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质疏松病例分析分享资料

骨质疏松病例分析分享资料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 顺义区医院风湿免疫科 李丽
1
概 念--定义
【定义】本病为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致使骨的
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常见的全身性骨代谢疾病。
2
概 念--分类
3
临床表现
4
本例患者特点
老年女性,已绝经 骨密度 T -4.2 肋骨多发骨折 血钙磷正常 ALP升高 肾小管酸中毒
鉴别项目 血钙 血磷 血ALP
血PTH
高转化性肾性骨病
低转化性肾性骨病
不定,常>2.5 mmol/L
不定,常>2.6mmol/L
不定,常>2.1 mmol/L
不定,常<1.8 mmol/L
明显升高(>正常3倍) 正常或偏低
明显升高(>正常3~4倍) 降低或轻度升高(<正常4~ 5倍)
20 血铝(ug/L) 常<40
↑PTH ↓
继发性甲旁亢
14
磷潴留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机制
高磷血症
骨骼对 PTH抵抗
↓1,25(OH)2D3 ↓肠钙吸收
甲旁腺对 VD3抵抗
低钙血症
15
↑甲状旁腺素分泌
甲旁腺细胞 生长↑
1,25(OH)2D3降低引起继发性甲旁亢机制
直接作用
↓1,25(OH)2D3
间接作用
↓抑制PTH基因转录作用 ↓甲旁腺D受体 ↓抑制甲旁腺细胞增殖作用 ↓钙受体表达 ↓调节PTH分泌钙定点
↓肠吸收钙 骨骼对PTH作用抵抗
低钙血症
甲状旁腺功能异常
16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低转化性肾性骨病——骨软化
新形成类骨质矿化缺陷,常由铝沉积所致。 生化:血钙→,血磷↑,血铝↑,血清特异性碱
性磷酸酶↓、PTH↓ X线主要表现为假性骨折 骨活检:骨的形成率降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
胞数目和活性降低,类骨质覆盖面积≥15% ,总骨量变化不定。
↓→
血磷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血PTH
→↑
↑↑
↓↓
↑↑

↑↑
血骨钙素
↑→



→↑

血1,25(OH)2D2 →↓




↓↓
尿钙
↑→


↑→


肠2钙1吸收

↑↑

→↑


诊断
继发性骨质疏松 肾性骨病 多发肋骨骨折
22
诊断程序--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
骨量减少高危人群 BMC(或BMD)测量
减低 血钙、磷
生化:血钙↓,血磷、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 血PTH↑↑。
X线:骨膜下吸收、骨硬化等。 骨活检: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数目增加,骨的
吸收和生成活跃,骨小梁出现大小不等的腔隙 ,周围骨小梁纤维化面积≥0.5%。
13
低钙血症引起继发性甲旁亢机制
慢性肾衰 ↓
↓1,25(OH)2D3 ↓
低钙血症 ↓
增加PTH mRNA稳定 ↓
BMC(或BMD)正常
异常
进入低钙血 症或高钙血
23 症诊断程序
血PTH、VD
定期追踪观察
正常 原发性骨量减少
异常 继发性骨量减少
谢谢
24
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25
常>40
病因 主要骨损害 血钙
原发性 OP 未明
BMD

原发性 甲旁亢
PTH瘤 主细胞 增生
纤维囊 性骨炎 BMD

原发性 甲旁减 PTH缺 乏
BMD

肾性骨病 类固醇性 骨质疏松
肾衰竭 骨吸收 肾小管酸 肠钙吸收 中毒
BMD
BMD 无菌性骨 坏死
↓→

佝偻病或 骨软化 维生素D缺 乏
BMD 骨质软化 骨畸形
代谢性骨病。 广义肾性骨病是指和肾脏相关的疾
病。
10
肾性骨病 临床特征:
钙、磷、甲状旁腺激素和维生素D代谢异常 骨转化矿化容量线性生长和强度的异常 血管或软组织钙化
11
肾性骨病
12
高转化性骨病/囊性纤维性骨炎 (Osteitis fibrosa)
以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增 殖活跃及骨小梁周围纤维化为特征。
5
诊断
6
原发性骨质疏松
老年女性,已绝经 骨密度 T -4.2 肋骨多发骨折 血钙磷正常 ALP升高 肾小管酸中毒
7
继发性骨质疏松
8
继发性骨质疏松
老年女性,已绝经 骨密度 T -4.2 肋骨多发骨折 血钙磷正常
ALP升高 肾小管酸中毒
9
肾性骨病 狭义肾性骨病是指慢性肾衰竭伴发
17
低转化性肾性骨病——无动力性骨病
骨形成降低,多与高钙血症,维生素D过度抑 制PTH分泌等有关。
生化:血钙→↓,血磷→,血清特异性碱性磷 酸酶→↓、PTH→↓
骨活检:骨细胞活性明显降低,类骨质覆盖面 积不增加,总骨量减少,骨形成率低于正常.
18
低转换型骨病发病机制
19
高转化型骨病与低转化性骨病的差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