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迪斯尼经典动画研究---《花木兰》ppt课件

迪斯尼经典动画研究---《花木兰》ppt课件


• 动画艺术作为一种集文学创作与视听艺术 为一体的现代艺术形式,其创作必然以相 应的文化为依托。
•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文化已经重新 受到世界的重视,是可以利用的文化资源, 成为产业发展的原动力。
• 1998 年推出的《花木兰》是迪斯尼第一部 以中国为背景的动画片。整体风格借鉴了 中国画的一些技法,巧妙的将现实的内在 之意与富于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相结 合,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迪斯尼成功改编其他民族文化 题材为动画片,来传播他们的 人文价值观和思想,成为全球 最典型的成功案例。
5
• 音乐效果:为了配合剧情,《花木兰》的电影作曲家维尔德在影片的五首歌 曲中运用了中国的民间小调,并使用了笛子、二胡、古筝等中国管弦乐器, 且力邀华人音乐家加盟,使得现代流行音乐得以和中国传统音乐相结合。
• 从而,也跨越了文化、语言乃至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用人类之间 共通的情感,最终赢得了全世界人们的心。
8
• 在MULAN 中,木兰决非一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 死;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式以“三从四德”为 纲律的中国古典女性,而是一个具有独立意志、独 立个性的现代女性。
• 迪斯尼在动画影片MULAN 中,巧妙地转换掉“木兰 替父从军”在原文化内涵中的核心主题——“自我 牺牲”与“忠孝”,按照自己的需要赋予MULAN 全 球化语境下全新的灵魂——“自我实现”与“爱是 一切”。
1
一、团队
• 片名:花木兰 (Mulan)
• 国家:美国
• 出品:迪斯尼
• 导演:托尼·班卡福特Tony Bancroft

巴里·库克Barry Cook
• 编剧:Robert D. San Souci
• 片长:88 分钟
• 上映时间:1998年06月05日
2
一、团队
• 制作:迪士尼国际配音公司; 导演:彭河; 涂卫中
9
五、东西文化交融
• 迪斯尼用西方的调料改造着东方的题材,用西式的想象与揣测制造中国的故事, 使得电影《花木兰》已经不再单纯的蕴涵中国风味,也不是单纯的变成了美国 产物,而是融合了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元素,成为一个东西兼并的 多元混合体。中国人物,西式解读,《花木兰》从军迪斯尼后,上演了一盘中 西文化混合的大餐。
• 表现技巧:该片更是取得了动画制作技术上的突破性发展
6
• 首次采用中国古老的传奇故事,结合了中国的风俗文化 和迪尼斯动画制作特有风格的典范。
• 故事在动画造型上尊重了中国传统人物形象,木兰、木须、 花家老少以及将军武士和单于的造型都极力彰显古老的东 方情结和韵味。
• 人物造型的配饰、服装、衣帽等都要严格遵守中国古代服 饰制度,无论是在人物造型上,还是在动物造型、植物造 型、景物造型、器物造型上,都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化形 象。
• 迪斯尼在改编《花木兰》时,借助中国一些特有的文化如忠孝,祖先崇拜及大 团圆结局等,成功的塑造了一位活泼好强,机智勇敢的巾帼英雄形象,在花木 兰身上,体现了精忠报国,孝顺父母的传统观念和建功立业,追求荣誉的崇高 品质。好莱坞在西式解读的同时,仍保留了中国文化的原汁原味,使得《花木 兰》出炉后,仍闪耀着东方的原始魅力。
• 影片的制作者们在使女主角(木兰)一改往日西方电影中东方 女性形象温婉驯化特点的同时,巧妙地将现实内在立意与富于 神秘色彩的东方经典传说相结合,力求获得不同文化、不同年 龄观众群的普遍接受。
• 迪斯尼的MULAN 讲述的就是一个在生活中失意的年轻女孩如何 克服困难终于实现自我的故事。
4
三、动画创意手法
10
• 美式风情在《花木兰》中的体现除了女权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情 结、美式幽默外,还有的就是摇滚音乐的运用与“木须龙”、 “蟋蟀”等宠物形象的塑造。
• 在美国文化中,作为影响了一代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摇滚音 乐,在《花木兰》影片中得到了大肆的渲染。而迪斯尼惯用的动 物形象,中国式的小龙和蟋蟀在《花木兰》中也具有特别的象征 意义。这些都赋予了影片浓浓的美国风味
• 整体风格:借鉴了中国传统艺术所讲求的凝练风格和“阴阳”平衡的古代哲 学。
• 技法:它也借鉴了中国水墨动画中虚实结合,工笔画与水墨画相结合的特点。 精简、凝练却又意境悠远,富有东方韵味。“片中同时还将这种虚实画法与 镜头散焦原理结合,从而避开了水墨动画不易和三维写实动画相融的矛盾, 达到了写意与写实的协调平衡。”
翻译:
• 配音演员:
• 成龙-李翔
• 陈佩斯-木须
• 许晴 主唱:王曼丽、叶蓓、白永欣
• 《沉思》 演唱:叶蓓
• 《自己》 演唱:李纹
• 《为她而战》 主唱:邵锋、张潮、张涵予、田二喜、叶 蓓
• 《男子汉》领唱:成龙 主唱:叶蓓、邵锋、张潮、张涵

3
二、动画内容
• 美国迪斯尼公司于1998 年推出的动画影片《花木兰》,是迪 斯尼公司首次以华人为主角的影片。这部以中国传统故事“木 兰替父从军”为题材的影片在人物刻画上没有秉承西方对华人 形象的不良想象传统。
7
四、内容创新
• 在中国,“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可以说,木兰是 儒家理想的化身, 代表了那个时代民众的普遍心理和共同情感。
• 这也是“木兰替父从军”这一题材为何能在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儒 家伦理社会中得到认可并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迪斯尼的制作者从人 性的角度出发来策划情节,在片中以家庭中浓浓的亲情作为木兰替 父从军的合理铺垫。
11
六、创作艺术借鉴之处
➢ ( 一) 艺术风格的大胆突破
• 美国人制作的有关中国题材的动画片,是在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如山水 画、武术甚至茶艺都有所研究的情况下才开始的,并非是简单的生搬 硬套、照猫画虎式的诠释。
• 作者在原创的故事基础上突破了中国人对于故事的传统叙事模式,运 用中国式的场景绘画,美国式的故事情节,将动画片的视觉氛围变得 愉悦、轻松和活泼。
• 影片的艺术语言采用夸张、幽默而又不失规律的喜剧色彩将一段悲壮的从军 记改写成一个巾帼英雄智慧、善良、美丽与勇敢的舞台展示。
12
• 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更喜欢看主人公充满奇 遇的旅程和一个关键人物挽救全人类的跌宕 起伏( 如极富喜剧特色的配角木龙和蟋蟀的 出现)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