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光电成像系统..
所谓“浮置扩散”’是指在p型硅衬底表面用V族杂质扩散形成小块的n区域,
1. 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原理
(4) 电荷检测
电荷包输出过程: t1时刻 FD区电位变化量:VA t2时刻 t3时刻 t4时刻 t5时刻
QFD C
2.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将CCD电荷存储、电荷转移的概念与半导体的光电性质相结合,导致了 CCD 摄像器件的出现。
第5章 光电成像系统
本章内容 •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CCD器件)
• CCD器件的性能参数
• CCD器件的应用
1
•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CCD器件)
光源
光 信 号 传输介质
光 信 号 光学系统 (信号分析器)
光 信 号 光电摄像器件 (信号变换器)
信 号 显示器 噪 声
信 号 人眼 噪 声
物体 (信号源)
(a)单沟道传输结构
2.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1) 线阵CCD
线阵CCD分为双沟道传输与单沟道传输两种结构,两种结构的工作原理相仿,但 性能略有差别。 双沟道传输结构光敏单元在中间,其奇偶单元的信号电荷分别传送到上、下两列 移位寄存器后串行输出,最后合二为一,恢复信号电荷的原有顺序。这种方案的优点 是光敏单元有较高的封装密度,转移次数减少一半,可提高转移效率,改善图像传感 器性能。
背 景 噪 声
背 景 噪 声
光电成像系统的基本组成
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结构
演示
构成CCD的基本单元是 MOS(金属-氧化物-半导 体)电容器
电荷耦合器件(CCD)与其他器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以电荷为信号。 CCD的基本功能是电荷的存储和转移,CCD的工作过程就是电荷的产生、存储、 传输和检测的过程。
1. 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原理
(1) 电荷产生
光辐射
1. 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原理
(2) 电荷存储
构成CCD的基本单元是MOS电容器,MOS电容器能够存储电荷。
表面势 开启电压 耗尽层 深度耗尽状态
1. 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原理
(2) 电荷存储
表面势 势阱
1. 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原理
(2) 电荷存储
电荷耦合器件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结构分线阵CCD和面阵CCD; 按光谱分为可见光CCD、红外CCD、X光CCD和紫外CCD。 可见光CCD又可分为黑白CCD、彩色CCD和微光CCD
2.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1) 线阵CCD
演示
线阵CCD分为双沟道传输与单沟道传输两种结构,两种结构的工作原理相仿,但 性能略有差别。 单沟道传输用于低位数CCD传感器。它的光敏单元与CCD移位寄存器SR分开,用转 移栅控制光生信号电荷向移位寄存器转移,转移栅关闭时,光敏单元势阱收集光信号 电荷,经过一定的积分时间,形成与空间分布的光强信号对应的信号电荷图形。积分 周期结束时,转移栅打开,各光敏单元收集的信号电荷并行地转移到CCD移位寄存器 SR的响应单元内。转移栅关闭后,光敏单元开始对下一行图像信号进行积分。而已转 移到移位寄存器的上一行信号电荷,通过移位寄存器串行输出,如此重复上述过程。
两相时钟波形 电荷包的转移过程
1. 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原理
(4) 电荷检测
电荷输出结构有多种形式,如“电流输出”结构、“浮置扩散输出”结构
及“浮置栅输出”结构。其中“浮置扩散输出”结构应用最广泛。
“浮置扩散输出”原理结构: 输出结构包括输出栅OG、浮置扩散区FD、复 位栅R、复位漏RD以及输出场效应管T等。 当扩散区不被偏置,即处于浮置状态工作时,称作“浮置扩散区”。
(b)双沟道传输结构
2.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1) 线阵CCD
F1 6 OD 3 信号 输出 缓冲级 D13 D14 补偿 输出 缓冲级 D15
F2 19
OS
1
CCD移位寄存器 2 转移栅 2 D62 D63 S1 S2 S3 D73 D74
21 SH S2158 S2159 S2160 D64 ...
演示
2.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2) 面阵CCD
演示
帧转移结构由三部对组成;光敏区、 存储区、水平读出区。这三部分都是CCD结 构,在存储区及水平区上面均由铝层涵盖, 以实现光屏蔽;光敏区与存储区CCD的列数 及位数均相同,而且每一列是相互衔接的。 不同之处是光敏区面积略大于存储区,当 光积分时间到后.时钟A与B均以同一速度 快速驱动.将光敏区的一场信息转移到存 储区。然后,光敏区重新开始另一场的积 分;时钟A停止驱动,一相停在高电平,另 一相停在低电平。同时,转移到存储区的 光信号逐行向水平CCD转移,再由水平CCD 快速读出。光信号由存储区到水平CCD的转 移过程与行间转移面阵CCD相同。
1. 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原理
(3) 电荷转移 三相CCD结构及电荷转移
演示
在t1时刻,1高电位, 2 、3低电位。此时1电极下的表面势最大,势 阱最深。假设此时己有信号电荷(电子)注入.则电荷就被存储在1电极下的 势阱中。 在t2时刻…… 在t3合器件的基本原理
...
....
DOS 2
光电 .... 二极管
转移栅 1 CCD 移位寄存器 1
22 SS
2. 电荷耦合摄像器件的工作原理
(2) 面阵CCD
常见的面阵CCD摄像器件有两种:行间转移结构与帧转移结构。 行间转移结构采用光敏区与转移 区相间排列方式,相当于将若干个单 沟道传输的线阵CCD图像传感器按垂 直方向并排,再在垂直阵列的尽头设 置一条水平CCD,水平CCD的每一位与 垂直列CCD一一对应、相互衔接。在 器件工作时,每当水平CCD驱动一行 信息读完,就进入行消隐,在行消隐 期间,垂直CCD向上传输一次,即向 水平CCD转移一行信号电荷,然后, 水平CCD又开始新的一行信号读出, 以此循环,直至将整个一场信号读完, 进入场消隐。在场消隐期间,又将新 的一场光信号电荷从光敏区转移到各 自对应的垂直CCD中。然后,又开始 新一场信号的逐行读出。
演示
势阱的功能:存储信号电荷 暗电流 电荷耦合器件必须工作在瞬态和深度耗尽状态,才能存储电荷。
1. 电荷耦合器件的基本原理
(3) 电荷转移 完成电荷转移的CCD主要有两类结构形式:三相CCD结构和两相CCD结构 典型的三相CCD结构,三相CCD是由每三个栅为一组的间隔紧密的MOS结构组 成的阵列。每相隔两个栅的栅电极连接到同一驱动信号上,亦称时钟脉冲; 三相时钟脉冲的波形
(3) 电荷转移 两相CCD结构及电荷转移
图示为“阶梯氧化层”两相结构。每一相电极下的绝缘层为阶梯状,由此 形成的势阱也为阶梯状。 在t1时刻…… 在t2时刻…… 在t3时刻……
表面沟道器件,SCCD(Surface Channel CCD) 体内沟道器件,BCCD(Bulk or Buried Channel C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