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考核与评价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客观、公正、公平地考核评价员工的工作业绩,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持续改进提高员工工作绩效,发挥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确保员工工作目标与公司目标保持一致,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公司范围内除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所有员工(含劳务派遣工)。
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按照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制定的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考核。
第三条考核原则业绩导向原则:坚持树立积极正确的绩效考核导向,突出效益和贡献,兼顾公平和企业、员工的可承受能力,合理拉开绩效考核档次,避免考核等级的平均化。
岗职考核原则:以目标管理为重点,针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各类员工各自的岗位、职责,抓住关键绩效指标和工作目标进行考核。
公开公平原则:以充分调动每一名员工的积极性为目的,切实做到考核办法的制定、考核过程对员工公开,确保考核结果公平、公正。
持续改进原则:考核目的在于监督责任者的职能履行与实施,促进责任者对公司/部门经营目标的有效贯彻与实现,因此在考核中要注重对责任者的自我纠正和改进情况的评价。
第二章考核组织第四条组织保证和权责1、公司成立绩效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全局绩效考核工作。
公司董事长任考核领导小组组长,公司总经理任考核领导小组执行副组长,公司副总经理为考核领导小组成员。
董事长负责:批准公司级绩效考核总体方案;总经理负责:批准各单位第一负责人(包括主管副总经理、各部室部长,下同)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和绩效考核结果;批准公司二级单位绩效考核结果和绩效工资发放;副总经理负责:负责审批直接下级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和下级单位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负责对直接下级单位第一负责人进行考核、评分;负责指导和督促下级单位各项绩效管理工作。
2、公司绩效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
绩效考核工作办公室设在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考核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
人力资源部负责:制订有关绩效管理政策和总体方案,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核与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和考核各单位对绩效考核工作开展情况;员工考核资料的管理;员工各项正负激励的统计。
各单位第一负责人职责:负责本单位绩效考核与评价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负责对本单位员工进行考核、评分;负责批准直接下级的评价结果及对评价的公正性进行检查监督。
负责对直接下级的绩效面谈,并监督直接下级对其下属的绩效管理。
第三章考核方法第五条考核周期绩效考核工作按月考核,并于月度结束后十八日内完成。
第六条考核关系考核关系分为直接上级考核、高二级上级考核、其他上级考核、考核部门考核。
考核时原则上按照直接上级考核,高二级上级审定的考核方法进行;层次比较多的单位可采取直接上级、高二级上级和考核部门考核,单位负责人或公司主管领导审定的考核方法进行。
具体的考核方法由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七条绩效考核指标1、考核指标设立的原则(1)可控性:指标能够测量或具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必须为被考核人所能影响;(2)当期可测量性:指标能够测量的最短周期应与考核期一致;(3)重要性:指标项不宜过多,注重于对业绩有直接影响的关键指标,根据各期工作重点有所侧重,一般为5—8个;(4)一致性:各层次目标应保持一致,下一级目标要以分解、完成上一级目标为基准;2、指标设立及要求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拟定单位行政第一负责人的绩效考核指标;公司各单位其他员工的绩效考核指标由各单位按照下列参考要求,结合合自身情况设立。
指标参考要求:(1)生产厂车间生产工人、生产厂机加维修工及动力运行人员、营销部销售人员、装卸工等人员:主要选取工作数量、质量、成本、安全等关键指标和日常行为指标作为考核指标。
(2)公司及生产厂机关检化验、护卫、机动岗等人员:主要选取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关键指标和日常行为指标作为考核指标。
(3)副主办以上管理人员及(1)款和(2)款规定以外的员工:主要选取工作任务、工作职责等关键指标和公共职能作为考核指标。
第八条考核工资实行岗绩工资制的员工,考核工资为员工绩效工资;实行协议工资等非岗绩工资制的员工,考核工资为员工工资标准的60%。
第四章考核评定第九条考核程序1、公司每月8日前对公司各二级单位上月绩效进行考核评分,确定单位考核等级,并下达各单位。
2、公司每月18日前对公司各单位行政第一负责人上月绩效进行考核评分,确定考核等级。
3、各二级单位行政第一责任人每月18日前对本单位人员上月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评分,根据公司对本单位的考核等级和规定的分布比例,确定单位员工的考核等级。
第十条绩效考核流程1、各单位负责人考核流程注:自评流程不统一要求,由各单位根据情况自定。
2、非责任制包干单位一般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的考核流程注:自评流程不统一要求,由各单位根据情况自定。
3、责任制包干单位一般管理人员的考核流程注:自评流程不统一要求,由各单位根据情况自定。
4、责任制包干单位工人的考核流程第十一条绩效考核结果等级评定1、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最终归结为五级:A级(即优秀)、B级(即优良)、C级(即称职)、D级(即基本称职)、E级(即不称职)五类。
2、单位考核等级对员工考核等级控制的比例3、员工的考核等级划定办法:(1)下列情况可以直接列为E级或D级:①员工本月考核分数低于60分的列为E级;②员工本月工作出现失误或错误,给公司造成损失,直接领导和高二级领导可根据情况,直接评定为E级或D级;③凡出现涉及劳动合同规定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或因员工责任出现安全、质量、环保等事故,直接领导和高二级领导可根据情况,直接评定为D级或E级。
除上述事项之外,各单位可根据本单位实际制定直接列为E、D级的条件。
(2)除按照上述条件直接评定的A级、D、E级之外,其他人员公司将按照下列办法和强制比例从高分到低分划定。
首先对员工绩效指标进行考核,得出每位员工的考核得分;其次根据公司对本单位的考核等级,按照规定的比例要求计算各等级的名额,将员工的考核结果划归到各考核等级。
4、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在进行考核时应按照规定的比例控制各等级的人员比例,如发现单位负责人在绩效考核时不严格把关,将对部门负责人予以200元并扣减单位负责人绩效考核5分的负激励。
第十二条考核记录1、为了今后进行员工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直接上级或高二级上级在对员工月度考核加减薪时(尤其是总分在A级或在D级、E级时)必须填写“附注”栏,以记录评价依据,必要时可另附件。
2、考核记录。
各考核主体对被考核人的考核内容要充分了解,建立日常考核备忘录(或原始记录),将考核内容进行记录,作为考核打分的依据,在被考核人有疑义时,可作为原始凭证,以便考核申诉的处理。
第五章考核结果运用第十三条绩效考核结果与月度考核工资挂钩1、员工月考核获得不同的等级,将获得不同的激励,考核结果与月份考核工资的对应如下:A级:按其考核工资的110%计发,特别优秀的按120%计发;特别优秀人员由单位申报公司组织评定确认。
B级:按其考核工资的105%计发;C级:按其考核工资的100%计发;D级:按其考核工资的95%计发;E级:按其考核工资的90%计发,考核得分低于50分的按其考核工资的50%-80%计发。
第十四条工资核算人力资源部负责各单位月度绩效考核结果的汇总,按批准的方案审核、计算员工工资,按规定程序审批后发放。
第十五条:培训、转岗1、原则上每年末进行,也可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动态进行。
2、在6个月内,员工有三次绩效考核为D级或一次E级时,列入培训对象,由各单位负责人书面提议并报请公司按程序批准后交人力资源部执行。
3、在全年度内,员工有六次绩效考核为D级或三次E级时,列入转岗对象,调离原岗位处理,由各部门负责人书面提议并报请公司按程序批准后交人力资源部执行。
第十六条晋升和评先树模员工的月度绩效考核的总平均分数可作为员工年度晋升和评先树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六章考核结果管理第十七条考核结果反馈及沟通被考核者有权了解自己的考核结果,直接考核人应在每月20日前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人员。
对考核结果为A级和D、E级的被考核者,直接考核人应与被考核者面谈、电话沟通。
1、分析、确认、显示被考核者的强项及弱点,让被考核者了解自身工作的优、缺点,帮助考核者发挥强项、改进弱点。
2、反映被考核者现阶段的工作表现,对被考核者提出期望并制订下阶段的目标,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期望达成一致意见。
3、明晰被考核者发展及对培训的需要,以便日后承担并更加出色有效地完成工作。
第十八条绩效改进被考核人员根据绩效考核情况,应制定绩效改进计划(如:进行培训,调动工作岗位,重新分配工作职能等),并将此计划作为下一阶段考核的依据。
第十九条考核指标和结果的修正(1)当本制度的依据和条件发生重大改变时,公司人力资源部应及时组织对制度的适宜性、符合性进行评价并对需改进的条款进行修订,按规定的程序审核和审批后执行。
(2)当公司组织机构发生重大变化时,人力资源部应组织对各中层管理岗位的月度绩效考评表作适当的调整。
(3)考核结束后公司人力资源部可对受客观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较大的考核结果重新进行评定。
第二十条考核结果归档考核过程中的任何评价和资料都属于保密资料,将严格保密,考核结果只对被考核者本人、单位负责人、人力资源部主管和公司领导公开,对其他人一律保密,考核结果由人力资源部存档。
第二十一条考核结果申诉被考核者如对绩效考核结果有异议,首先应与单位负责人沟通来解决。
被考核者也可向公司人力资源部提出申诉,人力资源部须在接到申诉之日起五日内,对申诉者的申诉给予答复。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二条对单位负责人的绩效考核具体方案由公司组织另行制定,各单位除负责人之外的其他员工的考核方案由各单位自行制定,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制定并解释,并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本制度自2011年8月1日起执行。
附件1公司二级单位业绩综合评价办法为综合评价公司二级单位工作业绩,改善和提高各单位运营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原则对二级单位的评价,按照有利于促进各单位内部绩效考核、促进各单位工作全面发展的原则进行。
二、评价对象公司评价对象为公司各部室、生产厂、工程项目建设(改造)指挥部。
三、评价内容及评分办法(一)生产厂业绩综合评价内容及评分办法1、综合评价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和现场管理工作考核。
这部分考核占综合考核分值的权重为20%。
(2)设备管理工作考核。
这部分考核占综合考核分值的10%。
(3)质量管理工作考核。
这部分考核占综合考核分值的10%。
(4)三级成本核算工作考核。
这部分考核占综合考核分值的10%。
(5)单位工作任务考核。
这部分考核占综合考核分值的权重为40%。
(6)其他考核。
这部分考核占综合考核分值的权重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