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最新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造园技巧和艺术风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123规划与生态学院456园林设计初步78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9――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1011121314151617班级:12级园林一班18姓名:徐朕19学号: N312083011220日期:2013年10月15日2122狮子林园林景观案例分析23――造园技巧与艺术风格242526摘要:着重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作苏州狮子林的山石、池水、长廊、植27被、建筑等在造园技巧上的独到之处;初步探讨了其在建园营造上的艺术风格和规律,揭示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追求意境,艺术地再现自然山2829水。

30关键词:园林,营造,艺术31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造园艺术中的奇葩,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32烂的艺术成就,而且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深受世33界人民的青睐。

34“狮子林”是一处精致有趣的园林建筑。

它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36年),35原为寺庙园林,而非一般人认为的私家园林。

当时苏州高僧天如禅师为了纪念36其师中峰和尚而兴建了菩提正宗寺,因中峰和尚原来住在天目山狮子岩,所以37称菩提正宗寺为“狮林寺”。

而“狮子林”则是该寺院的后花园。

因其地原为宋38代废园,有园林遗风,故建于此。

园中多怪石竹林犹如狮子状,所以又被世人39称为“狮子林”。

40(狮子林平面图)41狮子林的营造特点是以山石、水、廊、植物、建筑在园林中的营造来体现42的。

1、山石4344狮子林以山石造型天然神趣,洞壑盘旋巧夺天工而著称于世。

堆山叠石向45来是我国造园艺术的传统手法。

园,不分南北、大小,几乎是凡有园,必有山石。

狮子林中的山石不但神形兼备,而且具有传情的作用,可谓“片山有致,4647寸石生情”。

它将传统的掇山叠石48手法运用的得心应手。

园中虽峰岩49嶙峋,沟壑纵横,但却蹊径脉络分50明,不仅深得山林野趣,且无有凌乱、局促之感。

如指柏轩前庭园,面积稍大,且较开敞,造园家即以山石为核5152心,层岩叠翠,洞壑盘洄。

与西侧荷花池相对比,山林气氛极为浓郁。

狮子林53中以山石形成的洞壑也极具特色,不仅从平面上看极尽迂回曲折之能事,而且54从高程上看还力求回环错落。

如指柏轩前院及中部假山的处理:这里规模大,55占地广,自指柏轩前一直连绵至荷花池以南。

沟涧洞壑纵横交错,置身其中让56人犹如时而登临于峰峦之颠,时而沉落于幽谷之底。

自下往上看层峦叠嶂,自上往下看沟谷盘旋,使人如入深山峻岭,又如进入迷宫,为传统园林中堆山造5758石较为曲折复杂的一处[1]。

592、水和山石一样,水也是构成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之一。

宋郭熙在《林泉高致》6061中写到:“山以水为血脉……故山得水而活,水以山为面……故水得山而媚”,62用水来点缀建筑与自然环境,便可使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

狮子林整体布63局上呈长方形,中部为池,水面波动,使幽静的园林有了生气。

人们在游历时,64也充分体会到了静中有动,动中取静的感觉。

由于此园地处江南水乡,河道纵65横、湖泊星罗棋布,即使是城内依然是水网交错,这就为园林引水造园提供了便利条件。

因此狮子林中池水曲折蜿蜒贯穿于整个园林,使得整体呈长方形的6667单一布局形式得以丰富,这在中国古典园林建园营造中是常使用的手法,但在68这里的运用却是很成功的一例。

园内的指柏轩、燕誉堂、荷花亭、真趣亭等形69状、造型、营造各异的建筑分布在山池东北两翼。

狮子林中建筑的布局和位置70经营毫无保留地恪守着疏密对比这一构图原则。

园中建筑乃至山石分布极不均71匀,疏密对比较为强烈。

园东北建筑较密集,西南较稀疏。

山石则以东部指柏72轩前最集中、最稠密。

总的来说,园的南部建筑、山石都较稀疏,给人以松弛73的感觉;而东部则建筑、山石相当密集,不仅变化的节奏快,而且起伏十分强74烈,与南部适成对比。

75(荷花亭1)7677(荷花亭2)78(含苞待放的荷花)793、廊狮子林中还有一处亮点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廊”。

中国的古典园林深受中8081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和古诗文,特别是词的结构相似,为了引人人胜,为了求得意境的深远,古典园林在布局上无不追求蜿蜒曲折。

那么如何实现曲折性呢?8283那就要借助“廊”的连接作用了。

在整个狮子林园中长廊的分布亦如池水蜿蜒84曲折贯穿始终,使游人或行或止都能欣赏到不同的景致,在不同的空间中感受85到整个园林的意趣之所在。

它的营造和分布是有着特别意义的:园林的营造者86在设计规划时,若将很多景致罗列其间,则不免显得零乱,而将长廊这一特有87的建筑形式贯穿其间,会使凌乱呆板的各种建筑与景致连成一个整体,而且它88还将空间予以分隔使其两侧的景物互相渗透,丰富了空间的层次变化,从而在89营造上也丰富了园林景观。

再者它还起到引导与暗示的作用,造园者借游廊把90人不知不觉地引至某个确定的目标——景所在的地方。

除此之外,它还有另一91方面的原因,就是在营造时考虑了方便人的使用。

苏州经常阴雨连绵,这在一92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游览。

所以在园林中设置长廊,既可使游人在其引导下游93历、小憩,又可为游人遮雨;可以说长廊使得整体园林营造实现了点、线、面94相结合的艺术效果。

狮子林之所以显得境邃幽深,在很大程度上应归于曲折多95姿,穿插于花丛之中的长廊。

96(水中长廊)974、植被98“狮子林”园中的植被和家具造型及用料也处处显示出了精美。

“园,所以99种树木也”,“种果为园”,从这些解释来看,园林是不可以没有植被的。

园林中100有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被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由于江南水乡土地肥沃、气101候温暖、雨量充沛,所以非常适于植被的生长,狮子林中的植被无论点种还是102丛植,均错落有致、参差重叠,以古五松园庭院为例,整个庭院呈“凸”字形平面,有桂花、柏树各一株,一据院西,一据东南,桂花窈窕袅娜,松柏挺拔103104苍劲,二者相互映衬,点缀了庭院空间。

狮子林中的植被栽种还运用了中国画105论中的“以一当十”论,在园内山石集中的地方广种树木,将整个园林布置的106苍翠茂密,颇具山林野趣;再加上开窗借景手法的运用和植被相互呼应衬托,107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构图景致和丰富的视觉景观,让游人有既在画中又身临其境108的双重感受。

1095、建筑110建筑可分祠堂、住宅与庭园三部分,现园子的入口原是贝氏宗祠,有硬111山厅堂二进,檐高厅深,光线暗淡,气氛肃穆。

住宅区以燕誉堂为代表,是全112园的主厅,建筑高敞宏丽,堂内陈设雍容华贵。

沿主厅甫北轴线上共有四个小113庭园燕誉堂甫以白、紫玉兰和牡丹花台为春景庭园,亲切明快。

堂北庭园植樱114花二株。

更添春意。

小方厅为歇山式,厅内东西两侧空窗与窗外腊梅、甫天竹、115石峰共同构成“寒梅图”和“竹石图”,犹如无言小诗,点活了小小方厅。

狮子116林的漏花窗形式多样,做功精巧,尤以九狮峰后“琴”、“棋”、“书”、“画”四117樘和指柏轩周围墙上以自然花卉为题材的泥塑式漏花窗为上品。

而空窗和门洞118的巧妙运用,则以小方厅中这两幅框景和九狮峰院的海棠花形门洞为典型,九119狮峰院以九狮峰为主景,东西各设开敞与封闭的两个半亭,互相对比,交错而120出,突出石峰。

再往北又得一小院,黄杨花台一座,曲廊一段,幽静淡雅。

这种通过院落层层引入,步步展开的手法,使空间变化丰富,景深扩大,为主花121122园起到绝好的铺垫作用。

主花园内荷花厅、真趣亭傍水而筑,木装修雕刻精美。

123石舫是混凝土结构,但形态小巧,体量适宜。

暗香疏影楼是楼非楼,楼上走廊可达假山,设计颇具匠心。

飞瀑亭、问梅阁、立雪堂则与瀑布、寒梅、修竹相124125互呼应,点题喻意,回味无穷。

扇亭、文天样碑亭、御碑亭由一长廊贯串,打126破了南墙的平直、高峻感。

主花园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北部,前后错落,形式多127变,但由于建造年代的不同和贝氏在重建时对园林的理解不同,在建筑材料的128运用和体量比例上看,旱船过于写实,问梅阁体量过大,见山楼外形中西结合,129甚至有混凝土六角亭,建筑风格不够统一。

130(混凝土六角亭)1316、意境的追求132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追求意的幽远和境的深邃。

“庭院深133深,深几许?”的诗句恰恰准确地表达了这一艺术手法的运用。

境的深邃主要依134靠增加景的深度来实现,而利用空间的渗透可极大地加强景的深远感。

在狮子135林中,借大量设置完全透空的窗洞的方法而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渗透,其效果136十分显著。

如自立雪堂前院复廊看修竹阁一带景物,廊的侧墙上连续开了若干137个六角形窗洞,透过窗口摄取外部图像随视点移动时隔时透,忽隐忽现,有步138移景异之感。

此外,使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特别是把室外景物引入室内,也是传统园林所采用的一种方法。

如古五松园位于狮子林北部,园的规模不大,139140西部为厅堂,较开敞,并带有前廊。

其东南两侧设有曲廊,从厅堂内向外看庭141园,园的正中恰有叠石峰一座,作为厅堂的对景,使室内外景观交相辉映,融142为一体。

再如,自狮子林荷花厅向南看园内景色,荷花厅位于园的中部,地位143十分突出。

厅南为水池,对岸为山石、亭廊,风景极为秀丽。

荷花厅南面较为144开敞,并带有前廊,廊前为一宽大露台。

自厅内向外看,层次既富于变化,景145色又绚丽动人。

146从狮子林的营造艺术中,不难感受到其造园所追求的一种“写意式的意境”,一切营造手法都是为追求这一“意境”所展开的。

对于“意境”的追求,在中147148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

中国园林营造的传统大都是文人造园,因此中国园林149可以说是与山水画和田园诗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创作时始终都在追求神思和韵味。

在造园过程中,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以谋求诗的意境美。

还经常借楹联150151匾额来破题赋予物质空间以诗情画意,时时处处都讲究“意境”,时时处处都体152现出“池塘生青草,园柳变鸣禽”的意境追求,把人们凭感官可以感觉到的物153质空间升华成为可以对人的情感起作用的意境空间[2]。

154总之,以上园林的营造艺术在狮子林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运用和发挥,155从而奠定了狮子林在中国园林营造艺术中的典范地位。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中156国园林的营造不单是一般意义上的园林设计,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了那个时代157特有的文化底蕴。

158159参考文献:160[1]童寯著.《江南园林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2](明)计成原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16116216316416516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