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4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4


(3) 景德镇窑(江西) 宋代景德镇有突出艺术成就的 是“影青”瓷器 (4) 吉州窑(江西吉安) 生产青瓷、白瓷、黑瓷、彩瓷、 绿釉瓷 瓷胎上用树叶,剪纸装饰 黑釉上形成各种斑点 瓷种丰富,装饰手法多样,富 于民间风格

吉州窑叶纹三足炉 宋
景德镇窑青白瓷执壶 宋代
景德镇窑青白釉菊花纹盒 宋代

手制陶器——古老的泥条盘筑法
轮制陶器——拉坯
一、 原始彩陶装饰艺术 1.彩陶的定义 中国原始彩陶是指新石器时代绘有 红色、黑色、白色花纹装饰的褐色、 棕黄色陶器,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 仰韶村。 中国原始彩陶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河 领域的晋南、豫西、豫北、陕西、 甘肃一带,以仰韶文化、马家窑文 化彩陶为代表。
中国传统装饰艺术 (四)
第 五 章 装中 饰国 传 统 陶 瓷
第一节 陶器装饰艺术 陶器最早以实用为主,烧造出 各式炊煮、饮食、汲水、储藏 等器皿,解决日常生活的需要。 后来逐渐在造型花纹装饰上发 展和完善,陶器的发明,是人 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新石器 时代的开端。

陶器的制作工艺流程: 选 土 (黄色粘土) —— 成 型 (手制、轮制) —— 修 饰 (压磨、涂陶衣、刻 划、绘制、堆贴纹样) —— 烧制(900摄氏度左右)
红山文化
半山马厂文化
仰韶文化
马家窑文化
大汶口文化
屈家岭文化 大溪文化
河姆渡文化

2.彩陶的类型 (1)半坡型 (2)庙底沟型 以上两类属于仰韶文化系统的彩陶 (3)马家窑型 (4)半山型 (5)马厂型 以上属于马家窑文化系统的彩陶

半坡彩陶: 最早发现于西安半 坡,距今有七千年 的历史。是我国彩 陶文化历史较早、 特点突出、影响较 大的一个类型。
3、 制品分类: (1) 器皿:水器、酒器、饮食器、 文具等 ( 2) 人物:妇女、文官、武士、 胡人等 (3) 动物:马、骆驼、狮、鸟等 4、 发展过程: 初唐:初创,制作简单品种少 盛唐:兴盛、品种丰富、制作精美、 产量大 安史之乱后:衰落
唐三彩盘
陶贴花龙首执壶 唐代
三彩凤首瓶
三彩陶双鱼形壶
定窑刻划花碗 五代
龙泉窑堆塑蟠龙盖瓶 宋
龙泉窑青釉褐斑环耳瓶 宋
龙泉窑青釉三足炉 宋
龙泉窑青釉贴花龙凤纹盖罐 宋
南宋 哥窑五足洗 宋元
钧窑玫瑰紫釉鼓钉三足洗 宋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形洗 北宋
钧窑天蓝釉八角龙首把杯 金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宋


其它名窑:
(1) 耀州窑(陕西铜川县) 汝窑之后,又一著名青瓷窑 装饰方法有刻花、剔花、印花、镂空 图案中婴戏纹样最有特色 (2) 磁州窑(河北彭城) 是宋代具有突出成就的民间风格窑系, 胎质疏松,黑白对比的装饰手法别具 特色 画花:在白釉上画出黑色花纹 黑釉上画褐色花纹、称铁锈花 雕釉:在瓷胎上施白、黑釉、刻去花
五、 唐三彩装饰艺术 1、 什么是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的彩釉 陶器、因为经常采用黄、绿、 褐色釉构成装饰,所以称为三 彩。唐三彩是唐代陶艺的典范, 也是中国古代陶艺的珍品。 2、 唐三彩主要产地: 长安(西窑)洛阳(东窑) 主要出产明器


人面鱼纹盆(半坡) 奇特的人鱼合体,体现了渔猎生活 的半坡人对鱼的崇拜,又似有某种 原始巫术的意味,
彩绘船形壶(半坡) 此壶形状像船,头尾尖尖,杯口,短颈,平肩, 两肩上各有半环耳可以系绳。在船腹处用黑彩 绘有网状纹饰,像张挂鱼网,应与当时人的渔 猎生活有关。
双耳尖底陶瓶(半坡) 是当时的汲水工具,小口, 尖底,深腹,腹侧有两耳, 可系绳。当瓶空时,重心 靠上;汲水时,瓶倒置水 中,水便注入瓶内,使重 心下移,瓶自动竖起,使 用方便。这是仰韶文化遗 存中特有的产品,距今约 6000年,设计美观,实用 性很强,体现了当时仰韶 人的智慧。
马家窑彩陶以甘肃临洮马家窑 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陶器 的形制比以前丰富,主要有盆、 钵,罐、瓮、壶、盂、碗、豆、 瓶、杯等。 陶器彩绘以黑色为主,纹饰有 几何纹、人物纹和动物纹,以 几何纹居多,最典型的纹样为 波浪纹、旋涡纹。纹饰线条生 动流利,装饰图案构成繁密, 变化丰富有序。堪称我国原始 彩陶的杰作。

陶和瓷的主要区别: 1、原料不同:陶器用粘土、 瓷器用瓷土(高岭土) 2、 烧制温度不同:陶器低 800 摄氏度左右,瓷器高 1200 摄氏度左右 3 、 物理特性不同:陶器质地 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质密、 坚实、敲击有金属声

二、瓷器的产生和发展 1、 原始瓷器: 萌芽于商代,商代原始青瓷问 世,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 要里程碑
纹以外的空间,风格豪放、简炼


耀州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瓶 宋代
耀州窑青釉刻花莲花纹盘 宋代
耀州窑青釉刻花萱草纹盘 宋代
耀州窑月白釉荷叶纹罐 金
磁州窑白地黑花开光人物花卉纹罐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开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水图枕 宋
磁州窑白地黑花莲花纹枕 宋元
磁州窑白地黑花鸟纹虎形枕 宋元
磁州窑白釉黑花牡丹纹瓶 金
仰韶文化半坡类型人头壶 半坡类型陶器精品,泥质 红陶,既是生活实用器皿, 又是人头像陶塑艺术品, 为人头葫芦身形,平底, 壶背有口,可盛水。
庙底沟彩陶: 以河南陕县庙底沟和陕西华县 泉护村遗址出土的彩陶为代表, 距今有5000多年。 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转向变 形,而且是几何花纹居多,通 常用圆点、弧型线构成的新月 型、叶形、花瓣形等纹饰,以 及弧线与直线相交而成三角形 纹饰图样。
马厂彩陶
3. 彩陶的装饰艺术特点 ( 1 ) 装饰部位与器皿的使用 条件相适应,根据器皿不同部 位,运用不同的装饰花纹 ( 2 ) 装饰布局上,注意了从 不同视角体现装饰完整效果。 ( 3 ) 纹样以几何图案为主, 也有人物、动物、花叶、山水 等,都进行了高度提炼和概括。

二、原始黑陶装饰艺术 1、时间 距今4600年的黑陶文化主要出 现在公元前2600年--公元前 2000年 2、地点 以山东章丘龙山镇为中心的黄 河中下游地区,属龙山文化, 以黑陶工艺为文化象征物。
人物
人物
三彩陶骆驼载乐俑
5、 装饰特色: 色彩斑斓、斑驳淋漓的独特艺 术风格,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 效果。

三彩陶鸳鸯枕

六、明清紫砂陶装饰艺术 1、 什么是紫砂陶? 紫砂陶是明清两代最具特色的陶器, 原料为紫砂泥,色泽紫红,因而得 名,还有白泥、绿泥、大红泥等, 烧紫砂以 1000 多度高温,质地坚硬。 以江苏宜兴为最重要产地。
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婴戏牡丹纹碗 宋代
宋瓷的艺术特点: (1)造型简洁优美 (2)装饰手法多样 ( 3 )装饰题材多为花鸟草虫、 线条流畅、清新典雅 (4)釉色丰富多彩 (5)各名窑有不同特色

4、元明清时期的瓷器 元明清时期,中国制瓷以江西 景德镇为中心,各地都有一定 规模的出产。 元代最具特色的瓷器装饰 ( 1 ) 青花瓷:白色的瓷器上 绘青色花纹,在元代后期达到 成熟 ( 2 ) 釉里红:在陶瓷上画花 成为装饰手法的主流。

3、 器形: 主要为各式茶具、也有仿生的杯盘 碟文具等
方壶 清
六角壶 清
莲蓬壶 清
马上封侯壶 清
三友杯 清
英雄壶 清
葫芦水洗 清
莲瓣水洗 清
莲蓬杯形洗 清
梅桩笔筒 清
玉米水注 清
花生笔架 清
香菇 清

5、 著名匠人: 明代:供春(龚春), 时大彬 清代:陈鸣远、(康)杨彭年、杨 凤年(嘉)邵大亨(道光)

龙山文化地域分布图
3、地位 黑陶时期是连接彩陶和青铜器 的重要历史时期。它标志着中 国制陶工艺达到空前的发展, 也展示了制陶从实用性转向审 美要求的历史过程 。

4、装饰特色 黑陶是龙山文化的典型代表, 具有黑(乌黑的色彩)、薄 (器壁很薄)、光(具有光 泽)、纽(造型上具有鼻、耳、 盖纽以及流、足、扣手等适于 使用的各种饰件和功能件) “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 声如磬、硬如瓷” 等特点, 在不同光线下能呈现不同色泽, 刻花精细,造型优美,有极强 的表现力。

长沙窑青釉褐绿彩花卉纹枕 唐代
邢窑白釉穿带壶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唐代

宋代是中国瓷器发展的鼎盛时 期:
宋代产生了举世闻名的五大名窑: (1) 定窑:河北曲阳 白瓷上印花、刻花、划花 ( 2) 汝窑:河南临汝,是宋代北 方的第一个著名青瓷窑 (3) 官窑:汴京(后迁杭州) 专烧宫廷用瓷,以粉青色为代表, 花纹多为花鸟造型严谨,构图完美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 元

庙底沟类型彩陶花瓣纹盆
彩陶涡纹曲腹盆 (庙底沟类型)
马家窑彩陶: 马家窑文化是以首先发现于甘 肃临洮的马家窑而得名,年代 为公元前3190年到公元前1715 年。它与仰韶文化相近似,也 可能是仰韶文化所派生出来的。 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一般分为三 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 型和马厂类型。


青釉弦纹尊 商周
青黄釉竖条纹双系罐 战国


2、汉到南北朝的瓷器 汉代青铜工艺衰落,瓷器渐成主要 日用品 汉代结束了原始瓷阶段,瓷质达到 现代瓷的标准。 罐、碗、盘等日常生活用品烧造增 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迅速 发展,新器不断出现,装饰手法上, 普遍采用印、划、堆贴等方法做出 花纹。 受佛教影响,常以莲瓣,荷花做装 饰
半山类型双耳高颈侈口带流罐
半山类型旋涡纹彩陶
彩陶壶形网纹壶(半山型) 新石器

马厂彩陶以青海和县马厂遗址 出土的彩陶为代表,基本上沿 袭半山类型的器物。马厂彩陶 装饰纹样略显粗犷简率,最具 特色的纹饰是大圆圈纹,卷曲 纹,蛙形纹和勾连纹。同时首 次出现雷纹,它与勾连纹为后 来著名的回纹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