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经济学课程班招生简章
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经济学课程班招生简章
4 、《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不同时期的职能转变》,论文,《光明日
报》 2005 年 4 月 20 日 ,第 11 版。
主要研究成果: (一)论文 1.《扶持弱势群体的财政思考》载《财经科学》2002年4期 2.《国际税收竞争与我国税收政策选择》载《财政研究与实践》(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 3.《地方政府行为规范与地方公债发行》载《四川财政》2002年第9期 4.《我国国债投资效应分析及思考》载《新形势下财税理论与改革研 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5.《构建促进良性税收竞争的财政体制环境》载《四川财政》2003年 第6期 6.《对国债投资的理性思考》载《经济体制改革》2003年第4期 7.《对财政类课程教学规范和质量的几点思考》载《2004年高等财经 教育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 8.《从中国公债起源看公债产生和发展的约束条件》载《光华财税年 刊》(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9.《晚清国债对税收制度变革的影响》载《光华财税年刊》(西南财 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10.《晚清国债及其中央集权财政体制的瓦解》载《中国财政》2007年 第8期 (二)专著 1.《反金融风险的财政与财务政策研究》(合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 社2001年出版 2.《国债经济运行理论与实践前沿》(合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年出版 3.《财政制度变迁与政策选择——基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的研究》(合 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出版 (三)课题 1.《中国近代公债问题研究》负责人 校管课题
中国产业结构问 必修 6
题分析
2天 胡国平:西南财经大学工商 管理学院教师
产业投资理论与 必修 7
实务
2天 刘 军:西南财经大学工商 管理学院副教授
8 国际经济学
国考 5天 吴晓东:西南财经大学经济
学院副教授
财政学 9
国考
5天 廖常勇:西南财经大学财税 学院副教授
货币银行学 10
国考
5天 董青马:西南财经大学金融 中心教师
0005 359) 5、 开户行:中国农业银行成都东坡支行(如果由其它银行转帐,此处 请写“中国农业银行青羊支行转东坡支行”)
【联系我们】 联 系 人:严老师 联系电话:028—87352397
13908184887
地 址:成都市光华村街55号西南财经大学,励志楼(西财南大门青 春雕塑旁)417办公室,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招生办公室。
市场经济运行与 选修 11
宏观调控
2天 待定
税收筹划 12
选修
2天 张慧英:西南财经大学会计 学院副教授
国际金融市场与 选修 13
外汇业务
2天 待定
资本市场财务问 选修 14
题研究
2天 待定
15 公司法与破产法 选修 2天 待定
16 投资理论与实践 选修 2天 待定
风险管理 17
选修
2天 朱波: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 院副教授
学理念,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高等财经大学的办学规律,繁荣和发展财经
科学,培养高素质经济、金融人才,努力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已建
成为国家经济学、管理学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和西部地
区金融、经济、管理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已成为西部财经学科国际交
流的中心,是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享有很高的
2.《我国经济制度转型期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增长中的政府投资政策研 究》主研 人员 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 3.《构建四川综合治理“三农”问题的新政策框架研究》 主研人员 四川 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 (四)教材 1.《财政学》王国清 马骁 程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 编) 2.《财政与金融》刘邦驰 王国清主编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参编) (五)获奖 1.专著《反金融风险的财政与财务政策研究》(合著)获2000-2001 年度刘诗白奖励基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年四川省第十次财政科 研优秀成果一等奖;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 2.论文《转型时期政府的投资政策与经济的稳定增长》(合作)获四 川省第十次财政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3.论文《对国债投资的理性思考》获四川省第十一次财政科研优秀成 果三等奖。 4.主研的课程《财政学》获四川省2003年度高等教育精品课程。 5.2004年获西南财经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6.主持的课程《中国财税史》获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校级精品课程。 主要教授课程:1.《财政学》2.《财政思想史》3.《中国财税史》4. 《公共财务》
项。现作为主研人员在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1 项、成都市政府重大
课题 1 项,作为负责人承担学校课题 1 项。参著专著《转型与发展——
中国市场经济进程分析》获得四川省第十一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
等奖,同时获得四川省经济学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主要研究成果有:
1 、 China : The Evolution Trends for Multiple Transitions and Income
办学声誉,校友遍布海内外各行各业。
【报名条件】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法律,思想政治表现好,优秀 业务骨干,身体健康,并能坚持在职学习者; 2、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具有一定的本专业或相关专业 工作经验; 3、每年一期,每期限额60名,额满为止,符合条件者免试入学。 【报名方式】 1、填写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在职研究生课程班报名登记表; 2、提供本人身份证、最后学历和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一份; 3、提交1寸免冠相片4张; 4、学院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发放入学通知书。 【学习方式及收费标准】 1、学习方式:在职学习。
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经济学硕士课程班师资简介
一、廖常勇 女 中共党员,1965年7月生,1987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财 政学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同年到重庆市财政局工作,1992年于西 南财经大学财政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至 今。2007年在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西南财经大学财税 学院副教授。 任教以来主要讲授了《财政学》、《财政思想史》、《中国财税史》、 《公共财务》等本科课程以及研究生的《中国财税思想史》课程,对财 政理论与政策有一定研究。近几年负责或作为主研人员完成了《中国近 代公债问题研究》等课题数项,参著专著和参编教材数部,在《财经科 学》、《中国财政》、《经济体制改革》等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 余篇,曾获刘诗白奖励基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西南财经大学优秀科 研成果奖,四川省财政科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校优秀教师。 主要研究方向:财税理论与政策
西南财经大学在职经济学硕士课程班 招生简章
研究方向:①产业经济学
②财务管理
西南财经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位
处四川成都,辐射整个中西部和东南沿海,是我国中西部和东南沿海最
具影响和最重要的财经类院校。学校秉承“严谨、勤俭、求实、开
拓”的校训,坚定“励精图强、团结拼搏、朝气蓬勃、争创一流”的大
济理论与实践 修 1
(社会主义经济
学院副教授
理论)
中级微观经济学 国考必 5天 杨海涛:西南财经大学经济
2
修
学院副教授
中级宏观经济学 国考必 5天 刘书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
3
修
学院副教授
中级计量经济学 必修 4
2天 张卫东:西南财经大学统计 学院副教授
产业组织问题研 必修 5
究
2天 杜 蕾:西南财经大学工商 管理学院副教授
上市公司财务报 选修 18
表研究
2天 待定
高级英语 19
国考
10天 张 玮:西南财经大学经贸 外语学院教师
【考试与证书】 学员通过以上课程学习,并各科考试成绩合格,颁发“西南财经大学研 究生课程班结业证书”。 【申请硕士学位及办法】
申请条件: 1、 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三年; 2、 通过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学位课程考试(每年2次); 3、 通过国家学位英语和综合课程考试(每年5月考试,考前进行强 化辅导); 4、 在公开出版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至少一篇与本ournal of Futures Studies , February , 2005 , pp.61-
72 。
2 、《倒 U 假说与我国转型期收入差距》,论文,《经济学家》 2003.6
。
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与解析》,论文,《宏观经济研究》
2003.11 。
二、董青马 男 现任职于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2008年毕业 西南财经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金融风险管理、 系统性风险。曾开设课程:货币经济学、金融工程、国际金融等。近年 来,参与完成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社科项目等多项课题,在《经济学
动态》、《国际金融研究》、《财经科学》等上面公开发表论文数篇。 三、杨海涛(1975.10~),男,四川攀枝花人,经济学博士,现为西 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 公共组织、民营企业。 1998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获投资 经济专业和经济法专业双学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 院,获西方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同年师从于著名经济学家胡代光教 授,2005年于西南财经大学获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2001年任教于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9月期间,以国家公派访 问学者身份赴德国进行访问学习。 近年来的主要学术成果有:在《改革》、《经济体制改革》、《财 经科学》、《农村经济》、《经济经纬》、《经济问题探索》、《山西 财经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 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1项;参与横 向应用课题2项;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
2、收费标准:共计18800元(包括报名费,建档费,资料费,书费,学 费等) 3、申请硕士学位按我校有关规定缴纳相关费用(硕士论文导师指导 费,答辩费)。 【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