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年产5000吨信阳红红茶机械化项目

年产5000吨信阳红红茶机械化项目

年产5000吨信阳红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一、项目背景及意义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年产50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1.1.2 项目承办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承办单位: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阚贵元1.2 项目建设的意义项目的建设符合产业政策、行业和地区发展规划。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物,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

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靠龙头带动和科技进步,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销一条龙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农业深层次矛盾的问题,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

1.3项目背景茶叶是世界三大植物性饮料之一,茶叶由于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而在世界范围内大受青睐。

目前,全世界现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生产茶叶,茶园面积约7860万亩,其中:中国茶园面积约1730万亩,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22%,名列世界第一位。

世界茶叶总产量达308万吨,其中:中国产茶78万吨,约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25%,名列世界第二位。

世界茶叶出口量为150万吨左右,中国茶叶出口26.3万吨,约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8.2%,居世界第三位。

茶叶在世界饮料年消费量中的比例约占25%,位居第一。

目前,世界人均茶叶消费量约500克,中国为350克,居世界第16位。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茶叶资源及从事茶业的人口较其他产茶国多,但因生产力水平较低,茶业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远不如其他产茶先进国家,致使我国茶叶产品生产成本较高,使我国茶叶产品在价格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茶叶产业是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

自茶问世以来,从没有被其它产品替代过。

茶是健康饮料,是文明饮料,这是其它饮料所不可比拟的。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绿色食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茶叶系列产品的开发应用,越来越显现出茶的真正价值。

茶叶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

2008年全信阳市茶园总面积120万亩,产量2200万公斤。

全市783.74万人口,其中茶农约93万,茶叶从业人员近百万。

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1人是茶农,每7个人中就有1人是从事茶业工作的。

全市拥有茶叶加工企业306个,其中国家级及市级茶叶龙头企业各1个;全市拥有百万资产的茶农30余户,茶园面积超过300亩的种茶大户300个;茶叶集贸市场100余个;茶艺馆、茶楼30多家。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专科班、信阳浉河港职业高级中学自1982年始,为信阳茶叶产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

信阳的名优茶加工仍以手工为主,手工加工茶约占总量的85%。

信阳毛尖、仰天雪绿、金刚碧绿等名优茶在一些规模较大的茶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加工。

茶园生产中的采摘、茶树修剪、施肥等基本靠手工,机械化程度亟待提高。

目前主要以生产名优绿茶为主,茶类结构单一。

生产上只采春茶,夏秋茶大多弃之不采,造成大量茶叶资源的浪费。

因此,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实现茶叶加工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研究探索夏、秋季低档茶原料开发利用,提高茶叶资源利用率,提高茶叶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茶叶科技含量,最终提高茶叶生产的综合效益。

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二、项目概况2.1 拟建项目名称年产5000吨红茶机械化加工项目2.2 项目建设地点及占地面积信阳市羊山新区五云茶叶产业园,茶叶加工厂占地面积20亩,新增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

2.3 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信阳市羊山新区五云茶叶产业园内建设一座茶叶加工厂,建设10条红茶机械化生产线。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红茶5000吨。

2.3.1红茶机械化生产线、生产工艺、初加工工艺流程2.3.1.1、萎凋萎凋是指鲜叶经过一段时间失水,使一定硬脆的梗叶成萎蔫凋谢状况的过程,是红茶初制的第一道工序。

经过萎凋,可适当蒸发水分,叶片柔软,韧性增强,便于造形。

此外,这一过程和使青草味消失,茶叶清香欲现,是形成红茶香气的重要加工阶段。

萎凋方法有自然萎凋和萎凋槽萎凋两种。

自然萎凋即将茶叶薄摊在室内或室外阳光不太强处,搁放一定的时间。

萎凋槽萎凋是将鲜叶置于通气槽体中,通以热空气,以加速萎凋过程,这是目前普遍使用的萎凋方法。

2.3.1.2、揉捻红茶揉捻的目的,与绿茶相同,茶叶在揉捻过程中成形并增进色香味浓度,同时,由于叶细胞被破坏,便于在酶的作用下进行必要的氧化,利于发酵的顺利进行.2.3.1.3、发酵发酵是红茶制作的独特阶段,经过发酵,叶色由绿变红,形成红茶红叶红汤的品质特点。

其机理是叶子在揉捻作用下,组织细胞膜结构收到破坏,透性增大,使多酚类物质与氧化酶充分接触,在酶促作用下产生氧化聚合作用,其它化学成分亦相应发生深刻变化,使绿色的茶叶产生红变,形成红茶的色香味品质。

目前普遍使用发酵机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发酵。

发酵适度,嫩叶色泽红匀,老叶红里泛青,青草气消失,具有熟果香。

2.3.1.4、干燥干燥是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

其目的有三:利用高温迅速钝化酶的活性,停止发酵;蒸发水分,缩小体积,固定外形,保持干度以防霉变;散发大部分低沸点青草气味,激化并保留高沸点芳香物质,获得红茶特有的甜香。

精制红茶工艺流程图通过市场考察和广泛对比,选用国产机械化加工设备。

选配主要设备技术参数详见下表: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质量检验设备茶叶加工厂占地20亩,建设各类厂房面积7300平方米。

主要生产车间及公辅用房2.3.2.1、红茶机械化厂房加工车间,拟建厂房平面尺寸为60×27m的厂房加工车间2座,总建筑面积3240m2。

2.3.2.2、分装车间,该建筑是对出厂前茶叶进行各种要求的小包装,平面尺寸60×27m,总建筑面积1620m2。

2.3.2.3、周转仓库,两座,该建筑是存放包装材料、机器配件等物质的综合仓库平面尺寸为20×15m,总建筑面积600m2。

2.3.2.4、综合服务楼,该建筑是集办公、检验检测、信息网络、职工餐厅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该建筑平面尺寸为20×13.3m,共5层,总建筑面积1330m2。

2.3.2.5、员工宿舍,拟建设平面尺寸17×10的冷库房一座,共3层,总建筑面积为510m2。

2.4 建设周期项目拟定建设周期为一年3、市场分析3.1、现状分析目前全世界有58个国家和地区种植茶叶,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茶叶,饮茶人数达32亿人。

世界茶叶总产量达308万吨,其中:中国产茶120万吨,名列世界第一位。

印度产茶83万吨,名列世界第二位;斯里兰卡产茶31万吨,名列世界第三位;肯尼亚产茶23万吨,名列第四位;印度尼西亚产茶12 .3万吨,名列世界第五位。

上述五大产茶国占世界茶叶总产量的87%以上。

全世界茶园面积约7860万亩,其中:中国茶园面积约1730万亩,占世界茶园总面积的22%,名列世界第一位。

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印度尼西亚分列为第二、三、四、五位。

信阳市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信阳市的茶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2008年全市茶园总面积100万亩,开采面积80万亩,位居河南省之首,分别占全国茶园面积的4.2%和3.3%;茶叶年总产量约3000万公斤,总产值15亿元,社会总收入达20亿元以上。

全市有9个县区、118个乡镇、1235个行政村产茶。

有万亩茶园的乡镇12个,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茶园20处,各种茶场1000多个;全市拥有茶叶加工企业300多个,其中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全市茶农约100万人,茶叶从业人员超过150万人。

3.2、市场前景分析据分析,当前茶叶的消费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逐步向多样化、层次化和有益健康的方向发展。

根据市场消费量的多少排序,依次为:袋泡茶、速溶茶、茶饮料、香味茶、花茶、去除咖啡碱茶、药茶。

而生物有机茶将是茶叶发展的方向,也是抵御“绿色壁垒”的有效措施,从而保持茶叶出口量稳定增长。

近几年来,茶叶消费在许多国家都有新的发展,消费领域不断扩大,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消费群体层次化。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作为保健饮料的茶叶声誉日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了饮茶热,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茶饮料市场方兴未艾,茶叶需求量不断增长,这就为中国茶叶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进入21世纪,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饮茶成为现代生活时尚的一种形式,为此茶叶呈现出产销两旺的格局,现在也是茶叶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机。

3.3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异,驰名中外,是全国十大名茶之一,集中在“五云两潭一寨”八大产茶名山头,目前有茶园面积100万亩,年产干茶3000万公斤,实现生产总值15亿元,已成为振兴信阳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推动信阳整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柱产业。

信阳市为了加快全市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先后出台了《关于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意见》(信发〔2006〕号)和《信阳市“十一五”茶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本项目承办单位河南信阳五云茶叶(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的“龙潭”牌信阳毛尖茶1990年获国家质量金奖,“五云山”牌信阳毛尖茶1999年在中国昆明世界博览会上又以总分第一夺得茶叶金奖,2001年,获得“绿色食品”标志,2002年,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2003年获得“有机茶”认证,2005年,通过了QS 茶叶质量安全认证,同年11月,在广州举行的2005年度中茶协年会上,“龙潭”牌信阳毛尖获“三绿工程放心茶”称号,2006年,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认证,“龙潭”牌信阳毛尖获“河南省名牌产品”称号,并被评为“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企业国家AAA级水平。

2007年,“龙潭”牌信阳毛尖被确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荐产品;2007年4月,在“世界绿茶大会”中国区绿茶评比中,以总分第一获得金奖;2007年11月,“龙潭”牌信阳毛尖获得日本“世界绿茶大会”最高金奖。

3.4茶叶产销分析2008年,中国茶叶产量上升到124万吨,自2006年增长近10%之后,又增长了4%。

在这一增长过程中,中国政府致力于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起了重要作用,尤其是耕作体系合理化的重大措施,包括经济寿命已过的低产茶树的替换等,贡献犹大。

2008年全国春茶产量减少,但是出现量减价增的趋势,而且大多数产区春茶产值不但没有下降,还出现较大幅度上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