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外工艺美术史》_教学笔记_8

《中外工艺美术史》_教学笔记_8

中外工艺美术史教学笔记 8外国古代的工艺美术古埃及·古西亚(波斯)·古伊斯兰第十一章、外国古代时期的工艺美术一、古代埃及·工艺美术古埃及是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被古埃及人视作生命摇篮的尼罗河,就是埃及灿烂文化的主要源泉,封闭型的地理特征。

●约公元前5000年,埃及社会出现了阶级萌芽;●公元前4000年左右,完成了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的过渡,建立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公元前3200年,上埃及征服下埃及(双国),建立强大中央集权专制王朝。

此后埃及先后经历了:●早期王国 1~2王朝 (约公元前3000 ~公元前2686)●古王国 3~6王朝 (约公元前2686 ~公元前2181)●第一中间期 7~10王朝 (约公元前2181 ~公元前2133)●中王国 11~12王朝 (约公元前2133 ~公元前1786)●第二中间期 13~17王朝 (约公元前1786 ~公元前1567)]●新王国 18~20王朝 (约公元前1567 ~公元前1085)●末期王国 21~26王朝 (约公元前1085~公元前525)公元前332年,埃及为希腊马其顿王国所征服,标志埃及作为一个独立国家的历史终结。

作为手工业相当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古埃及的艺术设计在人类早期的手工业设计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注意:死而复生的信念影响,对陵墓的重视程度,厚葬风俗等);宗教:泛神论(多神教),相信一切事物和现象的背后皆有神灵存在;信念:再生,永恒和不变。

(一)、家具艺术设计古埃及时代在世界家具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保存至今家具的最早范例,这些制品所确定的家具基本类型和基本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为后世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埃及家具设计的高度成就源自于完善而发达的工艺技术,后世常见的细木工技艺,在古埃及已经获得相当大的发展,从古埃及的壁画中可以看到大量制作家具的场面,古埃及木匠唯一缺少的木工工具,只有刨子和镟床。

埃及木材资源贫乏,造就了古埃及工匠极为精湛的细木工技艺,他们还发明了各种复杂的榫接技术,家具上的装饰手法多为镶嵌、彩绘、包金等(装饰题材一定程度反映出埃及社会神权至上与泛神崇拜的社会意识)。

现存最古老家具:吉萨金字塔群中赫特菲雷斯王后陵墓中的家具(床、扶手椅、可拆卸帐篷等)功能设计思路,很先进)家具鼎盛时期——18王朝。

1922年,该王朝图坦哈蒙法老陵墓(宝座设计、棋盘桌、首饰箱和枕头凳)的发掘成为20世纪最轰动、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统观古埃及家具设计,突出特点:设计往往不从人体的最佳功能需求出发,有时甚至与人体的功能需求背道而驰。

作为权势与地位的象征,或者出于宗教仪规的目的,此类家具索强调的是恢宏肃穆,威严冷峻的气势与刻意营造、含意深邃的装饰效果,华贵中显威仪,拘谨中显灵动(如狮子爪椅腿、曲面椅面凳)。

注意:宫廷手工艺和民间手工艺之间的差异。

(图为民间罕见的凳子)(二)、金属与首饰工艺设计古埃及金属与首饰工艺设计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成果斐然,在众多金属材料中,黄金尤得青睐,现代所熟知的各种黄金加工方法古埃及人均已掌握,对工艺的精通,为黄金工艺设计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中王国时期,是金工艺重要发展阶段(梅雷雷公主的胸坠、莎萨赫羽纳公主的白银镜);金工艺的巅峰时期同样出现在18王朝时期,此时期不仅是金工技艺进步,而且在形式与品类上也有突破(图坦哈蒙陵墓的法老面具与人形金棺;古埃及人非常注重仪表的装饰,贵族男女不分性别统统佩有大量黄金银首饰,图坦哈蒙陵墓中既有143件不同的黄金饰物,其中最精美的是法老护身符)。

埃及新王国时期首饰设计最大的创新是耳坠的出现,在此之前都是头饰和项链,从18王朝起造型丰富的耳坠开始大行其道。

(法老塞提二世的黄金耳环)后期王朝时期,埃及的金属工艺仍然保持着相当优异的成就,不同于其它工艺美术,此时仍是以黄金工艺为主,各种首饰和用品皆为主要产品,充满了享乐主义色彩和宫廷艺术的气息。

(随葬品,第21王朝的黄金拖鞋);到了后期王朝末期,古埃及的金工艺随着国势衰落而步入低潮,再也找不到昔日辉煌,但从一些作品中还是能看到一些古埃及金属工艺的遗风(如26王朝用青铜和黄金制成的赫尔斯神像)。

(三)、陶器、玻璃与石器工艺设计古埃及地区陶土丰富,盛产各种石料,这些自然资源为该地区发展陶器、玻璃与石器制作创造了相当便利的条件。

(1)、陶工艺:随着文化经济进步,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了氏族公社的解体和社会阶级的分化,手工业迅速发展导致了专门化工匠的出现。

由此使得陶器制作工艺与设计水平获得长足进步,先后出现了黑顶陶器和彩绘赤陶等风格迥异的不同类型(各自的特点),也出现陶轮的发明应用。

尼罗河流域的土质是黑色,因此古埃及在历史上有“黑土之国”之誉,这种肥沃的黑土每年带来丰收喜悦,同时古埃及人用其制成砖瓦和陶器,最早的埃及陶工艺出现于新时期文化时代,其中一种“黑顶陶器”最具代表性。

制陶时缺氧状态下的不完全燃烧形成油亮的黑色口缘和上部内壁(吸附碳分子),和下部赤红色的陶体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得名。

之后,黑底陶器逐渐衰落,彩绘陶器继之而起,此时的陶器很大程度上手西亚风格的影响,纹样结构形成一定的格式。

由于陶轮的发明运用,轮制成型技术取代了原先的手工方法,器形更丰满圆润、规整细巧;同时增加了扁平突出的口缘卷边以及细巧的双耳,功能性改善;装饰方面,图案更丰富和生动,一般为深褐色,出现了描绘各种题材的画面。

鳄鱼纹彩陶钵和彩绘鸵鸟纹陶罐(2)、玻璃工艺埃及盛产石英,因而古埃及很早就开始有意识地将石英原料与传统的制陶工艺相结合,从而成功烧制出釉陶器物,又由于釉的成份与玻璃很近,在制作釉陶的过程中,古埃及人最终发明了玻璃(学术上有争论说是两河流域发明的玻璃)。

由于制作玻璃有复杂的工序和独特的工艺,古埃及玻璃器皿形成了相当独特的装饰风格。

18王朝时期玻璃工艺设计达到成熟:阿赫那顿法老的鱼形玻璃壶最能代表这一时期制作工艺与艺术水准。

此外还有许多玻璃瓶也制作精美。

(3)、石工艺作为一个多山的国家,古埃及的石工艺十分发达,早在前王朝时期,埃及的匠人就已经掌握了切割、打磨、雕刻各种石材的技艺。

石制器皿除满足实用目的外,越来越多地被赋予了宗教性、政治性的目的,因而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装饰的象征性与隐喻色彩。

《纳尔迈石板王碑》,约公元前3000年,开罗埃及博物馆藏。

纳尔迈是埃及统一前上埃及的国王,约在公元前3100年率军征服下埃及,建立起埃及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而则将这个古老国王的光辉业绩用浮雕形式留传给了后人。

王碑正反两面的浮雕分为几个平行的部分,各部分以简洁手法刻划出不同的景象,仿佛一篇篇易于阅读的历史文献。

《纳尔迈王碑》在艺术手法上完全采用了古埃及浮雕及绘画的造型法则。

首先,它采用了分层构图法。

水干线将石碑分为几层空间,人物都站在同一条既用来分割空间又代表地平线的横线上。

其次,它采用了“三段式”人物造型。

国王的腿是侧面的,其上身却是正面的,而头部又是侧面的(但头部的眼睛却是正面)。

这其实是把不同的视点所取得的形象拼合在一个造型上。

这一手法在“巡视斩首”的画面安排上也有所运用。

我们看到,在这同一幅画面上,国王、队伍、侍从是乎视形象,而倒地的被斩者则是俯视形象。

第三,对人物形象采用了大小不一的处理。

纳尔迈的形象,在尺寸上明显地比其他形象大一倍以上。

这种处理旨在显示国王的特殊地位。

在埃及人看来,国王不但是最高统治者,而且是神,他是从太阳神“赖”那里降生的,又是荷鲁斯神的化身。

《纳尔迈王碑》中的这些艺术表现手法,在以后的埃及美术中一直保持着,成为三千年不变的造型程式。

第三王朝乔赛尔法老的石制器皿,形态多样,洗练造型、流畅轮廓、光洁表面、匀称比例。

进入金属时代后,传统的石器工艺在埃及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石雕器皿在新王朝时期尤其是18~19王朝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各类由优质雪花石膏石制成的石灯、石壶、石杯凳广为流行,其风格由先前的古朴、浑厚,逐渐变得工细、华美。

如图坦哈蒙的仪式用雪花石膏石香料瓶(四)、结语一、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是世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掀起了人类历史上工艺美术全面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二、古代埃及工艺美术虽然历史悠久,但许多作品在造型设计、装饰技艺及材料应用和整体表现手法上,蕴含着某些现代审美意识和现代工艺的要素。

譬如几何形体与几何纹样的应用、形态的变形处理和刻意的装饰性表现等。

三、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涉及到非常广泛的材质,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特别是玻璃的发明,不仅对人类工艺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表明了古埃及人的智慧和能量。

四、就整体而言,古代埃及工艺美术注重装饰性的表现,强调精神上的作用,工艺作品的实用功能并非是最根本的目的。

大量的工艺制品不是为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产生,而是为死者能够在来世继续“享用”而存在。

五、纵观古代埃及的工艺美术,始终充满着静穆、庄重、浑厚和遒劲的风韵,同时伴随着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宗教气息。

六、埃及人“永恒”和“不变”的信念直接影响了工艺美术的创作观念和作品风格。

贯穿于古代埃及工艺美术中的“常存的秩序”和“恒定的伦理”使其形成独特的“埃及风格”。

这虽说是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特点(或者说是优点)所在,但同时也可以说是其缺陷,因为它或许阻碍了古代埃及工艺美术的更大发展。

二、古代西亚·古代波斯工艺美术古西亚地区,可以说是人类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文明发源地。

从地理概念上说,古西亚主要指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广阔地区(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包括今天的伊拉克、伊朗、叙利亚、土耳其等地);但是从文化意义上讲,它所覆盖与影响的地域和范围还要更加广阔,特别是立国较晚的波斯,本质上来说,也属于古西亚的文明范畴。

两河流域的历史即是一部民族更替的战争史,也可以说是一部民族融合的文化史。

根据这种政权形式与民族结构的变动情况,一般可以把整个西亚的历史分为5个时期:●苏美尔——阿卡德时期(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建立奴隶制城邦国家~前2000年)●巴比伦时期(前1900~前1600)●亚述时期(前1000~前612)●新巴比伦时期(前612~前538波斯帝国统一西亚)●波斯(前538~公元651)(一)、金属工艺设计金属工艺设计是古西亚手工艺设计门类中最辉煌的部分,品类多、技艺精湛、样式新奇、装饰典雅,生动反映各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时代面貌,甚至于世界上最早的青铜器就诞生于此(公元前5000年左右)。

·史前杰姆狄特那斯尔文化~苏美尔,就出现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和黄金工艺制品。

这时的金属工艺有一个显著特点:那就是作品造型多以翼狮、牡牛、羊、鹿等形象,从中不仅可以看出当时工匠们精湛的冶炼铸造技艺和巧妙的设计意识,亦能领略到作者准确地把握动物身体结构和捕捉刹那间生动情态的能力(大型青铜工艺作品:翼狮与牡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