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申论大作文用好五段三分法
湖北华图吴尚
仅从分值来看,申论占据了公务员考试的半壁江山,而大作文又是申论考试中的“重头戏”。
能否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一篇较高水准的大作文往往决定了申论科目的分数高低。
大多数考生“畏”大作文,在于提笔却无话可写,大部分考生“失”大作文,在于七弯八绕却无一切中要点。
这个时候五段三分法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较好的行文模式。
申论写作的方法、模板,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讨论的热点,从最初的三段式到如今的五段三分,每一种套路的问世都伴随着赞许与质疑。
五段三分法,即一篇完整的申论作文要分五个自然段、写三个分论点,按照“开头提出论点、用三个自然段进行分析或者提出对策,最后一段总结提升”的方式形成文章。
就目前阅卷标准而言,五段三分比“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式八股文”更有适应性和针对性。
申论阅卷中会按照立意、结构、语言、卷面、字迹五大标准将大作文分为四挡12类。
作文要拿到二档及以上,结构完整是必然的。
严格按照五段三分的套路,可以基本保证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同时,有了这样一个思路框架再写作文,也比漫无目的的“创作”更规范、简单。
但也有不少人反对这种套路化的写作。
“彻底反模板论者”从考察目的层面着眼,认为申论是选拔具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能力者的考试,文章写作是对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模板化、套路化的写作,弱化了申论考试难度,使申论的考察目的难以实现,不利于人才选拔。
“人文关怀论者”则认为在崇尚、追逐个性化的时代,申论的写作不应千篇一律,要充分展现年轻人的个性特点,通过独到的观点、华丽的辞藻和旁征博引来展现个性,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
两者的观点均不无道理,但就目前而言,申论考试依旧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一方面,每年国家、省市申论试题的评阅都具有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每个阅卷老师每天的工作量大概是800~1000份试卷,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才能完成。
事实上,五段三分与个性化写作本身并不冲突。
按照五段三分的结构来行文只是完成了申论作文的基本结构,刻板的套用这种模式至多能达到二档文的标准。
我们从五段三分中,真正应该得到的不是一种机械的行文框架,而是申论作文的几条“底线”:开头200字以内抛出总论点;从至少三个方面、角度分析(提对策),无论从位置上还是表述上,分论点都要清晰明确;要有全文的总结。
在不逾越这几条底线的基础上,到底是六个还是七个、八个
自然段都没有问题。
正如一档作文在立意和结构之外还明确提出了要有自己的观点,语言流畅优美等,这些其实都需要考生具备较好的文字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
将自己擅长的文采、修辞、思考,与基本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完成一篇优秀的申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