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操作流程(最新)
开封市第二中医院
目的
促进塌陷肺泡复张、促进气道分泌物引流。
适应症
ARDS严重低氧血症 ,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者。
禁忌症
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压增高;急性出血性疾病;颈椎脊柱损伤;骨科手术;近期腹部手术需要限制体位;妊娠不能耐受俯卧位;过度肥胖;严重烧伤及皮肤损伤等。
并发症
皮肤压伤、水肿;肌肉及周围神经损伤;角膜损伤;管路的移位及打折;低血压及心律失常等。
4.将患者身体向左翻转90°,再平爬至床上,连枕头及床单一起将患者抬至床中央,头部垫凹型枕。
翻身后处理
整理各种管路及导联线、整理患者,调整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双手可平行置于身体的两侧或头的两侧;检查颜面及腹1.俯卧位结束后,先管理好患者的管路,由第一人(指挥者)发出口令,其余人员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一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撤出床垫上的软枕和敷料,然后将患者摆放至需要的体位。
5.胸腹部悬空避免受压,注意手臂位置,防止神经损伤。
2.俯卧位治疗结束后,积极做好气道管理,加强气道引流。
注意
事项
1.操作过程中注意协调一致,使患者头、肩、臀同步翻转,保持头、颈、脊柱同一直线;
2.注意人工气道、动静脉管道及各种引流管,防止出现压迫、扭曲、移位、脱出等情况;
3.每20-30分钟检查患者,每2小时更换软垫位置,避免同一部位长期受压;
4.注意检查面部及眼睛,避免眼球直接受压损伤,男性注意生殖器受压,女性注意乳房受压;
评估
1.神志情况,镇痛镇静评分;
2.各种管路(气管插管、胃管、输液管道、动静脉导管、胸腹腔引流管、尿管等)。
操作前准备
1.家属谈话告知;
2.提前30分钟停止进食及肠内营养,10分钟前胃肠减压;
3.充分镇痛适当镇静,使患者处于相对镇静状态,以减低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评分-3分);
4.操作前充分吸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窒息;
第四人 位于左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
第五人 位于左侧床尾,负责放软枕及其他。
操作步骤:第一人(指挥者)发口令
1. 先将患者身上及身下单子两侧对齐向内卷起至患者身体两侧;
2.其余四人同时将患者托起,先移向床的右侧,然后将患者转为侧卧;
3.左侧医护人员将垫枕垫至患者身体下的平肩、平髋位置,保证患者腹部悬空避免受力;
5.患者身体上下覆盖中单及护垫,重点部位用减压帖;
6.调整好各种管路及导联线;
7.准备用物:凹型枕1个、软枕2个以上,水晶枕2-3个。
操
作
步
骤
位置与分工
第一人(指挥者)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口令;
第二人 位于右侧床头,负责固定该侧管道、胃管;
第三人 位于右侧床尾,负责尿管、及该侧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