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六西格玛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原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对六西格玛的认识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从更广、更远的时空来评价。
今天企业应用六西格玛所取得的进展只是良好的起步和开端。
2002年9月16日,在第八届亚太质量组织会议期间,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工作委员会(简称六推委)正式对外宣布成立,标志着六西格玛管理在中国推进步人有序轨道。
目前大约有1000家左右的企业在使用六西格玛管理,既有大企业、中等规模的企业也有小企业,主要聚集在制造业和工业企业,围绕生产流程在质最、成本、效益等方面实施。
其中。
有些企业对六西格玛管理的研究比较深入。
对它们而言。
六西格玛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做顶目。
而是成为一种习惯。
并且上升为一种理念了。
而有些企业还停留在生产流程再造、优化层面上,还有的企业处在更初级的试验阶段。
整体上看,应用六西格玛的企业数量较少,应用层次参差不齐,可以说,十年时间虽然不短,但六西格玛在中国还是刚刚起步,还需要继续推进。
使更多的企业认识、应用、实施六西格玛,促进我国整体应用水平和管理质量的提高。
一、过去十年仅是良好开端
六西格玛管理最初传入中国。
主要通过四个渠道。
1、是国外一些大企业在中国的分支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如摩托罗拉、通用电气。
2、是与摩托罗拉、通用电气等国外大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国内企业、供应商,较早推行了六西格玛管理。
3、是国外一些从事六西格玛管理咨谊服务的咨询机构,为了拓展中国市场,向中国企业介绍六西格玛管理知识。
4、是国内一些质量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专家学者从学术研究角度出发,开展了六西格玛管理的研究探讨。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中国企业对六西格玛的认识和实践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
从更广、更远的时空来评价,今天企业应用六西格玛所取得的进展只是良好的起步和开端。
相对于全国数以万计的工业和服务业企业,目前推进六西格玛管理的还只是极少数企业。
六西格玛管理工作队伍的数员和素质还远不能满足需要。
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需求很大,六西格玛管理工作者的用武之地也很大。
要使更广大的企业接受并实施六西格玛。
取决于能否继续坚持正确的工作方针和方法。
取决千六西格玛工作者队伍能否不断扩大、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否不断提高。
我们要特别重视调查总结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走了弯
路。
停滞不前或放弃推进的企业的主客观原因。
从而指导六西格玛管理推进持续发展。
二、等待解决的问题
从已有实践看,目前还有以下问题等待解决。
理清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问题及培训、考试、认证和开展六西格玛项目是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内容。
但不是全部内容。
相关人员在做好熟悉的工作的同时。
还是要回过头来回答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问题。
如“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到底是什么”。
“六西格玛管理从更高更深层次看应包括哪些内容”等。
这些问题看似初级,却孕育着更高级的思考。
这应是经过十年推进以后更深刻的思考,是进一步完善我国六西格玛管理知识理论体系的思考。
1、防止和克服推进工作中的疲劳现象
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有先有后,有早有晚,导入期、成熟期提升期并存。
处于不同推进阶段的企业,面临着各自的需求、困难或者困惑。
这都反映了推进六西格玛管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是逐步深入和提高,不断成熟的过程。
需要相关人员研究把握并问答这个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针对不同阶段应当有哪些激励和防止疲劳的方法措施。
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企业,特别要防止激情消退后的疲劳。
2、需要引领和指导同其他先进质量方法的结合,融合
这是六西格玛管理自身丰富、完善、提升的需要。
是保持其旺盛生命力的需要。
六西格玛管理的根本目标。
与贯彻ISO标准、卓越绩效管理、5S管理、QC现场活动等管理方法都是一致的。
怎样与这些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有机地结合,把六西格玛的核心因素,融进那些方法中去,需要研究探讨并为企业提供有效的指导。
3、需要加快培养强有力的人才队伍
要形成包含齐个层次和力量的专业人才队伍,还要有一大批企业高层、中层成为学习、掌握六西格玛管理的领导者。
成为六西格玛管理的热心支持者、积极倡导者。
有些要成为领航员。
只有高层、中层的领导关心了、支持了。
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
要激发聪明的、有远见的领导者的关注,唤起他们对六西格玛管理的热情。
同时要注惫减少人才的流失。
4、形成一个未来的规划
未来五年重点扶持六西格玛管理处于成熟期的企业,进行持续改进、创新。
由他们做为标杆企业引领六西格玛管理推进。
培训六西格玛管理导入期企业的高层领导,使他们成为导人六西格玛管理初期的倡导者和支持者。
选择一批优秀六西格玛项目作为示范的案例,丰富完善六西格玛管理知识体系。
总结近年的学术研究成果,联系一大批有条件的企业,使这些成果产生效益。
有计划地出版一批专著,教材或者论文集。
5、科学分工,凝取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如果把六西格玛管理比喻为一台大戏,则相关单位和人员。
要各司其职。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全国六推委和专家委的职资就是继续搭好平台。
做好总策划和总监普。
企业作为唱六西格玛管理这出戏的主角,要唱好戏。
咨询公司、培训机构要今与指导企业表演。
高校要进行理论体系的研发并向社会输送具备合格理论知识、掌握六西格玛管理基本方法的人才。
要拓展应用领域,不仅是制造业,服务、金融等行业也要渗透。
三、从实际出发,向未来迈进
1、要从中国的其体环境和条件出发
六西格玛管理是外国人创立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要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就要适应中国的环境和条件,也就是要符合中国国情。
要关注中国传统。
文化、习惯以及中国社会资源、经济结构等实际情况。
一个企业要成功推行六西格玛管理。
必须从企业的实际出发,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类型,组织机构、管理基础、供销网络等基本情况,建立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工作体系和工作目标。
2、要坚持扎实、循序的推进
推进六西格玛管理需要科学的态度,做扎扎实实的工作。
不搞运动、不刮风。
通过普及知识、导入原理、典型引路等多种形式和架道导入六西格玛管理。
力求实事求是,力戒“江湖式”。
的夸大其辞。
既介绍成功典型,也剖析失败案例。
唤起企业决策者对六西格玛管理理理性的感悟,兴趣和认同,形成真实的企业需求。
同时,应当重视学习借鉴他人的成功经脸。
融合国内企业长期积累的管理经验和有效管理方法,切忌照搬照抄他人的做法。
3、要坚持创新,加强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
融合、发展、创新,是六西格玛管理本质的要求。
创新是六西格玛管理本身的属性。
又是推动六西格玛管理中国化的需要。
要不断发展丰富六西格玛管理的内容。
创新六西格玛管理的理论和方法。
六西格玛管理的专家学者应当以更加包容的胸怀、更加广阔的视野,继续吸取国内外各种先进管理理论,促进六西格玛管理发展。
理论研究工作者要跨入企业,进入生产实践一线。
汲取营养。
使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增加中国元素,使之适合中国国情。
4、要继续加强宣传介绍
要在全国范围推进六西格玛。
还需要加大宣传介绍和导入的力度,使更多的人了解、接受六西格玛管理。
要向企业特别是有形象的、管理基础好的大中型生产企业领导宣传和导入六西格玛管理,使其了解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对改进管理,改善质最、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的积极作用。
要向金融,电信、商业等服务型企业宣传和导入六西格玛管理,推进这些领域改进优化工作流程,降低费用、改进服务质量、提高用户满意度。
中国经济虽然连续多年高速发展,但社会、企业在管理方式上仍然粗放,单纯追求GDP的增长,忽视能流、环境等的消耗,积累下的风险正在逐渐摇露。
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如果善加利用,可以在这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希望专家、学者、企业等各方面能够共间促进六西格玛的应用和传播。
文章来源:天行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