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临床应用

免疫学临床应用


案例 疫苗接种(供PBL用)

钱浣纱,女,27岁,一年前结婚,早已腹部高耸,现 已进入临产期。常言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 虽然孕期千般辛苦,万般不易,总算要做妈妈了,一 想到这里,只有甜蜜和一丝紧张。早晨起床,浣纱感 到腹部阵痛,丈夫将她送入妇婴医院。医生检查后告 诉她的丈夫,孕妇已进入临产潜伏期,收住院,各项 检查正常。


晚上,浣纱被接入产房,丈夫在外面焦急地等待。产 房不时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使她的丈夫更加胡思乱想。 浣纱在产房经历大约2个小时痛苦的分娩过程,一个 生命终于降生了。护士清理口腔羊水和胎粪,拍打足 部,一声清脆的啼哭,似乎告诉人们他已经来到人间, 接受自然环境的选择。医生告诉她,是一个男孩。她 那痛苦的面容立刻呈现出幸福的微笑。护士通知她的 丈夫,您已经当爸爸了,是个男孩,母子平安。她的 丈夫连声道谢,心中想到我也当爸爸了,一种自豪感 和责任感油然而生。

原理:免疫原基因+质粒基因→转染宿主细胞→ 表达免疫原

优点:体内可持续表达,免疫效果好, 维持时间长。

缺点:其机制和安全性尚不完全清楚,
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④转基因植物疫苗 原理: 免疫原基因→转染植物细胞→表达免 疫原的食物

常用的植物有蕃茄、马铃薯、香蕉等。
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疫苗)注意事项
和加强作用)是疫苗接种的理论基础。免疫系统对感染病原的首次入侵
产生记忆作用,在相同病原体再次入侵时,产生更快和更强的应 答,称之为再次免疫应答。在一感染性疾病中存活的动物常不再 感染此病,这是因为它们的快速再次应答,也就是说它们对此病 产生了免疫。

一般而言,一个人出生6个月以后,必须面对生存环境中存在的病原生物的 残酷选择,接触一种病原生物就建立对该病原生物的免疫力,直到接触生存 环境中所有的病原生物,而且没有被选择淘汰,才算建立了完整的免疫力。 此后才能进入健康生长期。 接种疫苗就是安全地加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建立过程,减少感染性疾病对人 类健康的摧残和蹂躏,甚至夺去生命。
人工主动 免疫制品
1.灭活疫苗(死疫苗)
疫苗 2.减毒活疫苗
类毒素 新型疫苗 人工被动 免疫制品 抗毒素(动物血清) 人丙种球蛋白(人血浆和胎盘) 细胞因子与单克隆抗体
1、死疫苗(death vaccine)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病原微生物杀死或灭活而制成 如霍乱、百日咳、伤寒疫苗等 优点:安全,稳定,易保存 缺点:主要诱导体液免疫,不能通过内源性抗原呈递 途径诱导产生效应性CTL。 不能繁殖,需多次刺激 注射局部和全身反应严重
(3)常见制剂有那些?


人工自动免疫制剂为疫苗,疫苗有减毒活疫苗、 死疫苗、类毒素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工程 疫苗。目前研制DNA疫苗。 人工被动免疫制剂为抗体(按概念应限定在直 接发挥作用的抗体,不应该包括发挥间接作用 或暂不明确的免疫增强剂和过继免疫的细胞), 其中包括抗病毒血清、抗毒素血清和胎盘丙种 球蛋白等抗体。
3.疫苗接种:出生24小时后,在新生儿左上臂外侧皮下注 射BCG 0.05mg 第1次;右上臂外侧肌肉注射乙肝疫苗 30μg第1次。 7天后母子平安出院。登记户口时,父母才最后决定给孩 子取个很有意义的名字叫项前。



1个月,项前接种乙肝疫苗第2次;
2个月,口服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第1次;
血源性疫苗传染的可能性
(3)结合疫苗
细菌荚膜多糖—TIAg 免疫效果差 细菌荚膜多糖+白喉类毒素—TDAg 提高免疫效 果

(4)基因工程疫苗
原理:编码免疫原基因→载体→酵母菌、大肠杆菌体内 ↓ 体外培养,表达目的基因产物
①重组抗原疫苗


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抗原肽
(recombinant antigen vaccine)
1、我国儿童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程序是 怎样的?为何要多次接种? (6分)



答: 我国儿童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程序为:0、1、6月龄(1分)各接 种一针。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 诱导期 长 (0.5分) 短(0.5分) 体内维持时间 短 (0.5分) 长(0.5分) 抗体效价 低亲和力(0.5分) 高亲和力 (0.5分) 抗体类型 IgM为主(0.5分) IgG为主(0.5 分) 诱导所需抗原量 较多 (0.5分) 少量(0.5分) 经过多次接种,诱导机体产生再次应答,而获得很好的保护。
3个月,口服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第2次,接种百白破疫苗第1次; 4个月,口服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第3次,接种百白破疫苗第2次; 5个月,接种百白破疫苗第3次; 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第3次; 8个月,接种麻疹疫苗第1次; 2岁,接种百白破疫苗第4次; 4岁,口服三价脊髓灰质炎疫苗第4次; 5岁,接种BCG第2次、麻疹疫苗第2次;加强接种白喉破伤风二联 (或百白破)疫苗。
免疫学临床应用
第一节、免疫学防治 一、免疫预防
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 : 1、自然免疫: 自然主动免疫(感染病原体后) 自然被动免疫(经胎盘、乳汁获得抗体)
2、人工免疫:人为获得 人工主动免疫(也称预防接种) 人工被动免疫
区别点 接种物 免疫出现时间 免疫力维持时间 用途
人 工 自 动 免 疫和人 工 被 动 免 疫的比较 人工自动免疫 人工被动免疫 疫苗,类毒素 抗体(抗毒素,丙球) 慢,1-4 周 快,立即 长(数月---数年) 较短(2 周---数周) 主要用于预防 多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活疫苗 弱毒或无毒的病原微生物 量小,1 次 不易保存,4 度数周失效 较好,维持 1-5 年或更长
不良反应:
重,发热、局部或全身反应

3、类毒素(Toxid)

细菌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使其毒 性减弱而保留其免疫原性。 白百破: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杆菌死疫苗+ 破伤风类毒素

4.新型疫苗


医护人员忙着为新生儿进行常规处置和检查。
1、处置 结扎剪断脐带,消毒;擦净手足胎脂,在病例上 留下自己特有的足纹和指纹。

2、查体 母亲姓名,钱浣纱;性别,男;体重4.12 Kg; 出生时间,1996年4月6日22时。发育正常,四肢活动良 好,皮肤红润,巩膜无黄染;心率120次/min,呼吸42次 /min,血压9.4/6.8Kpa,偶有咳嗽。

(1)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提取有效免疫原成分,去除无关或有害成分 如提取乙肝表面抗原--乙肝亚单位疫苗 优点:免疫效果高,不良反应少
(2)合成肽疫苗
(synthetic peptide vaccine)
人工合成肽 + 载体 + 佐剂---制成的疫
苗。如乙肝病毒多肽疫苗 优点:无需培养微生物,可大量生产,无
优点:不含活的病原体和病毒核酸,安全有效,
成本低廉。如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重组疫苗。
•②重组载体疫苗(recombinant vector vaccine)
基因工程方法制备活疫苗
原理:抗原基因+活的载体(病毒)--导入 宿主细胞,随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繁殖,目 的基因表达 载体:痘苗病毒

③ DNA 疫苗(DNA Vaccine)





1. 接种对象:凡免疫力差、与病原体接触机会多、 疾病危害大、流行地区易感者。 2.接种疫苗种类、剂量、次数、年龄和间隔时间 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 3.接种途径:皮内、皮下、皮上划痕、肌肉、喷 雾吸入、口服 4.接种后反应:24h内局部红肿、疼痛、淋巴结大; 全身发热、头痛、恶心,数天恢复。 5.禁忌症:高热、急性传染病、严重心血管病、 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2)人工免疫有几种类型? 一是人工自动(主动)免疫,就是应用抗原进行人工接种, 使机体自己建立免疫力,达到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目的,免疫 力维持时间较长; 二是人工被动免疫,主要应用抗体注入机体中,以快速发挥 紧急预防和治疗作用,免疫力维持时间较短,仅是抗体IgG 的半衰期。由于目前所用的大部分抗体为动物血清,与人类 抗体的同源性较小,应用时要注意超敏反应的发生(用前要 试敏)。
二、免疫治疗
免疫增强疗法: 免疫抑制疗法: 感染、肿瘤、免疫缺陷 超敏反应、自身免疫病、 移植排斥
自学内容如下:
1、免疫诊断的原理:由于抗原与抗体在体外能特异性 结合,用已知的抗原来检测未知的抗体,或用已知的 抗体来检测未知的抗原。 抗原与抗体在体外结合的反应又称血清学反应或 血清学实验。(临床多用血清标本,因抗体在此) 2、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3、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4、常用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 ELISA法

(4)怎样确定接种对象和时间? 接种对象分两种人群:①普通人群,如对项前的 免疫计划接种;②特殊人群,如特殊疫区的人群 接种预防该传染病的疫苗;与牧业有关的人群接 种人畜共患的病原生物疫苗;解放军将士接种破 伤风类毒素等。同时,还要有时间上的合理选择。

2、疫苗接种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疫苗接种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上,只有适应性免疫应答才有 免疫记忆作用。也就是说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规律(再次免疫应答的快速反应

3、疫苗接种应注意什么?

疫苗接种应注意:①先天性细胞免疫缺陷的患儿不能接种 的活疫苗(为减毒的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先天性B细胞 免疫缺陷的患儿不能接种死疫苗(死疫苗主要刺激体液免 疫应答);联合免疫缺陷的患儿不能接种任何疫苗。②发 烧者不能接种。③感染者不能接种。④严重皮肤病未愈者 不能接种。⑤慢性疾病者不能接种,如糖尿病、高血压、 肾病以及自身免疫病疾病等。当然,例外总是有的,如自 身疫苗治疗局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速发性变态反 应等也可以应用抗原(本质相同,剂量不同,接种疫苗剂 量要偏大,诱导免疫耐受剂量要偏小)诱导免疫耐受,达 到治疗的目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