的心理护理
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病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首先急于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

加之刀口疼痛、不能
自主活动等等,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

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
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3.1及时告知手术效果。

当病人术后或从麻醉中醒来,医生护士
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
的已经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

这时,医生和护士应当多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
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3.3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鼓励其积极康复。

有些术后病人平
静下来之后会出现抑郁反应。

主要表现是不愿意说话、不愿活动、
易激惹、厌食及睡眠不佳等。

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的术后恢复。

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


准确的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使他们意识
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后面的事情还有什么克服不了。

若病人
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病人,以免突
然的精神刺激导致病人心理防线崩溃,给心理带来巨大的创伤,甚
至发生意外。

可主动与病人家属积极沟通,取得配合支持,共同做
好心理护理。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根据每个病人的心理状态,热情接待病人,做好入院宣教,耐心仔细询问,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安慰工作。


过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熟练的操作技术、热情周到的服务,
使病人感受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感到医院安全,有效的消除了
患者紧张、恐惧、焦虑及悲观失望等不良的心理状态,使患者能以
最佳的身心状态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尽早恢复到健康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