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如何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能源与环境,能源,已久,但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世界对能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随之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问题也日渐凸显。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能源的持续稳定的供应影响并限制国家经济的发展,切实的关系到人民的日常生活水平和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由于一次能源的储量有限,且可代替能源的研制开发尚处小规模的实验阶段,各国对于能源的争夺也渐进入白热化,引发诸多社会和政治问题,能源问题已经上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问题,能源外交也从简单的能源的输入和输出衍变成多国利益的政治博弈。近几年我国出现了油荒煤荒和电荒以及前段时间国际是市场的高油价加重了人们对于能源危机的担心,能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如何应对目前的能源紧缺形势等问题已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能源的紧缺固然是一方面,但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问题也不容忽视。环境问题的出现源于能源密集型的开发和利用,已从局部地区蔓延至全球范围,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空洞已成为最典型全球环境问题,另外突发性的人为灾害事故频发,如化学药品的泄露、地下水污染等现象使人忧虑。值得一提的是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屡次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对我国设置经济壁垒的借口。因此在对待能源和环境这两个问题上,决不可偏废一方,应综合考虑两者同时作用和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
环境恶化制约经济发展:近十几年来,环境污染和破坏逐步引起世界性关注,在能源消耗经济发展背后隐藏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直接或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环境污染和破坏在发展中国家尤其突出,经济发展初期主要依靠能源的大量投入,多是高能耗低效率低产出的低技术基础工业,能源利用率低,且鲜有余力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然而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和自净性使其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多数的环境污染与破坏是不可逆的。另外一些突发性事故频发,如伦敦烟雾、日本水俣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等,引发人们对于环境安全问题的思考。在地球环境的众多问题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即温室效应。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二氧化碳的计划,重点是限制化石能源消费,鼓励能源节约和清洁能源使用。约束性协议有助于二氧化碳减排,但同时也对经济发展方式提出较高的要求,能源结构面临调整,高能耗附加值低的产品将受到淘汰,产业结构也要升级,环境问题对经济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建设过程采挖石料和填土,破坏自然环境;
泄洪道变流装置的安装造成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破坏,截流阻断鱼类洄游等;
会改变河流水深、水温、流速及库区小气候,对库区水生和陆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可能会诱发地震;小水电站还会向生物圈排放一些温室气体(特别是由于水库中生物质的腐烂而产生的甲烷);等等。
3、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和加工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能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已非常久远,能源对人类发展的巨大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在产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岁月中,能源消费以薪柴为主,由于消费量不大,一方面植物的自然生长足以补充其作为能源的消费,另一方面环境容量可以“吸收和消化”薪柴利用过程中排放的废弃物,因此,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基本上不成为问题。但是,在过去近100年中,由于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占据着主要地位。而由于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对能源影响环境的严重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急剧增加,极端气候增加,酸雨区增多等,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和日常生活质量。
如何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 作者:
———————————————————————————————— 日期:

如何实现能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院:化学工程学院姓名:学号:
摘要:能源开发利用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我国能源环境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和战略问题。能源对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能源短缺日益严重,环境也因污染性能源的消耗而日趋恶化。我国的能源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协调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能源与环境发展现状
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能源短缺: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特别是近三、四十年来能耗量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我们知道目前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化石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化石能源、核能等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我们现在开采得越多留给子孙后代的就越少。人类自1973年以来共向地球索取了5000亿桶约合 800亿吨石油。剩下的石油按现有生产水平计算还可保证开采44年天然气也只能持续开采56年一些国家的煤炭资源已采掘殆尽。
总体而言,所有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都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1、煤炭的开发利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煤炭在开采过程中会造成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生物栖息环境。主要包括对地表的破坏、引起岩层的移动、矿井酸性排水、煤矸石堆积、煤层甲烷排放等。
煤炭燃烧后灰渣中杂质的浓度将增高许多倍,经过煅烧与粉碎有害物质将变为更容易进入水或空气的形态,从而增加环境的负担,以至火电站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比核电站多。煤炭消费过程中产生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烟尘和汞等污染物,是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的主要原因。煤炭消费过程也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全球性环境问题。因此煤炭使用的关键问题是将加剧环境的污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以及煤炭中产生的废气将造成呼吸系统疾病增加、汞中毒等不良后果。
油田勘探开采过程中的井喷事故、采油废水、钻井废水、洗井废水、处理人工注水产生的污水的排放;
2、水电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电是一种相对清洁的能源,但其对生态环境仍有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
截流造成污染物质扩散能力减弱,水体自净能力受影响;
淹没土地、地面设施和古迹,影响自然景观,尤其是风景区;
泥沙淤积会使上游河道截面缩小,河床抬高,下游河岸被冲刷,引起河道变化;
改变地下水的流量和方向,使下游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壤盐碱化,甚至形成沼泽,导致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而引起疾病流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