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风雨中成长

在风雨中成长

在风雨中成长
未经风雨洗礼的花朵是不美丽的,未经“生存危机”的
动物是不强大的,未经历坎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在风雨中成长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青春的胜利》有感
未经风雨洗礼的花朵是不美丽的,未经“生存危机”的
动物是不强大的,未经历坎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洗礼过的
花儿,饱含晶莹的露珠;经历后的动物,仰天嚎叫;坎坷走
来的人生,更值得回忆。

在风雨中慢慢成长,这是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最深的感悟。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贫困工人家庭,父亲早逝。

他为生活所迫,10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

1923年至1924在乌克兰边境地区担任共青团的
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

由于长期参加艰苦斗争,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到1927年,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后
竟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终日卧床。

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并在病榻上开始了文学创作。

他用自己的革命经历作素材,以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和发展为
历史背景,以顽强的意志“写”下了这部成长篇小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一个寄托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情感的传奇
人物。

其实,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从小就生活在动荡不安
的年代,想反抗生活的残酷。

他从一个普通工人慢慢成长为
一名坚定、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老一代的培养下,
在革命的熔炉中百炼成钢。

他在那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是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

尽管,在他才二十几岁时,正是大
展才华时,他已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是,他从未放弃过
对生命的热爱、对革命的执著,他身上洋溢着的革命激情和
理想主义精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尤其是在《青春的胜利》这一章。

“这里是小镇的近郊……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
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
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看到这儿,我陷入
了沉思,一幕幕画面像电影重现般浮现在我的脑海:师长的
牺牲,勃鲁扎克一家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的付出,筑路过
程中的人员伤亡,克拉维切克的葬礼……战士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人民稳定、平和的生活环境。

这一切的美好,都是来
之不易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
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
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写给了世界上最壮
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坚强不屈的内
心独白曾感动了我千万次。

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永不认输、始终热情高涨的精神感动并鼓舞了我们每一个人。

整本书,全是朴实的文字,却记录下一个个充满激情、
令人回味无穷的瞬间,有时也让人心酸,让人难过,却让人
不知不觉融入其中。

他不是神圣,是真实存在过的人,我们
也一样。

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想给予它软弱的姿态,就必
须学会在风雨中成长,成为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