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全真模拟】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附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理综选择题专项训练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化后,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不同B.细胞吸收离子物质所需的能量可来自线粒体和叶绿体C.葡萄糖在叶绿体中合成,其分解产物能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D.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都能转录生成mRNA【答案】B【解析】细胞分化后,不同类型的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数量也不同,A项正确;细胞吸收离子物质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B项错误;葡萄糖在叶绿体中合成,其分解产物丙酮酸能在线粒体中被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C 项正确;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基因都能转录生成mRNA,D项正确。

2.关于细跑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衰老的生物体中,细胞都处于衰老状态B.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不表达C.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D.同一个体的神经元和肌细跑所含的核DNA不相同3.下列可以引起神经元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的是哪一项A.增加细胞外K+浓度B.增加细胞内K+浓度C.增加细胞内Na+浓度D.降低细胞外Na+浓度【答案】A【解析】增加细胞外K+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外正电位增加,进而使得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加,A错误;增加细胞内K+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阳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B正确;增加细胞内Na+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阳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C正确;降低细胞外Na+浓度,会导致细胞膜内外阳离子浓度差减小,引起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降低,D正确。

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消耗能量B.植物激素的合成既受基因组的调节,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C.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D.脱落酸主要是由茎尖、成熟的叶片合成的,可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答案】D【解析】生长素的极性运输过程中涉及的跨膜运输有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和能量消耗,A正确;植物激素的合成需要的酶要受基因的控制,但最终合成的激素在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中又影响基因组的表达,B正确;细胞分裂素主要是由根尖合成的,有促进细胞分裂的作用,所以对根的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C正确;脱落酸主要是由根冠、萎蔫的叶片等合成,D错误。

5.病毒的核酸有的为双链,有的为单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颗粒内不含任何酶,因而不能独立生活B.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C.利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DNA病毒的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答案】D【解析】专性活细胞寄生的病毒颗粒内只携带少数几种酶,没有产酶系统,无细胞结构,因而不能独立生活,A错误;逆转录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B错误;利用含32P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可获得被32P标记的噬菌体,C错误;DNA病毒的核酸(DNA),若为双链,则嘌呤碱基(A+G)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T+C)数,若为单链,则嘌呤碱基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数,D正确。

【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对C选项的判断:误认为病毒在普通的培养基上也能生活,究其原因是不知道病毒是营寄生生活的非细胞生物,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胞作为培养基,而不能利用配制的普通培养基。

6.某红绿色盲的女性患者与一抗维生素佝偻病男子婚配,生出一个既患色盲又患抗维生素佝偻病的女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患病女儿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母亲在产生配子时,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B.该患病女儿出现的原因可能是父亲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缺失C.该患病女儿出现的原因一定是父亲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D.该患病女儿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母亲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B【解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具有父病女必病的特点,则该女儿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来自于父亲;该女儿色盲,期母亲色盲,父亲正常,说明该女儿没有从父亲那儿获得正常基因,可能是父亲在产生精子时,正常基因突变成了色盲基因,也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正常基因部位缺失,故选B。

7.下列有关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陶瓷、水泥和玻璃都属于硅酸盐产品B.“梨花淡自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中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的相同C.铝合金的大量使用归功于人们能使用焦炭从氧化铝中获得铝D.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答案】C【解析】A.陶瓷、水泥和玻璃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所以都属于硅酸盐产品,A正确;B.柳絮的主要成分和棉花相同,都是纤维素,B正确;C.现代工业用电解法从氧化铝中获得铝,C不正确;D.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反复浸泡,使其转化为疏松的碳酸钙后再用酸除去,D正确。

本题选C。

8.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0.1mol的白磷(P4)或甲烷中所含的共价键数均为0.4N AB.足量的Fe粉与1molCl2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C.1.2 g NaHSO4晶体中含有离子总数为0.03 N AD.25℃时,pH=13的1.0 L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2N A【答案】B【解析】A.白磷为正四面体结构,1个白磷分子中含有6个共价键,则0.1mol白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6N A,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4个共价键,所以0.1mol甲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0.4N A,故A错误;B.1molCl2与足量Fe粉反应生成FeCl3,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mol,数目为2 N A,故B正确;C.NaHSO4晶体中含有Na+和HSO4-,1.2 g NaHSO4的物质的量为1.2g÷120g/mol=0.01mol,则含有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总数为0.02 N A,故C错误;D.25℃时,pH=13的1.0 LBa(OH)2溶液中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n(OH-)=1.0L×0.1mol/L=0.1mol,OH-的数目为0.1N A,故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和判断,熟练掌握物质的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试题难度中等。

本题的易错点是A项,解题时要注意白磷(P4)分子中含有6个P-P共价键。

9.下列陈述I、Ⅱ均正确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陈述I 陈述ⅡA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属于酸性氧化物B AlCl3属于共价化合物AlCl3属于非电解质C 漂白粉中的Ca(ClO)2会与空气中CO2、H2O反应漂白粉应密封保存D H2O2和SO2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H2O2有还原性,SO2有漂白性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本题的易错点为A,要注意酸性氧化物的分类标准,可以通过举例判断,如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10.已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异丙烯苯的化学式为C9H10B.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C.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异丙烯苯和异丙苯D.异丙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答案】C【解析】A.异丙烯苯的化学式为C9H10,A正确;B.该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正确;C.异丙烯苯和异丙苯均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异丙烯苯和异丙苯,C不正确;D.异丙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D正确。

本题选C。

11.对于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或操作正确的是A.实验甲:匀速逐滴滴加盐酸时,试管中没气泡产生和有气泡产生的时间段相同B.实验乙: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无色C.实验丙:由MgCl2•6H2O制备无水MgCl2D.装置丁:酸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答案】D【解析】A.先发生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则开始没有气泡,然后有气泡,但反应时间前短后长,故A错误;B.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的大,充分振荡后静置,下层溶液为橙红色,上层为氯化铁溶液,为黄色,故B错误;C.由MgCl2•6H2O制备无水MgCl2,需要在氯化氢氛围中进行,故C错误;D.浓硫酸具有脱水性,蔗糖变为C,然后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观察到性KMnO4溶液中有气泡出现,且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乃至褪去,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到反应的先后顺序、萃取、蒸发等知识点。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萃取后上层为氯化铁溶液。

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W、X、Y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元素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W的简单氢化物常温下呈液态,Y的氧化物和氯化物熔融时都能导电,X、Y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W<Y<ZB.工业上采用电解Y 的氧化物冶炼单质YC.单质沸点: W<XD.W、X、Z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碱性【答案】C【解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W、X、Y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X元素在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X是Na;W的简单氢化物常温下呈液态,W是O。

Y的氧化物和氯化物熔融时都能导电,Y是Mg。

X、Y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Z是Cl。

A.原子半径:O<Cl<Mg,A错误;B.工业上采用电解氯化镁冶炼单质Mg,B错误;C.不论是氧气还是臭氧,均是气态,沸点低于金属钠,C正确;D.O、Na、Cl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不一定显碱性,例如高氯酸钠溶液显中性,D错误,答案选C。

13.25℃时,K a(CH3COOH)=1.7×10-5。

该温度下,用0.1mol/L的醋酸滴定10.00 mL0.1mol/L的碱MOH,滴定过程中加入醋酸的体积(V) 与溶液中lg[C(H+)/c(OH-)]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OH的电离方程式为MOH M++OH-B.a 点:V(CH3COOH)= 10.00 MlC.b点:c(CH3COO-)>c(H+ )>c(M+)>c(OH-)D.25℃,时,CH3COO-的水解平衡常数为(10/17)×10-9【答案】D【解析】A、由图象可知,开始时lg[c(H+)/c(OH-)]= -12,已知c(MOH)=0.1mol/L,溶液中c(OH-)= 0.1mol/L,则MOH为强碱,其电离方程式为MOH==M++OH-,故A错误;B、a 点对应的lg[c(H+)/c(OH-)]=0,即c(H+)= c(OH-),溶液呈中性,由于醋酸是弱酸,当与一元强碱完全反应时溶液呈弱碱性,所以当溶液呈中性时,醋酸溶液的体积大于10.00 mL,故B错误;C、b点的溶液中,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CH3COOH和醋酸盐CH3COOM,由于醋酸电离程度很小,所以溶液中c(H+ )< c(M+),正确的关系为c(CH3COO-))>c(M+)> c(H+) > c(OH-),故C错误;D、25℃时,K a(CH3COOH)=1.7×10-5,K W=1.0×10-14,所以CH3COO-的水解平衡常数K h=== (10/17)×10-9,所以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