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2012 年第 9 期 内蒙古石油化工
147
X
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开发井网适应性分析
姚 旭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二采 油厂地质大队, 黑龙江 大庆 163414)
摘 要: 为了研究超前注水井网的适应性, 本文针对 Z 油田 5 个超前注水试验区, 采用理论分析和 区块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数值模拟手段评价了试验区的井网适应性和超前注水效果, 明确了井 网形式与含水上升规律、地层压力、采油速度之间的关系, 为油田的开发调整和新区块开发布井提供依 据。
;
J
o
=
2PKo ln( 1000/ r
; DP)
Jl=
2P( Ko + Kw ) ; Jw=
2PKi
( 3)
ln( 1000/ r DP)
ln( 1000/ r DP)
( 1) 、( 2) 式联立求解, 可得:
pR =
Bpwf + G+
Gp B
of
;
pR -
p of =
B G+
B(
p
wf
-
pR=
[ 4] 计秉玉, 等. 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面积井网 产油量计算方法[ J] . 石油学报, 2008, 29( 2) : 17~19.
[ 5] 刘月田, 等. 全岩心非均匀径向渗流各向异性 渗透率测定方法[ J] . 石油学报, 2005, 26( 6) 46 ~49.
X 收稿日期: 2012- 02- 14
[ 参考文献]
[ 1] 李道品. 低渗透油田高效开发决策论[ M] . 北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2003: 24~25.
[ 2] 张锐. 评价预测油田注水效果的一种方法[ J]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5, 23( 4) : 46~49.
[ 3] 计秉玉. 油藏工程理论与方法[ M] . 北京: 石油 工业出版社, 2004: 35~36.
题, 本文对盆地断裂构造进行综合研究, 在此基础上 分析并初步确定有利区带, 为油气勘探实践提供指 导。 1 区域构造概况
青东凹陷属于较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 自中生 代侏罗- 白垩纪开始发展, 早新生代进入鼎盛时期, 晚新生代断陷活动逐渐减弱消亡。受郯庐断裂印支 期左旋走滑[ 2] 的影响, 该地区受到北东方向的水平 挤压, 古生界褶皱变形, 形成北西走向“隆坳”相间的 压性构造带, 并在构造高部位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 使中生界中、下侏罗统煤系地层直接上超于下古生 界寒武系和奥陶系之上。第三纪早期, 郯庐断裂带由
0,
dp dp
R of
>
0,
dp R dG
<
0,
dp R dB
>
0,
并且, 由ddQG= 0, 可得 Q 的极大值点。
G= Ki/ Kl= Jw/ J o
( 6)
其中, Jw 为吸水指数, m3 / MPa·m; Jo 为采液指
数, m3 / MP a·m; pR 为静压, MP a; pwf 为水井流压,
( 3) 式计算。合理油水井数比下产液量与目前油水井
数比下产液量比值可由下式计算:
Q Q
合理l 目前l
=
( 1+ G) ( B+ G) G( 1+ B ) 2
( 7)
可以计算各试验区块合理油水井数比以及合理
油水井数比下产液量与目前油水井数比下产液量比
值( 见表2) 。实验区1、实验区2 两个区块达到合理油
G G+
B(
pw
f-
p of)
Ql =
2Ph DSGKi
pwf - p of
( 1+ G) ( B+ G) l n( 1000/ r DP)
q o=
2Ph KoB
p wf- pof
( B+ G) ln( 1000/ r DP)
pof ) ; pwf ( 4)
( 5)
上面
各式有
,
d pR d pwf
>
合理油水井数比的井网; 二是根据进一步调整的需
要, 选择方便调整的井网。
1 数学模型的建立
为了分析注水开发井网的适应性, 本文建立了
相关数学模型。
在注水开发达到动态平衡时, 注到地下水的体
积和从地下采出流ql= np( qo+ qw) = niqi
( 1)
式中: ni 为水井井数, 口; np 为油井井数, 口; qi 为日注水量, m3 ; ql 为日产液量, m3 ; qo 为日产油量, m3 ; qw 为日产水量, m3。这里Q 和q 分别表示全区和
实验区 2 28 实验区 3 21
11
9 36. 5 17. 35 1. 11 2. 55 1. 05 20. 74
6 5. 7 25. 5 14. 47 2. 78 3. 50 1. 67 13. 47
实验区 4 27 实验区 5 22
12 3. 4 23. 6 15. 85 3. 61 2. 25 1. 90 0. 64 5 7. 7 26. 9 16. 76 3. 93 4. 40 1. 98 14. 93
关键词: 超前注水; 井网; 地层压力; 含水; 采油速度 中图分类号: T E357. 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981( 2012) 09—0147—01
一般观点认为对于各向同性油藏, 在井距合理
的情况下, 正多边形面积井网的采收率差别不大, 选
择井网时一是主要根据注采能力的关系, 选择具有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 年第 9 期
X
青东凹陷构造特征及构造样式分析
周子群, 赵丽平, 徐 梅
( 中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 山东 东营 257000)
摘 要: 青东凹陷勘探程度较低, 其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断裂性质不明确, 严重制约该区石油地质 条件的深入研究。综合钻井、地震资料对青东凹陷构造特征及构造样式类型进行分析, 明确构造样式。取 得的认识对油田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关, 当油水井数比 G= Ki/ Kl = J w/ J o 时, 采液速 度最大。在平衡注采情况下, 吸水采液指数比可由
X 收稿日期: 2012- 03- 15 作者简介: 姚旭( 1983- ) , 男, 助理工程师, 2007 年毕业 于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现从事采油工作 。
148
单井注采地下流体的体积。
按照径向流动的达西方程,
p R- pof qo = 2Php Ko l n( R o/ r o) ;
qw =
2 Ph pKw
p Rln( R
p of o/ ro
)
;
( 2)
qi=
2Ph
i
Ki
l
pw fn( R w
pR / rw
)
.
式中: Ko= ko / Lo , Kw= kw/ Lw, Ki= ki / Li。
与面积、注采压差成正比, 与井网密度、等效井筒半
径正相关; 当油水井数比 为 G= Ki/ Kl = Jw/ Jo 时, 区块产液量取最大值; 因此, 提高产量可以采用 放大注采压差、尽可能扩大压裂规模、增 加井网密 度、合理油数井数比等方式。 2. 2 井网形式与采油速度的关系[ 4, 5 ]
平衡注采条件下, 区块产液速度与油水井数比G
2. 3 井网形式与含水上升规律的关系 该试验区四点法、五点法、反九点法井网开发效
果模拟预测表明, 三种井网的含水上升规律基本一 致, 最终采收率差别不大, 反九点法井网略有优势。
3 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验区井网适应性分析, 可得: 反九点法
油水井数比高, 初期采油速度高, 调整灵活, 对于地 层产液、吸水指数不很清楚的情况下, 开发初期采用 该井网是一种好的选择。 五点法井网是一步到位 的井网, 适合认识比较清楚的区块; 四点法井网后期 调整困难, 适合认识比较清楚的区块。
MP a; pof为油井流压, MPa; h 为有效厚度, m。
2 井网适应性分析
2. 1 井网形式与地层压力的关系[ 1~ 3]
通过对五个实验区模拟计算可得:
地层压力随注采流压增高而单调递增, 随注
水产液流度比增高而单调递增, 随油水井数比增高
而单调递减; 与产液、吸水指数与油水井流度成正
比, 与井网密度和等效井半径正相关; 区块产液量
水井数比条件下, 产液量提高还有一定空间。
表2
合理油水井数比统计表
区块
油井 水井 Pof P wf PR 开井 开井 ( M Pa) ( M Pa) ( M Pa)
合理 产液量
目前油水
B
油水 提高
井数比
井数比 ( % )
实验区 1 19
5 6. 8 40. 2 13. 87 1. 02 3. 80 1. 01 50. 69
关键词: 青东凹陷; 构造特征; 断裂特征; 构造样式 中图分类号: T E3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7981( 2012) 07—0148—02
胜利滩海青东凹陷位于济阳坳陷东部, 南部为 潍北凹陷, 东部与莱州湾凹陷相接, 北部通过垦东南 断层与垦东凸起相连, 下第三系地层超剥于青坨子、 潍 北 凸 起 之 上, 郯 庐 断 裂 纵 贯 其 中, 勘 探 面 积 1200km2 , 胜利探区勘探面积约600km2 。凹陷勘探始 于 20 世纪 70 年代, 由于勘探程度比较低, 钻井资料 少, 其构造特征、构造样式、断裂性质不明确。同时青 东凹陷又是一个伴随郯庐断裂活动而形成的走滑拉 分断陷盆地[ 1] 凹陷内构造走滑特征强烈, 特别是新 后期的构造运动破坏和改造前期的构造, 这导致了 目前人们对该地区构造特征的认识尚不明晰, 在很 大程度上制约了该地区的油气勘探, 为解决这一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