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别策划最后修改稿

特别策划最后修改稿

辅导员“三进三同”实践活动,不仅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极大的提升了辅导员自身的素质,在社会基层的大锅炉里实践、锤炼、升华。

加强我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素质,能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更多的创新赋予了实效性和丰富性。

同劳作贴近心理深交流指引阳光暑期开始前,申请参加实践的体育学院的陈圆圆老师就开始仔细分析需要着针对哪些同学进行深入的实践交流。

后来老师锁定了三大类型的学生:一类是家庭较为贫困,负担较重,独立处理事务能力不足的,需走进其家中为其带去物质与精神上的帮助。

一类是性格比较孤僻,不愿和同学老师交流的学生,有必要实地了解其家庭情况,近距离接触走进其内心世界。

一类是学习不怎么努力的学生,需要结合生长的环境对其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态度上的改变。

采访时,陈老师便向我们记者讲述到她的实践经历:7月20日,一大早我便赶到实践的第一站重庆市垫江县太平镇天星村六组的夏同学家。

夏同学平时性格较为孤僻,不太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缺乏自信。

来到夏同学家,夏同学及其爷爷奶奶很热情地接待了我。

此后的时间里,同学生一同采摘农田里的作物,一同翻土挑水、上山掰玉米、煮饭做菜。

我明白这次是深入学生心理的最好契机,同劳作时一起交流,比起学校里师生关系更为亲切自然。

夏同学向我聊起他从小到大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高中升学、大学学业、平时的爱好、喜欢的运动项目、课余生活等等。

通过亦师亦友的交流方式,深入了解了他的思想脉络,帮助其消听对子女的真实想法,并倾听了他们对学校学生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几天下来气氛十分融洽,充满了欢声笑语。

时间飞逝,转眼便到了临别之时,我代表学院为其家庭送上了慰问金,并向其亲人保证张同学在校的顺利发展,场面十分感人,张同学的父亲更是流出了真诚的热泪。

同吃同住中经历考察反思后升华大巴车缓缓的驶在去往离重庆丰都县城60公里的新隆镇铺子村,不甚平坦的路面致使车子显得很颠簸。

摇摇晃晃中。

经济管理学院的团委书记兼学生辅导员李玉胜老师张望着前方即将到达的村子,迫不及待的等候车子达到铺子村。

老师想抓住这次实践每一分钟时间,能为学生做更多的事,给学生更多的帮助。

为了深入的了解困难学子生活环境,以及学生社会压力;为了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教育观念,使对学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富于创造性。

经济管理学院的秦书记和辅导员李玉胜积极响应学校“三进三同”的号召,参加了今年暑期的“三进三同”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历练自己的教育观念,升华自己的教育素养。

我们的记者通过老师的讲述,了解到重庆丰都的新隆村是个相对贫穷偏僻的村子,从县城赶到那的路一直都是尘土飞扬的,路边的庄稼长势也不好。

书记和老师深知到周同学家的家境情况,所以在到达之前,他们自己买了一打的实用压榨花生油。

走进周同学家时,因为她的父亲已经外出打工了,只留下母亲一人在家,母亲抹着眼泪对两位老师的来到表示非常的欢迎,母亲不停地对两位老师关注自己的孩子表示感谢,那场景很是感老师又是那么的充满希望,我们更真实迫切地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我们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的推动者,指引者。

”实践精神不停歇服务广角在阔伸“只有亲临时,掌握全面信息后才具有发言权,老师的实践一周也许能改变学生的一生。

”我们老师怀着这样的想法积极投入到这次实践活动,抓住实践的每一刻。

活动结束后,更是对实践进行仔细的总结和自我反思,就相关的调研活动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学校食品科学学院陈嘉老师,就自己这次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收获分为五点:第一,活动使得我们老师增进了与学生的沟通。

通过“三进三同”,走进学生家庭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就获得了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学生进行沟通,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平时学生对教师都会保持一种尊重和敬畏感,与教师保持一定的距离。

通过三进三同,师生之前的距离近了,说的话多也了,学生的真实想法也敢于对老师讲,也有利于日后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第二,活动使得我们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更易于对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状况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起决定性的作用。

辅导员在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得不到相关的信息。

而通过“三进三同”,我们通过走进学生家庭,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学生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教育环境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有利于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全面的引导。

第三,我们通过实践从而增进了与学生家长间的沟通。

每个学生都承我校连续22年被表彰为全国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今年的“三下乡”活动中借鉴重庆市党政干部“进基层、进村子、进农户”,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进三同”活动范式,积极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形式,探索出了大学生“三进三同”体验式社会实践新模式。

号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走进农村体验农家生活,真正把“卫生、科技、知识”带入基层,从而在“受教育、长知识、炼才干”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思想下,发扬“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促进农村的新发展。

学校五万余名学子相继深入到全国536个乡镇(街道)、6350个村(社区)、17805户农民家中进行志愿服务,通过聚焦基层一线,体验农村生活,利用大学生的才智为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作贡献,为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

全校各学院学生积极响应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自主创队,准备策划书,经过老师反复指导,最后确立了150多支队。

为确保今年暑期我校“三进三同”体验式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我校对各小分队团队骨干成员进行“三进三同”体验式社会实践的相关培训。

培训暑期社会实践宣传通讯稿件的策划、采写、收集整理等具体工作,邀请了历年优秀小分队的队长与大家作了交流,从获得经费支持,做好媒体联系,协调队员关系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并回答同学们的现场提问。

此外,学校还邀请了来自关工委服务团新农村建设指导队的11位农学专家教授现场传授社会实践经验和农学知识。

多次培训后,各小分队根据会上所提出的建议调整并完善各自的活动规划,和基本的知识储备,挖掘了活动中需要注意的细节。

“我们应该向外界展示西南大学学子的风采,使当地百姓学到实用的知识,切忌形式主义。

”这是各分队统一而坚定的信念。

小队还特别地做了思想准备。

首先是一个活动的动员以及思想“教育”,要求大家端正态度,“拿出”团队精神,主动做好端对的协调工作,保证“对外发出一致的声音”,展现出“西大法律人”的良好风貌。

其次是“知识准备”。

要立足专业,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和素养,保证能够解决得了即将遇到的专业性问题。

在这方面,队长王晓倩等几位08级“老人”,凭借自己较优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对09级队员们进行了指导工作,强化大家的专业素质,以求能够顺利解决所遇到的一般问题。

酷暑难当,我自激情飞扬经过考察和了解当地情况,小队选择了适逢集市的日子,人流量比较大的广场进行“法律宣讲”。

队员们支起帐篷,摆好桌子,置好麦克风,在固定地点开始了“阵地战”,扩音器响起来了,一些与农民息息相关而又经常引发纠纷和误解的法律法规吸引了过往的行人。

其中譬如“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处理土地争议的法律法规,以及关于借贷,小合同、小协约的责任的明确,夫妻财产纠纷等农村多发的事件的如何维权,如何鉴定责任等。

另一部分队员则打起了“游击战”——向路人分发传单,顺便附加一些讲解等,并鼓励大家多向“阵地”上的“咨询处”咨询。

三十七八度的高温,酷暑难耐,但我们的队员们依旧,激情飞扬。

队负责人王晓倩和陈浩说道,法律宣讲最重要的方向,就是强调“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力求达到活动宣讲的“实效性”。

很多农民朋友不能很好地运用法律武器,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懂法,与专业的律师等法律工作者短短的几天时间,也是陈卓忙碌的时间。

“又要做调研,又要做宣传,还要排节目,一个人至少有两个节目。

”但是,这样的忙碌透着丝丝感动。

他介绍他在云凤小学的情况,“我们和他们在一起简单的做了个文艺联欢活动,然后分批进入小学生的家庭进行采访。

他们对我们很热情。

我还记得我去的第一个孩子家里,我们走时,已经走很远了,孩子还站在她家房子的拐角处向我们挥手。

我那时候想,我们没有给他们带去任何实质性的东西,也许给他们带去的只是一种憧憬,或是一种方向。

这种东西可能很模糊,但是很可能会一直存在。

那时候很想写一篇文章,名字就叫那掩映在绿荫下的风景,就写我回头看到的那一瞬间。

”“吃水不忘挖井人”陈卓给我看了他拍的一张照片,绿树环绕下,一幢有民族风情的房屋矗立在绿树青山中,那片绿中音乐透着点点红。

一面红旗,立在屋顶上放;一条横幅,写着“共产党真好”五个字。

“这张照片是我在羌寨拍的,”陈卓说到,“我的第一感觉就是我们的人民真好。

那个羌寨是重建的,在灾后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建起来了。

他们还告诉所有来这里游玩参观的人,他们的幸福生活是党给的,这让我看到了一种很优秀的品质,吃水不忘挖井人。

那样一个横幅,简单朴实,却道出了一切。

”据悉,温家宝为这个羌族题名为“吉娜”,在羌族文化中“吉娜”包涵着“最美好”的含义,是美丽女神的名字。

他解释了他拍的另一张照片,那是在北川公墓后面拍的,“那里以前是一所学校,由于地震引起山体滑坡,把整个学校都掩埋了,只剩下那一面五星红旗还在高高飘扬。

”他接着说到,“那时候真的觉得他们好容易满足,好与勤恳的劳动态度。

体验出农民基层生活艰辛,精神上完成一次洗礼;经历艰辛的劳动之后,培养了学生踏实艰苦卓绝的态度,磨炼了他们的意志。

在与农户交流时,使得我们学生们了解到了目前农村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现实问题,使得我们学生们更了解三农的社会现状。

他们运用自己的一点绵薄专业知识,为农民朋友解决了一些困难。

在学习与教授间,不仅让更多农户受到帮助,更让他们也发现了自己知识的欠缺,明白自己在社会期望的上担任重要的角色,寻找到自己的实现价值的方向。

“三进三同”体验式社会实践正是以这种角色转换和体验,使参与实践的大学生内心深受触动和震撼,从而切实增强了我们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真切性和感染力。

这次“三进三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激发了西大学子无比的热情,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媒体的深入关注。

这群学子经历了这次艰辛的实践与收获后,深深领悟到将“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将祖国变得更强大”变成了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的重要含义。

“小红帽们”纷纷表示,今后要更加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力求尽自己的力量解决更多的农村现状问题。

编后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切标准,在实践中升华理论。

老师顶冒酷暑积极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学生的思想,基层实践,实处为困难学子家庭排忧解困,创新我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生为完善理论体系,磨练意志,深入三农,为社会贡献力量,彰显了我们西大学子奉献风采!青春的价值在实践中展示风采,在思考中凝聚精神,在磨练中升华!(两个详细总结分别在两部分最后的一篇,所以这只用个概括点的文字结束。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