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绩效标准值下的财务指标无量纲化与评价

企业绩效标准值下的财务指标无量纲化与评价

2004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No.1 第1期 JOURNAL OF SHANGHAI SECOND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04 文章编号:1001-4543(2004)01-0009-05企业绩效标准值下的财务指标无量纲化与评价 王悌云(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 201209) 摘要:企业的绩效评价需要采用多种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方法。

然而,由于企业财务指标的种类复杂多变且不同质,因此即便是同一指标在不同的行业,由于其标准、重要性不同而缺乏可比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笔者以财政部各行业指导性的企业20个财务绩效指标组成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参照各行业内的各类财务绩效评价指标标准,将各种不同质的财务指标,进行了加权及无差异化的处理。

在给出一般工商企业的无量纲化指标评价标准的参考值时,对这种将不同质的业绩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的可能性从实务应用与理论研究两个角度作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已实现的可具体使用的计算与分析模型框架。

关键词:绩效评价标准值;财务指标:加权无量纲指数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0 引言企业的业绩评价是使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企业的资产营运、偿债、获利能力及发展潜力等多种因素的系统综合评价,而将各种财务指标进行计算分析与多方位的比较,是对企业进行财务评价的一种基本的方法。

然而因为企业财务指标的种类繁多、复杂多样,且不同质,同时即便是同一指标,在不同的行业,也会因其标准、重要性不同而缺乏可比性,所以,企业的绩效评价难以用一个统一的综合性量化指标来进行。

本文试图提出一种对业绩评价中系统使用的多种财务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同质化)处理的方法,以简化企业的评价标准与方法,并利用同质的综合性指数使评价指数单一化和纯数量化,以使在不同企业、不同指标间进行直接比较成为可能。

1 业绩评价中使用财务指标的不可比问题企业的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

它既包括资产营运、偿债、获利能力等财务指标,也包括内部经营管理程序、社会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各种非财务指标,弥补了单纯使用财务指标的局限性,是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的一个质的提升。

但财务指标计算和分析依然是最重要的基本手段。

由于财务指标的不同质和不同标准,在使用时往往会出现不可比的问题,在不同行业尤为如此。

例如,同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销售利润率指标就会因行业背景不同、被重视程度不同而产生巨大差异,对其进行直接比较不尽合理,且其不可比性常会影响使用效果与可信度[1]。

为此,必须加以同质化处理,同时对重要与次要财务指标进行加权处理,以提高指标间可比性和可测量性。

收稿日期:2003-12-10; 修回日期:2004-05-25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9970001)作者简介:王悌云(1956-),男,同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管理、投资项目管理。

10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2 财务指标与加权权数及各因素分析在企业评价的财务指标体系中,一般可按财政部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20个财务评价指标[2]作为制定本企业评价标准的基本参考值。

这些指标的使用范围涵盖了偿债、盈利和营运各领域的相关指标。

然而,由于行业间的差别,各指标影响程度有较大差异,因此必须考虑使用定量与定性结合等各种财务信息处理方法[3]。

企业在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数时可以通过网络寻找合适的软件(查询Multi-index criteria)作为辅助决策工具,运用“多变数决策机制”及有关多元目标决策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数[4]。

同时还应考虑按《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因素加权。

权数确定的考虑因素是:(1)企业所在行业各指标的平均值与一般权数;(2)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对本企业各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3)该财务指标对于本企业总体绩效评价的影响程度。

这都是企业考虑确定自己各财务指标时的参照因素,是各有侧重的。

它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以三大指标为基础、以投资报酬率指标为中心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各财务指标在计算分析时应着重考虑各行业的不同标准和影响权数,应使各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有适当的定位[5]。

以下笔者按三大财务指标体系就指标的标准数值和权数确定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2.1 盈利能力指标的局限性与加权 2.1.1 利用盈利能力指标标准数值评价的局限性分析因为赢利水平是财务指标的主导性内容,所以历来为投资人与经营者所关注。

其代表性指标是:投资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及销售利润率。

上述指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获得息税前利润与投入或销售业绩之比值,反映了企业利用资产的创利水平。

之所以考虑息税前利润而不是利润总额,是基于企业的负债与权益,都是来自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利益集团对企业资产、还本付息与分红的要求权。

这既是全部资产的投入结果,又来源于全部的产出。

但是该指标对不同性质行业,应使用不同的标准。

简单地将赢利指标直接比较并不合理。

重要的是需确定各盈利能力指标对企业的影响程度。

[5] 例如,制造类企业购买法人股时,因为证券投资回报率一般不会成为注意的焦点,而此时注重的是营业利润、成本利润指标等,所以确定一个适当的权数直接关系到该企业绩效评价的合理性。

2.1.2 盈利能力指标权数的确定因素分析确定盈利能力指标权数的因素是行业的经营重点、利润水平、产业特点等。

由于投资人与管理者都高度重视企业的盈利能力,利润既是企业评价的一个重要综合性指标,也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所以,在确定了本企业合适的利润水平后,可按企业对某项盈利能力指标的重要程度加不同的权数,以突出重要业务利润成果。

但就总体而言,盈利能力指标应给予较大的指标权重,一般定总权重系数为0.65~0.72,这样便于对该企业最终的绩效评价产生较大的影响。

2.2 营运能力指标分析的局限性与加权 2.2.1 利用营运能力指标标准数值评价的局限性分析对企业营运系统评价,一类主要以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为代表的反映企业资产运作效率、财务管理效率、现金流量运转速度与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状况的正指标;另一类则反映了企业营运能力的反指标,如各类经济活动的周转天数等。

在理论上第一类是高者为优,第二类是低者为佳。

但对不同行业性质企业,简单地将营运指标直接比较是不科学的。

如经营服务周期较短、现销比例较大、资金回笼速度较快的企业,营运指标的标准值就较高;反之对现销比例较低、资金周转较慢、生产经营服务周期较长的企业,营运指标的标准值就较低。

因此,不同企业除制定指标标准外,重要的是需确定营运能力各指标影响程度的差异。

对资金周转较快的企业,则不再过于关注应收帐款的周转;资本有机构成企业绩效标准值下的财务指标无量纲化与评价11较低的企业则比较重视资产的使用效率。

所以在评介中,必须确定一个适当的权数。

2.2.2 营运能力指标权数的确定因素分析确定权数的因素是企业的行业性质、资本的有机构成水平、生产经营周期的长短、现金流量、商品的销售方式、还有同行业的一般水平等。

对不同企业的营运能力指标实行相应的加权值。

例如,对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企业应加大资产使用效率指标的权数,以促使这类企业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这时,权数值可定在0.09~0.13间。

又如,对商业零售便利店,可减少应收帐款周转率指标的权数值至0.08~0.1间,以消除虚假的高资金回收率影响对企业的正确评价。

2.3偿债能力指标分析的局限性与加权2.3.1 利用偿债能力标准数值评价的局限性分析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是通过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值的大小,来衡量判断企业的短期债务到期前可以转化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然而,由于各类企业经营内容不同、特点各异、资本有机构成不一,故其流动资产构成比例不一致,因此很难将两类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加以简单的类比。

这一指标一般在1~2的数值范围内较理想。

但用这个简单标准去套用不同性质的企业并将其孤立起来研究会有偏颇之处。

对于资产负债率这一反映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是通过企业全部负债与全部资产的比值来衡量企业负债水平。

因为偿债能力主要取决于企业的价值量大小,所以不能简单地套用指标来直接评价。

2.3.2偿债能力指标权数的确定因素分析因为各类企业对其偿债能力的关注程度是有差异的,更值得注意是一些债务较重、有机构成较低的企业应特别考察其短期偿债能力,而反之就不必太过于关注,所以适当地确定权数直接关系到对企业最终绩效的评价合理与否。

2.3.3指标权数的确定确定上述偿债能力指标标准后,企业最重要的是参照行业标准,根据该指标对本企业业绩评价的影响程度,确定其在整个企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加权数。

那些盈利能力强,价值大、信誉良好的企业可将本指标的饱和权数值设定在0.09~0.15的参考值之间。

3 企业业绩评价中财务指标系统的无量纲化处理3.1 财务指标系统的无量纲化处理的依据 企业根据影响业绩评价程度将偿债、营运、盈利三大系统指标进行加权处理,实际上已经把各指标在整个系统评价中予以定位,突出了重要指标在评价系统中的影响,但仍没有解决不同质指标、不同行业及指标标准不同的企业间,同度量定量值的直接比较的问题,这样依然无法得出企业的最终评价结论。

因此,笔者考虑使用无量纲法对不同企业所使用的不同财务指标进行处理,将其抽象为同质的统一的纯量化指标,再进行加权处理,就可得到单一化的加权综合同度量指数,以方便企业间的评价。

3.2 财务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的程序及步骤 财务指标的无量纲化可以按以下程序分为5个步骤进行。

以下笔者按赢利能力状况、资产运营状况、偿债能力状况的三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一个企业部分有关财务指标的具体案例来分析说明在财政部各类企业绩效指导性评价指标下的综合无量纲化的过程。

(见表1) 3.2.1 确定本行业的各财务指标标准值为S i (Standard)。

该标准值可以根据财政部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制定有关行业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现行指导性指标来确定行业内的平均值[2]或可将相应的国际标准指标值作为参照指标。

因考虑到该标准尚未完全成熟,故企业或相关行业可以对大量财务指标的历史数据,运用相关软12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件进行分析处理,并可依据统计学的“大数概率法则”,制订相关参考指标值。

表1 行业指标标准值与无量纲加权指标Table 1 Industry standard and non-difference proportion coefficient index 指标行业标准值实际值转换函数加权系数无量纲指标值总资产报酬率 % 35 35.0 1.00 0.40 0.4000主营业务利润率% 30 30.0 1.00 0.25 0.2500资产保值增值率% 110 105.0 0.95 0.07 0.0665 总资产周转率 % 30 10.0 0.33 0.05 0.0165存货周转率(次) 5 2.50 0.50 0.04 0.0200应收帐款周转(次) 3 2.00 0.67 0.04 0.0268 资产负债率% 65 65.0 1.00 0.05 0.0500 已获利息倍数 5 7.00 1.40 0.04 0.0560 速动比率(倍) 1 0.80 0.80 0.03 0.0240 流动比率(倍) 2 2.36 1.18 0.03 0.0354综合指标(总体评价系数)0.94523.2.2 确定本企业相应财务指标的实际值为R i(reality)该指标值可以依据各财务指标的国际统一使用与计算口径,按照本企业实际发生的各种财务数据进行计算(见表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