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牙市镇三小校本课程2013年下期前言蜜蜂是人类的朋友,是我国古老的养殖昆虫。
历史上有“蚕吐丝,蜂酿蜜”的社会生活方式,从事养蜂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甜蜜事业,饲养蜜蜂不但能获得各种蜂产品,同时能为果树、农作物授粉,提高农作物产量。
而且不与传统农业争地,争资源是为中农业、为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农业之翼”.本书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仅向同学们提供蜜蜂的基本生物学知识及与之相关的一些内容。
对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
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衷心希望本书能为各位同学对蜜蜂的了解提供有益的帮助。
一、蜂群的组成到自然中去与蜜蜂交朋友,看看它的家,只要用心观察,我们将会发现很多……蜂群通常是由1只蜂王,大批工蜂和在繁殖期培育的少数雄蜂组成。
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蜂群里,即有不同分工,又互相依赖,以维持群体在自然界里的生存和种族的延续。
1、蜂王:蜂群中生殖器发育完全的雌性蜂,其职能仅为产卵。
蜂王在产卵期间,周围总有侍卫蜂得到蜂王信息,再将信息素传递给其它蜜蜂。
使全群蜜蜂都知道蜂王的存在情况。
2、工蜂、雌性生殖器发育不完全的个体,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产卵的。
工蜂担负着蜂巢内外的许多工作,其职能随日龄而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异龄异职现象。
3天以内主要职能清理巢房,供蜂王产卵。
以后2周。
饲喂蜂王、幼虫、修筑巢脾、接收花蜜、酿造蜂蜜、守卫蜂巢等。
3周左右开始出巢工作。
如采集花蜜、花粉、水、蜂胶、侦察蜜源等。
但是它们的职能可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和蜂群的需要而改变。
有很强的可塑性。
工蜂的寿命在夏季为4—6周。
冬季为3—6个月且与工作强度、蜂群群势有很大的关系。
3、雄蜂蜂群中的雄性个体由未受精卵发育而成。
其职能是与处女王交配。
秋季和无蜜源期即被工蜂逐出巢外。
冻饿而死。
故也被称之为季节性蜂。
二、蜜蜂的发育蜜蜂是完全完全变态的昆虫,3型蜂都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蜂4个发育阶段。
发育过程:1、卵呈香蕉形,乳白色,卵膜略透明。
卵内胚胎经过3天的发育孵化成幼虫。
2、幼虫呈白色蠕虫状,受精卵孵化成雌性幼虫。
如果前3天饲喂少量蜂王浆,后3天饲喂在蜂王浆里加有蜂蜜和花粉,它们就发育成工蜂。
同样的雌性幼虫如果在幼虫期被不间断地饲喂大量的蜂王浆,就将发育成蜂王。
工蜂幼虫长到6日末,由工蜂将其巢房口封上蜡盖,工蜂蛹的封盖略有突出,整个封盖子脾看起来比较平整。
雄蜂蛹的封盖凸起且巢房较大,两者容易区别。
3、蛹期蛹期主要是把内部器官加以改造和分化,形成蜂的各种器官。
发育成熟的蛹,蜕下蛹壳咬破巢房封盖,羽化成蜂。
4、成蜂刚出房的蜜蜂表皮较软,体表的绒毛十分柔嫩,体色较浅。
三蜜蜂的行为特点1、蜜蜂的本能行为蜜蜂的本能行为是先天的。
例如:蜜蜂的刺螫,遇到喷烟时就大量吃蜜、筑造巢脾、喂饲幼虫,采集蜜粉、酿造蜂蜜、调制蜂粮,驱除雄蜂、筑造王台、自然分蜂等。
2、蜜蜂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蜜蜂的个体行为。
蜜蜂未参加巢外工作以前,并不具有认识自己蜂巢的能力,但是经过几次试飞以后,就很快地熟悉周围环,产生记忆。
飞出采集都能返回巢内。
不同颜色的蜂箱可使蜜蜂获得对颜色的条件反射,使它不会飞到别的蜂箱去。
蜜蜂对条件反射获得较快,失去也快。
比如,蜂巢移动以后,绝大部分的蜜蜂很快失去了对原位置的条件反射,而建立了新的条件反射。
运用条件反射原理,人们可以采取训练蜜蜂的方法。
让蜜蜂很快去采集。
它们尚未采集过的植物,提高采蜜量。
还可以训练蜜蜂为某种农作物授粉。
四蜜蜂的信息交换蜜蜂在群体生活中形成了一个可以适应生存,解决问题的信息交换交流。
使整个蜂群为了生存和发展。
能够有条不紊、协调一致进行活动。
1、蜜蜂的舞蹈工蜂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工蜂会在巢脾上表演各种舞蹈。
如:圆舞、摆尾舞、警报舞等。
与蜜源地点有关的舞蹈基本上有两种。
即圆舞和“8”字变形摆尾舞。
A、圆舞侦察蜂在离蜂巢50—80米较近的地方采回花蜜时,它返回巢内在巢脾上将花蜜反吐出来给同伴,然后就跳起圆舞。
即兜着小圆圈一会儿向左转圆圈、一会儿向右转圆圈。
B、摆尾舞蜜蜂在离蜂巢100米以外较远的地方采到花蜜时,它返回巢内来到巢脾上吐出花蜜后就跳起摆尾舞。
指出蜜源的方向和离巢的大概距离。
在一定时间内,摆尾舞的直线爬行能指示距离,15秒钟内直线爬行重复9—10次。
表示蜜源距离100米。
重复6次。
距离500米。
重复4—5次距离1000米。
重复2次距离5000米。
2、蜜蜂信息素蜜蜂长期生活在黑暗的蜂巢中,除依靠接触声音、舞蹈进行信息传递外,很多信息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的。
同种个体间传递的信息素,有利于群体的行为或生理反应。
五蜂群周年生活规律蜜蜂生活的最适气温为150c—250c。
气温在50c—350c时(白昼阴处气温)蜜蜂就能出巢活动,蜂王在巢内产卵。
工蜂哺育幼虫。
整个时期可称为繁殖期。
根据蜜蜂的活动数量和质量的变化,蜂群在一年中的生活大概可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但是在这些时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1、恢复时期早春,从蜂王开始产卵。
蜂群又开始哺育蜂子起,至蜂群恢复到越冬前的群势止。
东安地区蜂王在1月份左右开始产卵。
通常经过一个月,当年培育的新蜂将大部分越冬蜂更替,新蜂比越过冬的老蜂哺育蜂子的能力提高2-3倍,为蜂群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蜜蜂哺育蜂子的能力迅速提高。
蜂王产卵量增加,每天羽化的新蜂超过了老蜂的死亡数。
蜂群发展壮大,逐渐进入强盛时期。
3、强盛时期,东安地区一般出现在油菜花中后期。
这个时期蜂群可发展到13框蜂以上,群势相对稳定。
蜂群往往出现分蜂热。
是蜂群突击采集饲料的时期,也是养蜂生产关键时期。
4、秋季更新时期秋季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结束后,蜂群培育的冬季蜂更替了夏季蜂。
冬季蜂主要是没有哺育过幼虫的工蜂,它们的各种器官都保持发育状态,能够度过寒冬到翌年春季仍能够哺育幼虫。
5、越冬时期,晚秋随着气温下降,蜂王减少产卵。
最后完全停产。
气温下降至50c以下。
蜜蜂周围温度接近60c—80c时,蜜蜂结成越冬蜂团。
周围温度继续下降时,蜂团就收缩,同时中心的蜜蜂产生热量,使蜂团内部温度升至140c—300c。
表面温度保持在60c—80c。
越冬期间没有新蜂羽化,只有老蜂死,蜜蜂数量逐渐减少。
早春蜂群中的蜜蜂数量减少到最低点。
六蜜粉源植物分泌花蜜可供蜜蜂采集的植物是蜜源植物,产生花粉可供蜜蜂采集的植物是粉源植物。
1、主要蜜源植物是那些数量多、面积大、花期长、分泌花蜜多,可以生产大量商品蜜的植物。
仅能供蜂群自己生活需要或仅能取到少量商品蜜的植物,称辅助蜜源植物。
只有主要蜜源植物,辅助蜜源植物、粉源植物互相搭配,为养蜂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才能培养强大的蜂群,夺取蜂产品的稳产、高产。
荆条油菜柑橘五味子龙须藤柃野菊花辅助蜜源植物有上千种,有主要蜜源植物有30余种。
东安的主要蜜源植物有:荆条、油菜、柑橘、(仅紫溪、大庙口)五味子、龙须藤、野菊花、柃。
2、主要粉源植物玉米高粱水稻荞麦花粉是蜜蜂的蛋白质饲料。
也是脂肪、维生素、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对蜜蜂的生活和繁殖非常重要。
主要粉源植物有玉米、高粱、水稻等。
此外,各种果树、瓜类也是蜜蜂获得花粉的重要来源。
七家养蜜蜂的种类全世界家养蜜蜂都属于两个蜜蜂种西方蜜蜂种:西方蜜蜂种群自然分布范围在欧洲、非洲和亚洲西部。
东方蜜蜂种:东方蜜蜂种分布在亚洲中东部。
我国是主要分布区域。
目前,我国各地饲养较多的有意大利蜂,东北黑蜂高加索蜂、喀尼阿兰蜂、中蜂等。
现将以上前四个品种的主要特点介绍如下:1、意大利蜂。
原产意大利亚平原半岛是西方蜜蜂中的主要品种。
引进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及南方的平原地区。
饲养普遍。
意大利蜂体呈黄色,蜂王体色鲜明极易寻找。
产卵力较强。
能维持强群。
工蜂性情温顺,采集力强。
因而蜂蜜、王浆的产量也较高。
意大利蜂能采集较深花冠的花朵,还具有较强的清巢和抗巢虫的能力。
蜂王产卵无节制,消耗饲料较大,适宜转地放养。
但是意大利蜂飞行欠灵敏,常遭胡蜂等的侵害。
耐寒力不如东北黑蜂。
2、东北黑蜂主要分布在我国黑龙江流域,亦称“龙江黑蜂”。
东北黑蜂体呈灰色至棕灰色,腹部有黑环,体格略大于意大利蜂,蜂王产卵力仅次于意大利蜂,春季发展较快,能维持大群。
性情温顺,耐寒力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消耗饲料比意大利蜂要少些。
但生产王浆能力较差。
也不喜欢采集树胶。
泌蜡造脾能力亦不如意大利利蜂。
3、高加索蜂原产前苏联高加索地区,高加索蜂体型如意大利蜂,呈灰黑色,工蜂背板上有较宽的棕灰斑或红棕色环带。
蜂王产卵力也较强。
性情温顺消耗饲料较少。
工蜂的喙最长,善于采集深花冠的花朵,尤其善采树胶。
耐寒力强于意大利蜂。
适合寒冷地区饲养。
但是高加索蜂容易迷巢、盗性较强。
4、喀尼阿兰蜂原产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
体型如意大利蜂。
体色似高加索蜂。
蜂王的产卵力不如上述蜂种,春季发展较快。
工蜂性情温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
有较强的耐寒力,可以小群越冬,节约饲料。
但是春末夏初易产生分蜂热,不易维持大群。
同时,秋季蜂王产卵力下降较快常常造成“秋衰”八中华蜜蜂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
属于东方蜜,在我国南方地区饲养较多。
中蜂个体小于西方蜜蜂,体呈黑色。
工蜂腹部有棕褐色环带和白色毛带,蜂王腹呈棕色。
从东汉时期至19世纪末,我国历史上只有中蜂存在,训养和饲养的全部都是中蜂,所以我国悠久的养蜂历史是由饲养中蜂开始的。
现就中蜂的优缺点作简单介绍。
一、中蜂的优点1、对广大山林地区适应性强,我国南方广大的山林地区,山高林密,蜜源植物分布零散,中蜂嗅觉较西方蜜蜂灵敏,飞行敏捷,能够采集西方蜜蜂无法采集的零星分布的蜜源。
山区胡蜂猖狂,西方蜜蜂由于体大飞行迟缓,被胡蜂捕食严重,而中蜂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依靠其敏捷的飞行,能避过胡蜂的为害。
中蜂个体耐寒性强于西方蜜蜂,西方蜜蜂安全飞行的临界温度在130c,而中蜂在90c就可安全采集,特别在采集山区冬季和早春的蜜源时,气温较低,中蜂能很好采集。
2、投入小,管理方便中蜂勤劳,早出晚归。
能根据蜜粉源的变化灵活调节育虫节律。
因此消耗很少,一般情况下无需人工饲喂。
由于中蜂只生产蜂蜜。
管理技术较西方蜜蜂简单,容易掌握。
3、适合定地饲养西方蜜蜂因其对蜜粉源的要求较高,在我国不适合定地饲养。
需长年在外追花夺蜜,而中蜂则能利用零星蜜源适合定地饲养。
二、中蜂的缺点中蜂与西方蜜蜂相比,主要缺点是分蜂性强、好咬旧脾、清巢性弱、易孳生大蜡螟,且性情暴躁,盗性强、产卵少、易失王。
这些缺点恰恰是其特性决定的,换个角度看问题,缺点可能也是优点。
这些缺点在正确的管理下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
如分蜂性强。
可以采用造脾分群、换新王的方法解决。
盗性强是由于其嗅觉灵敏造成的,只要合理地摆放蜂群,采用牢固、密封的蜂箱就可以得到防范。
总之,只要在饲养管理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养好中蜂并不是一件难事,且经济效益也会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