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想品德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

思想品德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

思想品德培养核心素养的途径
∙古来有言“学习先学做人”,一个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他自身的素质上,其次才是他各方面的专业能力。

因此,学生的思想教育应该受到足够的重视。

所谓培养“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知识、学习状态,情感变化的综合培养过程,它涉及个人发展的方方面面,最主要的是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创新发展的要求。

“核心素养”将影响到学生未来工作的方方面面,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也会影响到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养成。

而初中又是学生系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
∙初中的学生对教师的行为有很强的模仿性,他们尊重自己的教师,学习教师的行为习惯;另外,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
影响到授课的好坏,影响到学生的学习
热情。

如果教师自身素质打下,一方面
会从行为上直接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
不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由于本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欠佳,讲授
时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能够使
学生信服。

长期下去,学生对这门课首
先会产生厌学和抵触的心理,在学习时
不愿积极配合,使学习基本内容都十分
困难,更难以培养核心素养。

因此,教
师应当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以身作则,树立好标杆。

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道德与法治》时,如果教师对法治知识的掌握不
是非常扎实,授课时就会非常吃力,讲
解不够清晰透彻,关键部分模棱两可,
导致学生对法治的理解和掌握也十分欠缺,容易在以后的学习中出现漏洞给后
续法律方面知识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严重时甚至出现误导学生,灌输错误概
念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的自身素质不高,在授课时教育学生爱护公共物品、尊老爱幼、孝敬长辈,结果自己却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苛责父母,随意损坏公共物品,这样的行为会使模仿力极强的中学生“有样学样”,从而形成不好的行为习惯。

并且教师言行不一,授课内容与平日作为背道而驰,这会使分辨力还不是很强的中学生无法判定教师与书本所讲谁对谁错,更削弱了学生对这门课的信心。

教师是学生茫茫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的灯塔和指示灯,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培养是养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先决条件。

∙二、采用创新式课堂教学
∙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无感,核心素养的培养就更是天方夜谭,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很大一方面原因是由这门课的特点所决定的。

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很多都是一段一段的文字叙述,道德要求、法治
要求、小康社会的概念、生命的价值等等,学生缺乏对这些概念的直观性的认识,一味的将书本内容复述给学生听,
学生出现昏昏欲睡的情况其实是很正常的。

针对这些情况,我提出了一种创新
式的课堂教学方法。

∙例如在学习《心中要有杆“秤”——追求公平》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告
诉学生:“你们应该树立公平意识,要求
别人公平对待自己的同时也要公平对待
别人……”这样照本宣科的念给学生实际
上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学生也容易睡着,这时候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准备一些糖果,在课堂上给学生分发,有的学生发5颗,有的学生一颗也没有。

然后问问学生对
于教师发给他们的糖果有什么意见,这
时肯定有学生觉得不公平。

这样教师就
以一个合理的情景将本课的主题引入进来,并且学生的映像也会非常深刻。

∙三、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古有“孟母三迁”,可见古人就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

校园环境对学生有着十
分重要的熏陶作用。

尤其是校园文化的
影响,更是重中之重。

学校的整体氛围
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外围环境,学生
置身于一个文化素养深厚、环境优美、
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之下,这些积极的因素就会规范学生的行为。

比如,一个学生穿着不得体或者随地吐痰,校园里其他学生都是穿着合适、行
为规范,那么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想要做
出譬如随地吐痰的不好行为时,会受到
大环境的影响和同学异样的眼光,羞耻
心会使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反思,继
而受到良心谴责,再加之教师的适时教导,学生就会认识自己的错误,并且在
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同样的问题也会劝阻,环环相扣的传承下去,为更多的人敲响
警钟。

进而从宏观上教导学生,规范行
为,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核心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