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面料的设计与生产工艺
2006年 8月 # 第 34卷 # 第 8期 Vo .l 34 N o. 8, 2006
SHANGHAI TEXT ILE SC IENCE & TECHNOLOG Y 上海纺织科技
产品开发
33
窗帘面料的设计与生产工艺
陈鸥翔, 何庆权, 顾超英
( 江苏仪化宇辉化纤有限公司, 江苏 仪征 211900 )
断经缠结问题, 应适当后上油。 并轴过程中, 随着经纱张力变化应适时调整 送经
量, 保证送经均匀, 卷取张力应明显高于送出张力, 否则
织物在染整后处理过程中易 起皱。织 轴的硬度 75 左 右, 卷取张力 4. 41kN。
4. 2 穿综工艺
穿综工艺对双层织物的织造效率及质量影响极大,
按照双层织物的设计及生产规范, 一般应采用表经穿前
34
产品开发
2006年 8月 # 第 34卷 # 第 8期 Vo.l 34 N o. 8, 2006
+ 33. 0 ) 750 / 370, 其设 计性能不变, 但面料的 经纱较 粗, 表层构成格效应, 里层有清晰的斜纹线, 里纬遮盖 良好, 风格较为粗犷, 遮光性亦佳。表里经纱 1B1, 表里 纬纱 1B1, 表纬有阳离子可染丝和普通 DTY 330长丝, 投纬按 4B4交替喷射。设计参数如下: 织物组织为双 层小 提 花, 经 纱为 DTY 167 dtex / 47 ,f 甲 纬 为 DTY 330 dtex / 96 ,f 乙纬为 DTY 330 dtex 阳离子丝, 丙纬为 DTY 330 dtex / 96 f黑丝, 纬纱排列: ( 甲纬、丙纬 ) @ 4、 ( 乙纬、丙纬 ) @ 4, 上机经纬密度 68 @ 34根 / cm, 幅宽 ( 筘幅 /成品 ) 170 / 154 cm, 面密度 ( 成品 ) 226 g /m2。纹 板图及面料效果见图 2。
表 1 开口工艺参数
综框高度 /mm 104 108 108
开口量 /mm 25 36 42
张力 / daN 216 235 255
后梁高度 /mm +2 +4 +4
后梁长度 /mm 110 170 210
/% 75 86. 3 93. 6
4. 4 引纬工艺 由于该窗帘面料的纬纱由三种不同性质的纱线构
2 原料选择
根据双层窗帘面料的用途需要, 一般要求经向致密 细腻, 纬向粗犷, 色彩与花纹的组合鲜艳、突出, 不仅具 有良好的遮光性, 同时具有美感。除此外, 亦要考虑到 原料的成本、质量和供应等因素。因此, 经纱原料一般 选用常规的 DTY 83 dtex /38 f或 DTY 167 dtex / 48 f网络 丝等, 且 网络度 要求 90 个 /m 以 上; 纬纱 应选用 DTY 330 dtex / 96 f、DTY 660 dtex / 192 f、DTY 167 dtex / 96 f等 色丝或阳离子可染长丝的组合。
3 组织结构设计
3. 1 设计方案一 该窗帘面料的规格为 150 cm 8. 3 / ( 16. 7+ 66. 0+
33. 0) 120 /520, 采用双层组织中的自身经纱, 通过 / 下 接上 0即里经接结的方法把上下两层连接起来, 为了使 织物致密, 遮光性好, 里组织的纬纱在织物中承担芯纱 的功能, 以增强织物的厚度和柔软性。因此, 里纬采用 黑色 DTY 167 dtex /96 f长 丝, 表纬 采用 两种纬 纱即 DTY 330 dtex / 96 f阳离子可染长丝和 DTY 660 dtex / 19 f长丝。由阳离子可染长丝与提花部位结合, 染色后形 成鲜明的花纹, 反面利用接结点形成纵条纹。在织物 密度上, 考虑到上下层对应的比例关系、风格和性能要 求, 表层与里层经密相同, 均为 60 根 / cm, 表里层投纬 比 3B2, 但由于选用的纬纱不同, 使得表层紧密度约为 里层 5倍, 总纬密达到 52根 / cm。
图 2 方案二纹板图和面料效果
4 织造工艺特点
考虑到双层小提花系列窗帘面料的制织特点相似, 本文将着重介绍面料设计方案一的织造工艺。窗帘面 料均具有良好的遮光性, 一般要求面料的经纬密度高, 从而需要对穿经、开口及引纬工艺等进行特殊调整。
织造工艺流程如下。 经纱: 分批整经→穿综筘 经纱 + 纬纱: 织造→检验→打包 4. 1 前准备工艺 涤纶长丝由多股小细度单丝组成, 当受到异常张力 作用时, 会引起单丝断裂而造成毛丝或断经, 增加停机 次数, 降低织机效率及布面质量。因此, 制定合理前准 备工艺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日本津田驹 TW-N 型整经 机, 机 速 250 m /m in, 单 丝 张 力 6. 86 cN, 卷 取 张 力 9. 8 cN, 整经轴硬度 70左右。 浆纱时须考虑到设计产品的特性, 有针对性地制定 工艺, 由于本文阐述的窗帘面料为高经密的产品, 对经 纱上浆采用被覆与浸透并重, 偏重控制的原则。经纱间 距小, 浆纱烘干效果不佳, 上浆后应给予较高温度, 防止 机上黏浆、脱浆。具体参数: KSH 300机型为二烘房三锡 林烘干方式, 选择烘燥温度为 145e @ 140e @ 125e @ 115e @ 110e , 浆 液 浓 度 7 % ~ 9 % , 浸 浆 辊 压 强 29. 4 N / cm2, 轧 浆 辊 压 强 14. 7 N / cm2, 送 出 张 力 13. 7cN /根, 卷绕张力 16. 2 cN /根, 车速 180 m /m in。当 然, 为了提高浆纱产量, 在提高车速的同时, 亦可加大轧 浆压力来确保烘干效果。同时为防止织造带来静电和
两根表经穿入一根综眼。
4. 3 开口工艺
喷气织机织造双层小提花窗帘面料的难点在于既
要开清梭口又要防止经纱起毛断经, 尤其在辅喷处。一
方面造成断经疵点, 另一方面造成经纱的黏缠, 阻碍纬
纱的飞行, 形成折返严重影响效率。尽管经丝经 过上 浆, 经纱抱合力和耐磨性有了很大提高, 但每 cm 约 50
次的摩擦, 经纱依然会被辅喷嘴刮毛, 故宜将综高适当
提高, 减小经纱张力, 调小梭口; 但同时双层织物纱层间 的张力差异较大, 又要求较大的张力及开口量, 面对矛
盾的工艺要求, 在生产中采用两种相反的工艺思路进行
对比分析, 即 / 短后梁、小梭口、低张力 0与 / 长后梁、大梭 口、高张力 0。经调试、跟踪和分析, 发现后者织造更为
顺利。详见表 1。
摘 要: 通过对双层小提花系列窗帘面料的设计及其生产工艺进行 探索, 介绍了双层窗帘织物的设计和制织特点, 利用提 花与
色彩的搭配可生产出清新典雅的现代家居织物。
关键词: 双层织物; 窗帘 ; 提花织物; 喷气织机; 设计
中图分类号: T S106. 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044( 2006) 08- 0033- 03
2006年 8月 # 第 34卷 # 第 8期 Vo .l 34 N o. 8, 2006
SHANGHAI TEXT ILE SC IENCE & TECHNOLOG Y 上海纺织科技
产品开发
35
飞行的稳定性。甲纬为 DTY 330 dtex / 96 f @ 2合股纱, 飞行阻力较大, 因此需要增大气流的作用, 气压开度为 56% , 才能满足引纬的需要, 然而乙纬、丙纬相对气压开 度较小一些, 分别为 45% 、25% , 这样能满足投纬, 又避 免断纬疵点的发生。因为表层开口较为清晰, 且表纬纤 度较大, 所以储纬器电磁针 86b提起释放纬纱, 82b喷气 以提供 4b的先行气流, 吹直纬纱的头端, 保证引纬顺利。 投里纬时的释放时间较迟为好, 待梭口开清后投纬, 一 般控制在 100b~ 120b, 有利于纬纱顺利通过。 4. 5 织机工艺参数
D esign an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w indow curta in fabr ic
CHEN Ou-x iang, H E Q ing-quan, GU Chao-y ing
( Jiangsu Y ihua U nifi F iber Industry Co. , L td. , Y izheng 211900, China) Abstrac t: Th is article probes to the des ign and production techno logy of a ser ies o f double layer m in-i jacquard curta insw ith focus on introduc ing the design and w eav ing cha racte ristics o f the doub le layer m in-i jacquard curta ins. A nd by jacquard and co lour m atch ing, uphostery fabr ic character istic o fm ode rn sty le can be also produced. K ey words: double fabr ic; drapes; jacquard fabric; a ir- je t loom; design
设计参数 如下: 织 物组织 为双 层小提 花, 经纱 用 DTY 83 dtex /38 ,f 甲纬为 DTY 330 dtex / 96 f @ 2合股, 乙纬为 DTY 330 dtex阳离子丝, 丙纬为 DTY167 dtex /48 f黑丝, 纬纱排列: 甲纬、乙纬、甲纬、丙纬、丙纬, 上机经 纬密度 112 @ 48根 / cm, 幅宽 ( 筘幅 /成品 ) 161 /150 cm, 成品面密度 285 g /m2。纹板图和面料效果见图 1。
地组织穿法为: ( 5、6、10、7、8、11、9、6、14、7、
8、14、5、6、15、7、8、15、5、6、14、7、8、14 ) @ 2循环 ( 5、6、10、7、8、11、9、6、12、7、8、13、5、6、1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