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巴黎圣母院人物解析

巴黎圣母院人物解析

(一)副主教克洛德·孚罗洛大人
克洛德因宗教的禁欲主义的原因在自己也在拉·爱斯梅达拉的脖子上打上
了“命运”的活结,然后用自己强烈的占有欲使这个活结变成了牢不可破的死结,而也正是这个死结绞死了拉·爱斯梅达拉也绞死了他自己。

正如他自己在看见蜘蛛网时对检察官沙尔莫吕所描绘的那样“克洛德,你就是那只蜘蛛!克洛德你也是那只苍蝇!你飞向科学,飞翔光明,飞向太阳,你只想去到自由的空气里,去到永恒真理的无边的光辉里,可是,当你迫近那开向另一个世界,开向光明的世界,那智慧与科学的世界的灿烂的窗口时,盲目的苍蝇啊,愚蠢的学者啊,你却没有想到,命运已经把薄薄的蜘蛛网挂在光明和你的中间,你全身扑进去了,可怜的疯子啊,现在你了跌跤了,你的脑袋粉碎了,翅膀折断了,你在命运的铁腕中挣扎!”
(二)拉·爱斯梅达拉
女主人公拉·爱斯美拉达是善与美的化身。

她是我们的雨果先生在自己“美”与“丑”的艺术理想支配下塑造的美的典型。

我们这里就不用再多余的去描述拉·爱斯梅达拉有多美了,单单是我们多年以来清心寡欲的副主教在她身上产生了那么疯狂的感情就足以说明了她的美了,更别说圣迹区把她当成圣母一样的爱戴了。

她又是那么的善良——当诗人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绞死的关键时刻,她毫不犹豫地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下了诗人、卡西莫多因为抢劫失败,被皇家卫队逮捕,被绑在烈日下的耻辱柱上受鞭打示众时,他渴求围观的人群给他一点水喝,却无人理睬。

眼见着他快要晕死过去的时候,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勇敢地给他水喝的人,正是这位天使一样的爱斯美拉达。

“她在爱情上又很像琼瑶戏里的女主角——只要遇到了自己所爱的人,便不顾一切地无怨无悔地爱上了对方。

不管这种爱情是否有结果,不管对方是否真的爱自己,甚至明明知道这种爱情不可能有结果,甚至明明知道对方并不真心爱自己,也依然一往情深地爱着对方,依然对这样虚幻的爱情忠贞不渝。

这可能就是这个善良的姑娘悲剧命运的原因吧!”拉·爱斯梅达拉希望爱一个能够保护我的男子汉,并且以为弗比斯队长就是自己的MR RIGHT,但是,她可能到死都不会意识到,正是她的弗比斯使她直接走向了绞刑架。

而她对卡西莫多的爱,我个人更愿意把它看成是一种同情心的作用,或者不是很恰当的说是一种母爱。

是拉·爱斯梅达拉天然的善良的心灵使然。

(三)卡西莫多
卡西莫多丑陋畸形的外表,始终是横贯在他和爱斯美拉达之间永远无法跨越的鸿沟。

卡西莫多自己说“我的不幸正因为我还是过分的像人,我情愿完全是一头牲畜,向这只公羊一般”。

之前我甚至以为卡西莫多的丑陋是悲剧的根本原因。

王小波曾经说:“我喜欢看女孩子,不是因为她们漂亮,而是因为她们是异性”,之前没觉得,可是读完《巴黎圣母院》之后我觉得这句话多少有些矫情的成分,因为他少了一个前提“这个异性长得可以看”,要是王小波先生看的异性和卡西莫多一样的话,他大概也要生生死死几百回了。

有些情不自禁得想把他拿来和《美女
与野兽》中的野兽比较。

他有着和野兽一样恐怖的外表,但是他两个对自己的心上人都十分的温柔。

不同的是我们的卡西莫多只是对自己的心上人(包括爱斯梅达拉、副主教和那些大钟)温柔而已,对待其他人却与“野兽”不同,十分的残暴。

最后他保卫爱斯美拉达的场景,尤其是他杀死若望·孚罗洛的场景真的是有点儿太残忍了,当然,我们不能全怪他,人们对他的不友好使他只学会了憎恨。

很想用《金刚》里的最后一评价金刚的话来评价卡西莫多——他爱上美女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悲剧命运的开始。

很遗憾的是雨果大人一直没有要我们的女主角爱斯梅达拉去吻卡西莫多一下,不知道要是真是那样的话,卡西莫多会不会真的变成王子。

前几天上网看帖子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要我十分动容——“加西莫多其实并不驼背,只是他的后背比别人多了一扇门,那扇门的后面是一对折翼。

传说中,只有凤凰的眼泪可以替他疗伤。

我虔诚地为他祈祷,祈祷能有一只最美丽的凤凰飞到他的身边。

” 或许,这才是我最想得到的答案吧!心灵美的人总是有好结果的,真的不情愿让心灵这么美的人长得如此丑陋。

但愿卡西莫多真的是《美女与野兽》里的野兽王子吧!我也衷心祝愿他的双翼可以在他灵魂离他远去的那一刻,张开来——想着天堂的方向——永远幸福安宁。

(四)弗比斯
《中国式离婚》讲到了男女在爱情上的不同:男人的性和情是可以分开的,而女人的性和情却往往统一在一起。

而我想说的是弗比斯的情和性是分开的原因是因为他只有性没有情。

《中国式离婚》还讲到了男人的三种背叛:一种是身的背叛,一种是心的背叛,一种是身心的背叛。

放到弗比斯这讲,他可能哪一种也不是,因为他从来以不曾把自己的身心全部交给某一个女人,也就说不上背叛了。

他的忘恩负义之举也不用列举了,因为他的所有行径都是这样的,甚至包括他救爱斯美拉达的时候,正如大家所认同的,而且被自己的行为证明的那样,他救爱斯美拉达时候的内心的出发点是多么的龌龊。

或许我们应该庆幸爱斯美拉达没有和她在一起。

为他悲剧性的结局庆贺吧!他结了婚。

(五)比埃尔·甘果瓦
雨果先生在比埃尔·甘果瓦在国王面前表演完那出丑剧之后,说了这么一句“甘果瓦用一种真正的斯多噶派哲学家的坚忍来忍受着这一切”。

于是这个斯多噶派哲学引起了我的兴趣。

照斯多噶派哲学讲,一个人在不管什么样的社会状况下都可以过善的生活。

它崇尚理性和理性的作用。

斯多噶派哲学在社会生活中斯多噶派强调顺从天命,要安于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要恬淡寡欲、克己修身、服从命运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福。

这些哲学家当中有些人说:“哪怕我一家人受罪,对我有什么关系?我照旧能够道德高尚”。

这些知识或许足够理解我们的比埃尔·甘果瓦的一切行为了。

他的“幸福”就在于他的理性。

他没有像其他的主人公一样爱的死去活来、遍体鳞伤的原因也在于此。

因为他的理性使他站得利爱情足够远。

远的不受伤害。

这多少给人一种他是这场恩爱情仇的局外人的感觉。

他的哲学信仰要我们原谅理解了他的不负责任、怯懦、苟且偷生、服从命运。

有心把他和《无字》里的胡秉宸做一个比较。

一句话,像这样的理性的或者换句话说多少有点没有人情味的男人是不会和真正的爱情走得太近的,因而他们不会受伤,然
而也正是这个原因,使他们不可爱,他们的“理智”在女人看来也就变成了“冷血”。

(六)若望·孚罗洛
把这个男孩拿出来讲,是因为觉得他很有一种“游戏人生”的味道。

很有点像《血色浪漫》里的钟越民——没有一种固定的生活方式或者信仰,随时准备“玩一把”,只不过可惜的是他才刚刚开始想做做乞丐,开始他真正的游戏人生,体验百味生活的时候,就被卡西莫多从巴黎圣母院上扔了下来。

他是一个思想毫不受束缚的人,不知道雨果先生是不是有意把他作为和克洛德完全相反的形象来塑造的。

他的哥哥始终在受着宗教的束缚,而他却说“灵魂是没有什么用的无名的东西”。

只是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没有《在路上》的出版,这种生活方式不被倡导或者赞同,我们的作者就要这个孩子过早的死掉了。

(七)母亲巴格特·拉·尚特孚勒里
这也是这场爱情纠葛中局外的一个人物,但还是忍不住要说是因为雨果先生把这种母爱描写的太精彩了。

“绣花小鞋”始终是贯穿全书的线索之一,她是母女相认的信物,是女儿的希望,同时却也是一种永远使母亲心痛得刑具。

关于母女分别的场面简直可以说是我所见的所有的母女分别场面中最精彩的。

真难想象一个母亲是忍受了怎样的情感折磨才会倒地而死的。

那样的场面即使是在坚强或者在铁石心肠的人也会流泪的。

可是那些人情味淡到一定程度的军人们还是把爱斯美拉达带走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