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线施工方案

放线施工方案

110KV先锋化工Ⅰ、Ⅱ回送电线路工程放紧线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批准: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有关数据及要求 (3)2.1导地线 (3)2.2导.牵引绳 (3)2.3地锚规格及埋深 (3)2.4其余未尽的有关数据按图纸设计数据标准进行施工 (4)2.5导线金具绝缘子串组装和悬挂滑车 (4)2.6导线金具绝缘子串安装工艺 (4)2.7对悬挂滑车的要求 (6)三、施工通道处理 (7)3.1 施工通道 (7)3.2搭设跨越架 (8)3.3邻近其它电力线路 (9)四、主要施工机构设备表 (9)五、施工程序 (10)5.1展放要求 (10)5.2人力放线 (11)5.3机械牵引放线 (13)5.4地锚强度选择 (14)5.5导线压接 (15)5.6一般交叉跨越施工 (16)5.7展放原则 (17)六、质量标准及要求 (17)6.1质量目标 (17)6.2质量管理措施: (18)6.3质量管理及检验的标准 (18)6.4架线施工质量控制流程 (19)6.5质量薄弱环节及保证措施 (19)6.6工艺质量要求 (20)七、进度计划 (21)八、主要人员简介 (21)九、组织结构图 (22)十、人员安排 (22)十一、安全措施 (23)11.1管理目标 (23)11.2安全技术措施 (23)11.3危险源辨识及控制 (24)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110KV先锋化工Ⅰ、Ⅱ回送电线路工程。

2、电压等级:110KV。

3、起迄点:起点为220KV清水海变110KV出线构架,止点为110KV先锋化工总降变进线构架。

4、线路全长:线路全长2×(1.639+2.684)+1×4.857+1×4.877km,单、双回混合架设(左侧回路为Ⅰ回,右侧回路为Ⅱ回),其中同塔双回线长4.323km,单回线路长9.734km,折合成单回路全长18.38km。

5、曲折系数:1.18.6、回路数:单回及双回。

采用单双回混合架设,同塔双回架设段起止塔号为N1-N7、N24-N33,单回架设段起止塔号分别为:Ⅰ回N0(N7)-N16(N24),Ⅱ回N7-N24。

7、转角次数:14次。

8、沿线海拔高程:2000m-2318m。

9、主要地形:平底50%,山地50%。

10、设计气象条件:云南Ⅱ级气象区(C=10mm,V=27m/s)。

11、导、地线型号:导线采用LGJ-240/30钢芯铝绞线,地线采用LBGJ-80-20AC铝包钢绞线。

12、绝缘配合:全线采用U70BP耐污型玻璃绝缘子(其中两端变电站构架采用防污型瓷绝缘子)。

单回架设段悬垂单串1×8片,悬垂双串2×8片,耐张双串2×9片,跳线双串2×8片;同塔双回架设段悬垂单串1×9片,悬垂双串2×9片,耐张单串1×10片,耐张双串2×10片,跳线双串2×9片。

13、污区划分:全线按Ⅲ级污区设计。

14、杆塔:采用全铁塔设计,铁塔采用自立式角钢铁塔,自塔脚板以上9米范围内采用防盗螺栓,其余螺栓采用放松罩放松。

15、基础:铁塔基础采用现场浇筑的钢筋混泥土立柱式基础。

二、有关数据及要求2.1导地线2.2导.牵引绳2.3地锚规格及埋深2.4其余未尽的有关数据按图纸设计数据标准进行施工2.5导线金具绝缘子串组装和悬挂滑车2.5.1绝缘子串组装前,应对绝缘子和各种金具进行检查:2.5.2绝缘子的瓷质部分应无裂纹,钢帽和钢脚应无弯曲、松动、2.5.3合格的绝缘子应逐个擦拭干净。

2.5.4各种金具应符合有关标准,表面应无损坏、裂纹、脱锌等缺陷。

2.5.5组装绝缘子串时,禁止锤击,以防破坏金具镀锌层。

2.6导线金具绝缘子串安装工艺2.6.1绝缘子串、导地线各种金具螺栓、穿钉及弹簧销等穿向应按下列规定:➢耐张串上弹簧销螺栓及穿钉:垂直方向-由上向下穿;水平方向-由外向内穿;➢悬垂串、防震锤螺栓及穿钉:顺线路方向-由小号侧向大号侧穿入。

横线路方向-导地线水平排列的,两边线由线路外侧向内穿,中线由左向右(面向大号侧)穿;导线垂直(或三角)排列的,由线路外侧向内穿。

➢耐张串上绝缘子开口销:绝缘子碗头开口垂直向上。

➢直线串上绝缘子开口销:导线水平排列的-两边线绝缘子碗头开口朝杆(塔)身,中线其开口朝左(面向大号侧);导线垂直(或三角)排列的,绝缘子碗头开口朝杆(塔)身。

垂直方向-绝缘子碗头开口垂直向上。

➢均压环开口方向:耐张串-绝缘子均压环开口垂直向上。

直线串-导线水平排列的,两边线绝缘子均压环开口背向杆(塔)身,中线若为单联绝缘子串,则其两边均压环开口朝大号,若为双联绝缘子串,则其两个均压环开口互为背向,分别朝大、小号,导线垂直(或三角)排列,其均压环开口背向杆(塔)身。

➢相位标志的油漆:a)相位标志的表示: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

b)相位标志油漆要求:所有耐张杆塔、换位杆塔及换位杆塔前后各一基杆塔的挂线横担两侧面按其对应的相序整面涂以相应颜色的油漆。

2.6.2金具上所用的闭口销的直径必须与孔径配合,且弹力适度,不得漏装。

2.6.3铝包带应紧密缠绕,其缠绕方向应与外层铝股的绞制方向一致,其端头应回夹于线夹内压住,所缠铝包带露出线夹口不超过10mm。

2.6.4安装予绞丝护线条时,每条的中心应重合,对导线包裹应紧固。

2.7对悬挂滑车的要求2.7.1垂直档距小于800米的直线塔(包括直线转角塔)每相挂一个。

2.7.2垂直档距大于800米的直线塔及40º以下的转角耐张塔,每相挂两个。

2.7.3转角大于40º的耐张塔,每相挂两个滑车外,尚应加装予偏控制工具。

两滑车间要有滑撑,以防互相冲撞。

支撑用两根<75×5角钢,两端钻孔连接两滑车。

2.7.4吊挂瓷瓶串和滑车时,需用专用工具,以防瓷瓶球头变形及瓷件损伤。

2.7.5耐张塔挂双滑车时应计算挂点高差或挂具长度差。

算得挂具(钢绳套)长度差小于200mm时,双滑车可等长悬挂,大于200mm时,应使用不等长挂具等高悬挂。

计算式为:△Л=△h/cosn1 .cosn2θB=tg-1(h/L-4fψ/L)Δh=Bsin(θA-θB)/2n1=tg-1[tg(θB-θA)/2·cosβ/2]θA= tg-1(4fψ/L+h/L)n2= tg[ctg(θB+θA)/2·sinβ/2]式中:△Л-双滑车挂具长度差,悬垂角较大的一侧用长挂具。

Δh-双滑车悬挂高度差,m;B-两滑车间的间距,m;θA、θB-滑车座两侧的悬垂角;fψ-档距中点的放线驰度;β-铁塔的水平转角;n1-滑车外荷载合力线在过线路转角二等分线的铅垂面上的投影与铅直线间的夹角;n2-过线路夹角二等分线的铅直面上的投影与铅直线间的夹角,如线路无水平转角(直线塔挂双滑车)则夹角n2等于零。

三、施工通道处理3.1 施工通道3.1.1一般在顺导线方向的地面上清理出三相导引绳展放通道,但对于经济作物应尽量不砍伐,以不妨碍导引绳展放导、地线升空为原则。

3.1.2砍伐树木的原则:3.1.2.1线路通过林区时,应砍出防护通道。

通道宽度不小于:线路宽度加上林区主要树种高度的2倍。

通道附近超过主要树种高度的个别树木应予砍伐。

3.1.2.2在下列情况下,可不砍伐施工放线通道:1)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米;2)导线与树木自然生长高度最小垂直距离不小于7.5米(对果树为8.5米),在最大风偏情况下导线与树木的净空距离不小于7.0米. 3.1.2.3凡属设计规定需拆除的房屋、砖窑和打谷场等,需迁移的电力线等应在架线前处理完毕。

3.1.2.4需停电施工的低压线,跨三级一下通讯线等,由架线对负责与用户联系后方可施工,不得随意断线或降线,不得使通讯线路短路,跨越电力线要做好短路接地和防护工作,施工完毕要及时给予恢复。

3.1.2.5跨越及有可能触及到10kV 以上电力线应停电施工,由工程处派专人办理停电复电手续。

3.1.2.6跨越公路、三级以上通讯线应搭跨越架,对便道、机耕道可不搭设跨越架,但两端应派人看守,或搭设简易跨越架。

3.2搭设跨越架3.2.1搭设跨越架,要用经纬仪定位,以保证跨越架位置正确。

3.2.1.1越架宽度:L=ϑSin E 3+ 式中:L —跨越架宽度(m ) E —两边线间的距离 θ—交叉角3.2.1.2跨越架高度:H=h+h 1+h 2式中:H —跨越架高度(m ) h —被跨越物高度(m )h 1—架顶与被跨越物之间最小垂直距离,见表一,表二 h 2—没有封顶的跨越架高度裕度h 2=0.5~1 m3.2.1.3跨越架对被跨越物的最小距离应满足下表要求:3.3邻近其它电力线路3.3.1在架设的线路如与另一回带电线路交叉或接近,一致工作时可能和另一回导线接触或接近至危险距离以内时,则另一回线路应办理工作票停电并予接地,接地线应在工作地点附近。

3.3.2在带电的电力线路邻近进行工作时,有可能接近带电导线至危险距离以内时,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3.3.2.1采取一切措施,预防与带电导线接触或接近至危险距离以内。

牵引绳索和拉绳等至带电导线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下表规定:3.3.2.2作业的导、地线还必须在工作地点接地。

绞车等牵引工具必须接地。

四、主要施工机构设备表五、施工程序本线路工程导线和避雷线架设拟采用人力机械牵引放线施工工艺。

导地线连接采用液压施工工艺。

5.1展放要求5.1.1运达现场的导线、避雷线的型号和质量进行外表检查,不得有严重腐蚀、磨损、缺股、断股、金钩或严重镀锌不良等情况,并与设计相符;其长度和运达地点应符合布线要求。

5.1.2各种施工机械在展放前进行认真的检查、试验,对不合格及有问题的不得使用。

5.1.3在展放前必须对到货的导线及金具进行压接拉力试验,并将拉力试验报告情况提交监理。

5.1.4对架线段的全部铁塔螺栓复紧一次,补充完善缺料,调紧临时拉线,在调紧拉线过程中要有人监护,且塔上不得有人。

5.1.5在放线过程中,沿线各作业点和护线人员的通信联系必须畅通,旗语和哨音必须统一。

对牵引放线,由于牵引速度较快,必须使用对讲机联系,控制好速度。

5.1.6在放线过程中,对展放的导线及避雷线应认真进行外观检查。

对于制造厂在线上标注的损伤或断头标志处,应查明情况妥善处理,损坏严重的应通知监理及建设单位。

5.1.7在各杆塔或跨越处应设专人监护,观察滑轮转动是否灵活,导地线是否掉出轮槽,压接管是否被滑轮卡住。

当导线通过跨越架时,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滑出构架,应及时发出信号,停止拖放线。

5.1.8沿线各杆塔位置、交通道路、跨越线路等应设护线人员,前后信号必须畅通,人员要坚守岗位,密切注视放线动态。

5.1.9放线过程中,杆塔和跨越处的监护人员,不应站在导地线垂直下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