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期末复习精品资料(复旦大学)免疫学复习提纲.docx

免疫学期末复习精品资料(复旦大学)免疫学复习提纲.docx

《医学免疫学》复习提纲第一章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反应”2.免疫的三个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別,排除。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吋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

免疫稳定:即人体处理老化,损伤细胞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时,可导致自身免疫病, 如SLE,类风湿等。

免疫监视: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

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

免疫学的三要素: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抗原:是免疫应答的原因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的执行者,其组成为:免疫器官一骨髓、胸腺、脾脏及淋巴结.免疫细胞一T细胞、B细胞、NK细胞及巨噬细胞等.免疫分子一抗体、补体、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等。

免疫应答:免疫反应的具体过程,为免疫的中心内容。

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界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2.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一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淋巴细胞;抗原性antigenicity,也称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3.完全抗原与半抗原具备上述两种基本性质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半抗原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一)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异物性、适当的进入途径(三)其它因素:1.分子易近性;2.抗原物质的物理性状;3.佐剂;4.机体遗传因素★抗原特异性与交叉抗原▲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表位)★交叉抗原及其意义1.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2.共同抗原和交义反应的意义:阐明发病机理、诊断(排除干扰、方便诊断)、诱导针对难制备抗原的免疫应答T细胞辅助需要不rfd要抗体类型IgG IgM细胞免疫常引起不引起免疫记忆有无衣位性质T、B细胞表位B细胞表位TD抗原与TI抗原特性比较TD抗原TI抗原第三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功能一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一成熟T/B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

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3.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免疫器官一输出淋巴管一胸导管一上腔静脉一血液循环一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返回外周免疫器官第四章:免疫球蛋白AntigenCy3Fig. 3.9 Structure of IgG.A simple model of IgGj showing the various domains of the light and heavy chains. The association of the V H and V Ldomains forms the antigen binding site into which the complementary epitope will fit. The position of the carbohydrate is shown by the black circles and disulphide bonds that join the chains are depicted by black bars. In all IgG molecules there is a hinge region (HR) between the CJ and C y2 domains.★C 区的功能:1、激活补体:IgM. IgGl-3—激活补体经典途径聚合的IgA 和IgG4-激活补体旁路2、与细胞表面FcR 结合:1) 调理作用(opsonizalion )f IgFc 段与吞噬细胞表而FcR 结合一促吞噬; 2)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 3) 介导I 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粘膜的抗体:IgG 通过胎盘;slgA 穿过粘膜3. IgA:血清型IgA (单体)和分泌型IgA (二聚体) 参与呼吸道、消化道等局部黏膜免疫 4. IgD :血清型功能不清;膜型为BCR 的重 要组成成分,是B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 5. IgE :血清含量最少旁路途径图4-4补体三条激活途径全过程示意图▲补体主要由肝细胞、巨噬细胞产生;体内含量最多的补体成分是C3;补体多对热敏感,56°C 、30min 的条件下即可灭活。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 溶菌、溶解病毒的细胞毒作用2. 调理作用3. 引起炎症反应:趋化、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C3a> C5a 被称为过敏毒素】4. C3b 参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免疫黏附)★五种免疫球蛋白特性1. IgG:血清含量最高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耍抗体 调理、ADCC 、激活补体经典途径 通过胎盘2. IgM:分子量最大经典途径MBL 途径MBL~^C5b/ /厂厂鼓鑑物抗原抗体复合物(IgG 或IgM )C4b2b3b(C5转化+病原体甘露糖残基£禺兽)以C7 C8 C95.参与免疫调节(C3b+CR1)、(C3d+CR2)第六章: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①理化特性:细胞因子是分泌到细胞外的小分子量蛋白或多肽,约8-80kD o②高效性:pmol水平(10-9〜12g/ml)即可显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

③局部性:以自分泌(autocrine)和旁分泌(paracrine)形式发挥效应。

主要作用于产生细胞本身和邻近的细胞。

④短暂性:半衰期短,合成过程受到严密调控。

⑤复杂性:多样性;重叠性;双向性:网络性;抑制性调节。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与T细牙包识别、粘附、活彳匕有关的CD分子与B细胞识别.粘附.活化有关的CD分子第八章:MHC分子1.分子结构⑴肽结合区(2)Ig样区(3)跨膜区(4)胞浆区2.组织分布(1) MHC I类分子的分布:* I类分子主要分布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包括血小板和网织红细胞.以淋巴细胞表面I类分子的密度最大,其次为肾、肝及心脏;肌肉和神经组织含量最低,神经细胞与滋养层组织不表达I类分子。

孚I类分子还可以可溶形式存在于血清、初乳及尿液中。

(2) MHC II类分子的分布:II类分子仅表达于淋巴样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如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人的活化T细胞等.★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1.抗原递呈MHC分子的抗原结合凹槽选择性结合抗原肽一>形成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以MHC限制性的方式供T细胞识别-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2.参与T细胞限制性识别:双识别及限制抗原递呈的细胞类型3.由抗原提呈衍生的其他功能*参与T细胞在胸腺的发育*诱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第九章:免疫细胞1•概念:阴性选择(获得自身免疫耐受)、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识別能力)2.T淋巴细胞: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过程:双阴性细胞f 双阳性细胞f 阳性选择f 阴性选择f 成熟的单阳性细胞▲意义:胸腺细胞分化发育为成熟T 细胞,表达功能性TCR ;属CD4或CD8单阳性细胞; 具有MHC 限制性识别能力;一般不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应答▲T 细胞表面标志【TCR 、CD3、CD2]及其功能 ▲T 细胞亚群及其功能3. B 淋巴细胞B 细胞分化发育【只有阴性选择】 B 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 B 细胞亚群及其功能4. 自然杀伤细胞: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 KAR(NKR ・P1)和 KIR杀伤机制: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 、ADCC 、细胞因子★T 细胞亚类及其生物学功能1. TCRgd : CD8+,在皮肤黏膜免疫屮起重要作用2. TCRab:(1) CD4+Th 细胞的功能Thl 细胞:分泌IFN-丫、TNF-p 等,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Th2细胞:分泌IL-4. IL-5. IL-10等,主要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CD4CD25T 细胞:抑制CD4T 和CD8T 细胞活化与增殖 (2) CD8+T 细胞功能Tc 细胞:特异性杀伤携帯抗原的靶细胞(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3. NK1.1+CD4+T 细胞:识别CD1提呈的脂类抗原,活化后可杀伤靶细胞;产生IL-4或IFN-g, 促进ThO 向Th2或Thl 转化★B 细胞亚类及其功能1. B1细胞(CD5+)产生以IgM 为主的低亲和力抗体;无抗体类别转换;无免疫记忆;无再 次应答,对TI2抗原及某些自身抗原应答。

2. B2细胞(CD5・)可产生高亲和力抗体;有抗体类别转换、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有抗原提 呈和免疫调节功能。

第十章抗原和抗原提呈2、淋巴组织中成熟DC ・不再有吞噬能力 -表达共刺激分子(B7-1, B7-2)-高表达MHC 和黏附分子 ・抗原递呈能力强3、MPS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吞噬作用:吞噬颗粒抗原、受体(FcR 和C3bR)介导的内吞、吞饮;1、组织中未成熟DC ・强吞噬和吞饮作用 -处理抗原能力强 -低水平的MHC -缺乏共刺激分子 ・递呈抗原能力弱杀伤:氧依赖和非依赖机制杀伤和消化病原体; 抗肿瘤:直接杀伤、ADCC、激发抗瘤免疫;参与免疫应答:■加工和递呈抗原,提供第二活化信号; ■参与Thl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

参与免疫调节:-正调:产生IL-1/12, TNF-a■负调:前列腺素、TGF-b介导炎症反应:吞噬杀伤;分泌各种炎症介质。

★溶酶体途径(外源性抗原递呈途径或MHC II 类分子途径)抗脖肽/MHC II 类分子复合物 转运至 APC 表面,供 CD4十T 细胞识别第十一章:T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一、 识别阶段:抗原的摄取:吞噬、吞饮及受体介导的内吞 对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外源性抗原 细胞 内源性抗原:靶细胞 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双识另iJ:TCR ■肽,TCR-MHC 共受体:CD4-MHCII, CD8-MHCI 二、 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CD4T 细胞 1 .CD4T 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 (1)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 双识另iJ:TCR •肽 TCR-MHCII外源性抗原 I 吞淫、内呑.呑饮吞噬小体I 溶酶体 吞噬溶酶体 I 蛋白酶作用降解成13〜18AA 小肽 +新合成的类分子 (内质网中)li 占据抗唐结合槽 蛋白酶MIIC DMCLIP 脱落,暴露抗原结合槽★内源性抗原递呈途径(MHC I 类分子途径)*共受体:CD4-MHCII,*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2)活化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3)细胞因子(IL-K IL-12等)2、CD4T细胞的增殖和分T细胞活化表达多种纟细胞(效应Th 1、Th2及交★APC与T细胞间协同朿TH2★Th细胞增殖分化成Thl细胞Critical molecules involved in antigen presentation(1)活化信号1 (抗原特异性信号)*双识别:TCR■肽TCR-MHCI*共受体:CD8-MHC1,* CD3传递特异性抗原识别信号⑵活化信号2(协同刺激信号)*如B7-CD28分子等黏附分子结合(直接激活)水Th促进APC表达B7,向CD8T提供共刺激信号(间接激活)(3)细胞因子(IL-1等)2.T细胞的增殖和分化T细胞活化一>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如IL-2R,接受自分泌IL-2或Th细胞产生的IL・2(间接激活)->T细胞克隆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效应Thl、Th2及效应Tc细胞)三、效应阶段:▲Thl细胞的效应机制活化CD4+Thl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引起单个核细胞向炎症部位的浸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