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的义务

浅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的义务

浅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的义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浅析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卖方的义务,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一、交付货物和单据

交付货物和单据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卖方应承担的首项基本义务。包括卖方应在合同指定的时间和地点移交货物和单据。公约第30条规定:卖方必须按照合同和本公约的规定,交付货物,移交一切与货物有关的单据并转移货物所有权。所谓交货(deliveryofgoods)是指实际交货,可理解为卖方在某一特定地点和时间把货物交给买方处置的行为。这里的特定地点和时间通常由当事人在销售合同中用贸易术语和其他条款确定。交给买方处置即可以直接交给买方,也可以经由货物的托管人(承运人、仓库保管人)交给买方处置。在不同交易条件下,卖方履行交货义务的内容是不同的。所谓移交一切与货物有关的单据,这是指代表货物所有权的单据以及销售合同要求的其他单据,国际贸易中主要有提单、保险单、发票、货物商检证书等。从商业观点看象征性交货实质上是单据买卖,提交装运单据的事实就等于交付货物。卖方转移货物所有权,通常交付单据是转移货物所有权的标志。由于公约不涉及合同对所出售货物所有权产生影响(公约第4条),认定当事人转移货物所有权的义务应依据相关国内法,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及国际惯例,从中确定货物所有权何时转移,转

移所有权需移交哪些文件,满足哪些条件。

公约强调卖方必须按照销售合同及本公约的要求履行交付货物和单据的义务,在销售合同约定与公约规定两者之间发生冲突时,卖方应优先履行销售合同约定的义务,因为公约允许当事人排除其适用,或者在遵守公约第12条规则条件下,减损或改变其效力(公约第6条)。如果销售合同中对交货时间、地点未作约定时,才按照公约的规定办理。1.交货地点公约第31条规定了如果当事人在销售合同中没有约定交货地点时确认卖方履行交货义务地点的特殊指引。(1)货交第一承运人。按照公约第31条规定,如果卖方没有义务要在任何其他特定地点交付货物,如果销售合同涉及到货物的运输,卖方应把货物移交给第一承运人,以运交给买方。即卖方履行了交货义务。在国际贸易中,货物涉及运输是一个特有概念,它特指卖方被要求或被授权与承运人订立运输合同将货物运送给买方,CIF条件,D组术语是典型情况。同时,它也指跨国运输,是由卖方把货物交给他,由他运交给买方的承运人从事的运输。

若当事人没有约定特定的交货地点,而货物涉及运输,需要由两个以上承运人来运送,卖方在把货物交给第一承运人运交买方时即完成交货义务。并且风险也在此时转移(公约第69条)。秘书处评论指出:在此情况下,如果货物用卡车或火车从内陆(inland)的某一地点运送到港口,在那里又被装上船舶,当货物被送交铁路或公路运输公司就产生交货效力。公约反对这样的观点:当货物既要求内陆运输又要求海上运输时,只有在货物交付给海上承运人时风险才转移给买方。这样来划分运输风险不符合现代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做法,并且确定损失在哪里发生也会成为一个实际问题。

这就是说第一承运人不一定是海运承运人,也可以是公路、铁路承运人,只要他独立于卖方,并且负责把货物运交买方。在有约定的情况下,卖方承担必要的保险义务。如果卖方没有义务对货物的运输办理保险,他必须在买方提出要求时,向买方提供一切现有的必要资料,使他能够办理这种保险。(2)特定地点。按照公约第31条的规定,如果合同指的是特定货物或从特定存货中提取的或尚等制造或生产的未经特定化的货物,而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这些货物是在某一特定地点,或将在某一特定地点制造或生产。卖方应在该地点把货物交给买方处置。此处中的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已知道是指实际知道,如果当事人理应知道而实际不知道就不符合适用条件。交给买方处置是指卖方应做必要的工作使买方能占有货物,通常包括把货物划拨到合同项下准备提交;把货物包装并给买方发出通知。如果货物由货仓主、承运人等受托人控制,卖方应指示受托人将货物交买方掌管,或把控制货物的单据交给买方。

二、卖方的担保义务

公约第二章第二节规定了卖方应承担的第二项基本义务,即卖方交付的货物必须与合同所规定的数量、质量、规格相符,并须在按照合同所规定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公约第35条第1款),包括卖方对所交付货物品质的担保义务和货物权利担保及知识产权担保的义务。1.品质担保义务品质担保义务是指卖方对其所售货物的质量、特性或适用性承担的责任。公约第35条规定,卖方交付的货物应该符合合同的规定。交货与合同相符的基本内容包括货物数量、质量、规格和包装四个方面相符,其中任何一方面不合格

(不符),都构成交货与合同不符,买方都可以以此为由,通知卖方,行使救济权利。

货物相符的首要依据或标准是销售合同的规定,而事实上,即使是一些认真准备的合同,也常常不能说明当事人对货物最基本的期待和要求,所以立法者、法官不得不在法律或判决中补充这方面的要求。实际上衡量货物与合同相符还应该考虑到任何惯例和习惯做法(公约第9条)。除双方当事人业已另有协议外,卖方出售的货物还应符合如下品质担保义务:(1)货物适用于同一规格货物通常使用的目的;(2)货物适用于订立合同时曾明示或默示地通知卖方的任何特定目的,除非情况表明买方并不依赖卖方的技能和判断力,或者这种依赖对他是不合理的;(3)货物的质量与卖方向买方提供的货物样品或样式相同;(4)货物按照同类货物通用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如果没有此种通用方式,则按照足以促全和保护货物的方式装箱或包装。否则,即为与合同不符。根据各国法律与实践,卖方违反品质担保(或称瑕疵担保)要承担交货不符、违反合同的责任,如果因货物瑕疵导致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当事人还要依法承担产品责任。产品责任问题不属于公约调整范围之内,只能依据各国国内法相应规定解决。卖方货物品质担保义务的免除,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公约第35条第2款关于当事人之间另有协议除外,这主要是指当事人可以通过协议减轻或免除卖方的担保义务。公约把当事人之间订立的销售合同置于优先适用地位,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

另一种情形是如果买方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者不可能不知道货物不符合同,卖方就无须按公约第35条第2款(a)项(b)项负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