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哈尔滨城市设计导则(新修订)

哈尔滨城市设计导则(新修订)

2)明确各类绿地的布局和规模,提出艺术风格要求和绿地控制指 标。
3)明确城市各类广场的位置、性质、规模、场所意义特征和界面控 制要求。
4)明确城市主要街道空间的景观特征及相关环境设施要求,确定城 市景观性道路的功能和布局,组织城市步行空间,合理布局社会停
车场地和专用停车空间。 2.2.5 划定城市形象塑造的特定意图区 根据塑造城市整体风貌特色的总体要求,划定城市设计特定意 图区,明确其景观特征和设计控制导则,为下一层次城市设计的开 展提供技术依据。对重要的特定意图区制定其重要特色与环境工程
1
设计的目标、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 2.2.2 研究和塑造城市风貌特色
通过对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重要特色资源的分析,对城市基本 风貌和地域特色进行发掘和提炼,制定城市风貌特色延续和发展的 目标、策略和措施,进行城市风貌特色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
计指引。 2.2.3 确定城市空间景观结构框架 1)结合城市自然环境、历史脉络、文化习俗和城市功能发展需要, 确定城市的总体形态与空间景观结构,彰显城市格局的自然和人文
12)片区三维鸟瞰效果图和重要节点效果表现图 13)主要景观展开面设计图(1:2000-1:5000) 表现主要街景立面或沿江、沿山的景观展开面等的建筑体量、 高度及色彩等的组合关系,提出城市轮廓线高度控制的建议值和允
许浮动值。 14)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案或选型方案图 主要表达片区内的环境设施(街道小品、市政环卫设施、标识 系统、雕塑广告等)、景观灯饰、硬质景观(铺地、堡坎、护坡等) 和绿化景观的设计要求和视觉效果,可分别绘制。 15)要素城市设计图则(1:500-1:2000) 针对城市设计所提炼的各项景观要素,要求在现状地形图上编 制城市设计分图图则(彩图)。图则中必须表达的内容包括: a、表达同类景观要素的总体空间布局形态、空间组合关系及设计
主要标明城市历史街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需保护的其他历 史建筑、纪念物(地)的位置,明确文化氛围营造、保护范围和相
5
关空间管制要求。 2.3.5 根据城市的不同性质、规模和特点,可以对图文适当增减或
合并。 2.3.6 城市设计图纸中应标明项目名称、图名、图例、风玫瑰、比
例尺、设计日期、编制单位等内容。
附录 A:本导则主要名词解释 附录 B:本导则用词说明
附录 C:城市设计常用要素参考图例 附录 D:电子数据技术标准
2
1 总则 1.1 为统一哈尔滨市城市设计技术文件的内容与深度,使城市设计 编制规范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
制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导则。 1.2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形态和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贯
6)城市风貌特色设计分区图 主要表达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用地功能条件 下,城市不同区域的城市风貌特色设计意向,并界定各分区的范围。
7)城市眺望系统设计图(1:5000-1:10000) 标示城市重要标志性景点、眺望点的位置及视廊的走向和平面
控制范围。 8)城市道路、广场、绿地系统规划图(1:5000-1:10000)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
哈尔滨市规划局
1
哈尔滨市城市设计编制技术导则 (试 行) 目录
1 总 则„„„„„„„„„„„„„„„„„(1) 2 总体城市设计„„„„„„„„„„„„„„(1) 3 片区城市设计„„„„„„„„„„„„„„(4) 4 地段城市设计„„„„„„„„„„„„„„(8) 5 附 则„„„„„„„„„„„„„„„„„(12)
主要表达城市道路特别是景观性道路、城市广场、城市绿地系 统的布局结构、功能组织,用地分布的位置及范围。 9)特定意图区规划图
主要表达城市设计特定意图区的布局位置、范围及其风貌特色 塑造的构思。对重要的特定意图区制定其重要特色与环境工程意向
方案(可采用城市设计分图图则形式表达)。 10)历史文化环境保护规划图(1:5000-1:10000,选作)
公示意见汇编应纳入说明书附录。 3.3.4 图纸
1)区位分析图 分析片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和特点,以及与城市的视觉空间关系等。
2)土地利用现状图(1:2000-1:5000) 分析现状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和各类用地分布特点。
8
3)现状建筑分析图(比例 1:2000-1:5000,选作) 包括对建筑层数、高度、质量、建筑风格、结构形式等的分析。
范围,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控制要求。 10)交通组织及交通设施规划图(1:2000-1:5000) 表达片区内车行和人行交通组织以及与其他区域的交通联系, 确定主次干道的红线位置、断面以及主要交叉口、广场的位置和控 制范围,重要控制点的标高,并标示必须配置的交通设施(车站、
9
公交站、停车场、人行天桥或地道等)的位置。 11)城市色彩基调设计分区图(1:2000-1:5000,选作) 表达片区内城市色彩的分区,并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指引。
3 片区城市设计 3.1 片区城市设计的主要任务 在城市规划或总体城市设计的指导下,对特定区域进一步提炼 城市景观要素,重点塑造区域特色,深化完善景观系统、用地功能 布局、交通组织、空间管制和建筑容量控制等要求,做到定性、定
量、定位和定质。 3.2 片区城市设计的主要内容与深度
3.2.1 片区特色的定位 明确片区在城市中或特定区域中的功能和景观特色定位,制定 相应的设计原则、指导思想和承上启下的城市设计目标。
特色。 2)确定城市竖向轮廓的总体形象与特征,确定城市建筑高度控制原
则及建筑高度分区。 3)组织城市眺望系统,确定城市重要视廊及控制要求。 4)对现状建筑景观进行综合评价,并提出城市色彩、夜景、建筑风
格等建筑景观方面的整体设计构思。 5)分析城市重要自然和人工地标的现状,确定城市重要地标的布 局,明确其性质、特征和形象主题,制定城市设计的相关导则。
格局的演变。 2)城市肌理及密度现状分析图 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开发建设状况,对城市典型 区域的肌理特征及现状建筑密度进行分析。 3)城市景观资源分布现状图(1:5000-1:10000) 标示构成城市景观的山脉、河流、森林等自然景观资源、历史 文化资源以及绿地、广场、标志性建筑等人工景观资源的现状位置
4
或范围。 4)城市道路、广场及绿地分布现状图(1:5000-1:10000)
标示构成城市开敞空间的道路、广场、绿地的分布现状。 5)城市空间格局设计构思图(1:5000-1:10000) 主要表达对城市总体空间艺术格局的创意和构思,标示城市轴 线、城市开敞空间、城市建筑空间和城市中心等的规划布局。
4)综合现状分析图(1:2000-1:5000) 对片区的地形地貌、景观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的分布、现状道 路交通组织、开发建设态势等进行分析。上述内容可分别绘制。
5)片区历史文化环境、城市空间形态和肌理分析图 表达片区与城市的文化传承关系,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和空间的图
底关系等。 6)片区总体空间形态设计图(1:2000-1:5000)
型方案。 3.2.8 制定片区重要节点的城市设计方案
7
根据实际需要,选取片区内重要景观节点,制定详细的城市设 计方案。
3.2.9 提出片区城市设计实施中重要的和具有控制性的工程建设项 目建议、实施的时序安排和相应的政策措施。 3.3 片区城市设计成果
3.3.1 片区城市设计成果包括城市设计导则、图纸、附件(设计说 明书、专题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三维动画和模型。 3.3.2 城市设计导则 城市设计导则应采用法规条文格式书写,直接表述城市设计的
主要表达城市设计景观要素布局和空间关系。 7)土地利用规划图(1:2000-1:5000) 主要表达片区的用地功能规划布局。
8)建筑容量控制规划图(1:2000-1:5000,选作) 根据片区用地功能布局的特点,确定不同区域的适宜建筑容
量,并制定容量控制要求。 9)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图(1:2000-1:5000,选作) 划定历史文化景观的核心保护区、建筑控制区和景观协调区的
目标和内容,提出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意见。文字表述应规范、准 确、简洁,突出城市设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并附表达城市设计
意图的缩图。 3.3.3 设计说明书(或专题研究报告) 设计说明书(或专题研究报告)的内容为分析现状、论证设计 意图、解释设计导则等,为下一层次的规划设计以及城市设计的审 查、批准和规划管理提供全面的技术信息。专家审查、咨询和市民
2.2.4 组织城市开敞空间系统 分析研究城市山体、水域、绿地、湿地、广场空间、街道空间 以及其他开敞空间的环境特征,从增强开敞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 (如改善热环境、风环境)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提出建
设控制的目标、原则与思路。
2
1)制定城市自然山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及滨水环境建设的总体 设计方案。
3.2.2 用地功能布局与建筑容量研究 1)在城市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指导下,合理布局片区各类用地,
完善城市功能。 2) 结合片区用地功能布局和城市风貌特色塑造等方面的要求,提
出片区内适宜的建筑总容量和容量分布的建议方案。 3.2.3 确定片区空间景观结构
6
对片区内主要轴线、节点、特色区域等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各 部分之间的空间关系,构建完整的空间景观格局。 3.2.4 提炼城市景观要素
意向方案。 2.2.6 市民活动系统设计 根据城市游憩交往、娱乐健身、集会庆典、民俗文化等各类人 文活动的行为特征和分布规律,合理布局市民公共活动场所,明确 公共活动空间的社会活动性质、内容、规模及相应的环境设施建设
要求。 2.2.7 提出城市设计实施的措施和建议 提出城市设计实施的时序安排、实施的策略和措施,以及管理
穿于城市规划的全过程。 1.3 在哈尔滨市城市规划区内单独编制城市设计,应遵循本技术导
则。 1.4 城市设计分为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和地段城市设计。 1.5 城市设计编制应针对不同的项目制定相应的技术大纲,有针对 性地提出城市设计的任务、目标、原则和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1.6 城市设计编制应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公众参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