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 组织创新(管理学马工程版)

16 组织创新(管理学马工程版)

一、组织变革模式和路径
1、理性组织变革的模式
勒温最早提出了理性组织变革的三个阶段模式 。
解冻就是指在组织内部广泛宣传变革与创 新的必要性,让每个人和每个团体都能够真正 地感受到变革与创新的必要性,接受变革与创 新的挑战。
这个阶段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削减变 革阻力,如何获取组织变革的合法性。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2、后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创新:
管理人员的职能就是运用协调知识去组织和管理企业成员的分工劳动。在协调 实践中,管理人员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
后工业社会中,知识正变为最重要 的资源,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 识拥有者的方向变化 。
资本的逻 辑
知识的逻 辑
权力派生于知识的供应,利益由知 识的拥有者所控制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 会或知识社会的基本特征。
传统工业社会的企业文化体现的主要是企 业的“组织记忆”,是企业过去成功的经验。 知识的迅速习得与经验的迅速交流将促进网络 化科层组织不断创新并推广新的行为准则和行 为方式。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2、后工业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
伴随后工业化时代到来,知识经济改变了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从而使 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 ➢ 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 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 ➢ 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主要不是记忆型的,而是学习型的。 ➢ 企业文化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的存在。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2、后工业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
伴随后工业化时代到来,知识经济改变了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从 而使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 ➢ 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 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
在网络化层级结构中,特别是社群网络中, 管理者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通过基本政策的制定 ,借助各种沟通渠道,去倡导某种适合企业特点 的文化,大张旗鼓地宣传这种文化,总结和介绍 这种文化影响下成功工作单元的事例,以促进这 种文化所包含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被各工作单元 迅速普遍地接受,并使之成为影响他们行为选择 的基本规范。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2、企业知识理论(knowledge-based theory)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3、作为组织细胞的知识
•纳尔逊和温特将那些独特的组织知识称为组织惯例,将它们看成企业的细胞 ,它们是在经营过程中“自然选择”发挥作用的稳定的可遗传物质。 •惯例具有以下特性:
是组织记忆的知识
集权和分权 的统一
网络化的 层级组织
稳定与变化 的统一
一元性和多元性的统一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三、文化结构创新
文化结构通过组织文化来规范参与者间的非正式关系。 作为组织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 为准则和行为方式”,组织文化通过行为导向、行为激励以及行为协 调三个方面,影响着其行为选择,使得他们在不同时空的行为准则必 然会趋向相互协调一致。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企业是资本家的企业”→ 奈特的风险偏好理论
事实上,决定企业制度安排的根本性力量是各种投入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1、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在工业社会,资本是最重要也是最稀缺的生产要素。
在这种背景的企业中,知识特别 是管理知识虽也已开始占据一席之地, 但主要是作为资本的附属而存在的。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1、组织学习及类型 从认知变革的角度来看,阿吉里斯提出组织学习可分三种类型: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2、组织学习的中断和智障:
(1)四种学习中断 •第一,行为受限学习。 •第二,听众学习。 •第三,迷信学习。 •第四,模棱两可学习。
图16-4 学习循环与中断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冻结是指通过加强和支持手段,使得变 革与创新活动锁定成为组织的新范式和新规 范。
这个阶段的核心工作是如何评估变革的 成果,将变革制度化。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2、组织变革的四条路径 •组织变革方式可以从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来衡量。 •由此,组织变革可以划分为四条基本路径:演化、适应、改造和革命。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2、组织学习的中断和智障:
(2)七种组织学习的智障
局限思考
归罪于外 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
性与积极性
管理团体的迷思
专注个别的事件 煮青蛙的故事
经验学习的错觉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3、打造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2、后工业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
伴随后工业化时代到来,知识经济改变了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从而使 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 ➢ 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 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 ➢ 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主要不是记忆型的,而是学习型的。
学习型企业文化必然是多元的。实际上,如 果没有对不断出现的异质价值观的容忍,就不可 能有企业文化的创新。同时,网络化科层组织的 文化多元化与各工作单元并行中心的特点以及企 业需要满足的个性化消费需求的特点也是相一致 的。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一、作为知识体系的组织
1、知识与知识种类
•按照韦伯斯特词典的定义,知识是通过实践、研究、联系或调查获得的关于事物 的事实和状态的认识,是对科学、艺术或技术的理解,是人类获得的关于真理和 原理的认识的总和。 •波兰尼将知识划分:
三、组织变革过程管理
1、激发组织变革的意愿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2、创造组织共同愿景与意义给赋:
•创造共同愿景的过程,也是对组织和岗位工作意义的构建和给赋过程,意义给赋( sensegiving)关注“特定的群体如何去影响其他人对于事件的理解”。 •变革领导因此而成为构建意义和诠释意义的修辞过程,其工作重点在于何时或如何 在各个层次上影响其他人对于特定组织现实的意义生成(sensemaking)。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二、知识创新的模式与过程
1、知识创新的模式 野中郁次郎提出“人类知识通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社会交互作用 进行创新和扩张”。组织知识创造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自我升级的 螺旋式运动过程,知识的创造需要触发事件引发的条件,野中郁次郎 称为“巴”。 知识创新创造过程可以分成社会化、 外在化、组合化和内在化四种模式。
二、组织变革的障碍
1、认知与心理因素 对组织变革的影响因素,以往的理论研究强调的是认知的理性限制,不管组织员 工还是管理者其既有的认知图式和心理契约都会产生认知惰性和评价差异。
缺乏了解
评价差异
认知惰性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二、组织变革的障碍
2、资源路径依赖因素 近年来不少研究注意到影响组织变革的认知与行为,其实与背后的资源路径 依赖性有关,如核心能力、企业家行为和组织文化等都具有路径依赖性特征 。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2、后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创新:
•在工业社会初期,由于生产过程相对简单,只需对这些操作技能有一定了解 便可从中协调,此时的协调工作主要由资本所有者承担的。 •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工业生产过程的复杂化,资本所有者难以拥有这样的 知识,只能委托拥有相关知识的经营管理人员去协调。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2、后工业社会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网络化组织
网络化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2、后工业社会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事实上,后工业化时代变化可能是对现存的层级组织进行网络化的改造:用网 络结构来补充层级结构,而不是将后者完全取代,即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一、组织变革模式和路径
1、理性组织变革的模式
勒温最早提出了理性组织变革的三个阶段模式 。
转变就是实施变革与创新的过程。 这个阶段有两个核心工作:一是如何设计 组织变革的干预措施;二是领导和管理组织变 革,完成过渡状态的转型。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一、组织变革模式和路径
1、理性组织变革的模式
勒温最早提出了理性组织变革的三个阶段模式 。
第三节 创新与学习型组织
三、组织学习与修炼
1、组织学习及其类型 组织学习并不是个人学习,更不是简单的员工知识培训。阿吉里斯和舍恩 在《组织学习》中提出组织学习是“组织成员发现并纠正组织应用理论中 的错误,并将探索结果深深印入个人意象和组织的共享图式中”。
➢ 组织学习是组织创新过程 ➢ 也是组织成员共同知识建构过程 ➢ 组织学习是一种实践活动。
第十六章 组织创新
导语
组织创新是管理创新工作的关键性内容,它不仅将 创新工作置于组织化的有机运行之下,更是为创新工作 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做好组织创新工作就要消 除组织创新与变革的障碍,对组织结构进行变革和创新 ,有效配置创新人才,构建可持续创新的学习型组织。
南京大学商学院
第一节 组织变革与创新

标准统一
关系正式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2、后工业社会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层级结构的这些特征曾经促进了工业企业的成功,但在后工业时代的今天, 产业背景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
消费日趋个性化和多样性
影响企业经营的技术环境和政策环境变得异常复杂且不稳定
•弹性的、分权化的企业要求不断进行知识创新。新的层次组织安排也要有利 于企业成员的学习。这些需求促使了网络化组织(包括社群网络组织)的出 现。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1、工业社会中企业文化的功能与特点
企业文化在工业社会中表现出如下特征:
第二节 组织结构创新
2、后工业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
伴随后工业化时代到来,知识经济改变了工业社会企业文化的基础,从 而使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 ➢ 企业文化将成为企业管理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