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复习纲要(全)

苏教版九年级政治复习纲要(全)

九年级(全一册)思考题纲要第一课成长在社会感受社会生活变化P2 1.如何感受社会的变化?答:①物质生活②精神生活a文化生活:b政治生活: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明确: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创造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

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

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政治生活日益扩大。

如,经济建设: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政治建设:村民自治、和谐社会建设、惩治腐败文化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如图,三者的关系是:(文化、政治生活)的基P5 3.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变化?答:要“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认识社会的发展变化,既要看到变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又要看到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与危机,要全面的分析,不可偏颇。

①积极的成果:②消极的影响:③解决的措施:④综述:关心社会发展P6 1.人与社会的关系?答:①人类社会是也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组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②人们的生存与发长总是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种种条件,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环境的制约。

③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

人的全面发展社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密不可分的。

P7 2.人的属性?答:①自然属性(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在自然界中生存和发展,手到自然规律的制约。

②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劳动)③人是社会的产物。

在社会中生活发展,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社会。

P7 3.关系时事的途径、作用和意义?答: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

作用:①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②有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③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意:也是“为什么要关心时事?”的答案。

)意义:以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对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的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学会亲近社会P8 1.如何亲近社会?答:①要有亲近社会的情感和行为,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

②遵守社会公德,养成文明行为。

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善于明辨是非。

P9 2.主动亲近社会的意义?答:①才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②才能发挥自己的社会和力量。

P10 3.为什么要遵守社会公德?或者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答: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也是推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P10 4.社会公德的含义?社会公德的内容?答:含义: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

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P11 5.如何明辨是非?答:青少年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社会的复杂现象,勇于拒绝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弘扬真、善、美,坚决抵制假、恶、丑。

世界卫生组织把“社会适应良好”做为人的健康标准之一。

自觉服务社会明确:作为社会成员和公民,都必须对自己的国家负有一定的责任,履行一定的义务。

承担的责任,有主有次,有轻有重。

最重要的是国家责任和社会责任。

承担责任需要行动。

第二课融入民族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形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实际民族和国家生存的前提条件。

文化是沉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全部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特点:抽象性与形象性、哲理性与艺术性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了解文化的含义P18中华文化知多少明确: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中华文化所凝聚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为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P22 1.就如何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提出自己的建议?答:①国家加强立法工作,依法加强对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管理。

严厉打击破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行为。

②每一个公民都应该自觉保护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积极弘扬民族文化,为保护世界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青少年要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同破坏名胜古迹和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

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P23 1.如何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答:①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就是要积极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大力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就是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是实践中不断推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②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需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民族、国家的命运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

P28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答:①对待外来文化实行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有分析、有选择、有批判的借鉴和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注意防止和剔除民族文化中的消极、落后成分,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做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者明确:民族的历史,是该民族的宝藏,挖掘和传承这座宝藏的是文化,对文化的提炼变是民族的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的脊梁,是一个国家历史的变迁,国与国的竞争中永不落败、永不消亡的支撑和动力。

在50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P31 为什么要弘扬和践行民族精神?答:①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在一起,是一个民族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弘扬和践行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精神动力和重要保证。

明确:适应时代要求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三课人生难免有挫折P33 1.挫折的含义?答:挫折,是人们从事某中活动、追求某个目标时遇到的障碍或干扰。

P34 2.导致挫折的原因?答:①主观原因(内部原因):a.个人生理:自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生理上的缺陷。

b.个人心理:个体的需求、动机、气质、性格等因素。

②客观原因(外部原因):a.自然因素:由于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失控限制,天灾地变等因素b.社会因素: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制约因素。

P34 3.(探究题)刘某遭遇挫折的原因?答:①主观上:刘某不善于环节自身的压力,面对不良诱惑不能严格控制自己,自制力不强,不能清醒认识自己,最终误入歧途。

②客观上:社会是复杂的不良风气依然存在,价值哪个、老师没有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

P34 4.如何面对考试失败这一挫折?答:①在考试时要冷静面对,保持自信,变压力为动力,保持乐观心态。

②考试失败后,认真分析失败产生的原因,吸取经验和教训。

③寻找正确的方法,努力拼搏,争取下次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P35 5.挫折的两面性?答:挫折具有普遍性和双重性。

双重性的表现:挫折看作灾难→受到打击→造成损失和痛苦挫折看作财富→受到教育和磨练→使人奋起和成熟明确: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关键是战胜自己。

勤奋学习善于学习P36 1.学习的含义?答:①学习,是人类的基本活动,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②现代社会,学习成为生存的一种方式。

③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要求的活动。

P37 2.正确的学习观念有什么意义?答: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良好的学习动机,选择恰当的学习方式,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P37 3.正确的学习观念的方法和表现?答:①学习是对自己、对社会的一种责任,是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②自信心也非常重要,一份努力,一份进步,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

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讲究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④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适应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新要求。

明确: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P38 4.如何面对学习中的成功与烦恼?答:要用良好心态,浓厚的兴趣,科学的方法,刻苦学习,善于学习。

P38 5.如何面对压力?答:①保持湿度学习压力,有利于保持兴奋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

②克服过重的学习压力,以免造成过度紧张,焦虑,降低学习效率,影响真心健康。

P39 6.焦虑产生的原因?答:①与能力水平有关。

②与抱负水平有关。

③与竞争水平有关。

④与失败经历有关。

⑤与心理、生理状态有关。

P39 7.如何克服考试焦虑?答:①我们要把握好焦虑的“度”以使它维持在适度水平上。

②克服考试过度焦虑,关键是要对症下药,根据自己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等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控方法。

战胜挫折开拓进取明确:不同的人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不同的反应。

P43 1.创新的作用是什么?答:①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有助于克服困难和挫折。

②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可以挖掘我们的创造潜能。

③勇于创新是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必由之路。

P44 2.创新精神的作用(意义)?答:①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中内容。

②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③全社会,全民族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第四课学会合作P47 1.合作的含义、原因?答:含义:合作,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进行的一种活动,活动的结果不仅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对方。

原因:①合作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客观要求。

,社会分工的越细致,就越需要分工。

②生产的社会化使整个生产过程分为若干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环节,生产活动必须依靠全体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进行。

③分工使每个人只从事自己相对熟悉的生产工序,以便积累生产经验,缩短劳动时间。

④分工是合作的前提,分工要求合作,分工是合作的必然结果。

P48 2.合作的意义(作用)?答:①合作可以使人们,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增强团结。

②合作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的使用人力和资源,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③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

P49 3.为什么发展需要合作?答:①集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合作。

②地区的协调发展与共同繁荣需要合作。

③国家的发展与强大需要合作。

学会与人合作P52 1.学会与人合作的原则和技巧?答:①善于合作,必须做到合理分工、科学计划、合理安排、明确权责。

②善于合作,必须做到,有效指挥相互配合。

③善于合作,必须自觉承担责任和义务。

④善于合作,要做到相互沟通,真诚合作,妥善解决合作中不愉快的事情。

⑤善于合作,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共享合作成果。

正确对待和参与竞争明确:在社会生活中有合作也有竞争。

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竞争是现代社会突出的特征。

P56 1.竞争的含义?答:竞争,就是不同的个人和群体为了达到同一目标,按同一标准或准则与对方展开的竞赛和较量。

P56 2.竞争的性质?答:①正当竞争:在一定的道德准则和法律规范约束下,按同一标准,为了同一目的而展开的竞争,是凭借自己真实本领去获胜的。

②不正当竞争: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竞争中违背竞争的回则和法律法规,通过不正当手段如弄虚作假、损人利己、欺骗他人等手段去获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