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救助政策配置方法(参考)

救助政策配置方法(参考)

1.1.1救助政策配置救助政策配置,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来配置自动计算救助金的政策公式。

系统针对每个业务提供了配置的基本模板,以供参考。

初始进入救助政策配置时,基本的政策配置系统已初始化。

如有本地区设置与初始化的不同或有更多的政策需求,可根据需求进行新增等。

以“城市低保”为例,在左侧业务配置树中右键单击城市低保,再单击右侧菜单中的救助政策配置,如下图: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1救助政策配置操作页面注意:1)上图中的救助政策仅供参考,可能会与初始化的救助政策不一致,具体详见系统。

2)需要配置救助政策的救助业务,其右键菜单中“救助政策配置”项才可点击。

救助政策的编辑,系统提供两种模式,普通模式和高级模式,下面详细说明。

1.1.1.1普通模式普通模式,只需配置人员通过选择条件、设定值等操作即可完成救助政策的配置。

更复杂的需要通过高级模式来进行配置。

注意:只针对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两个业务,且“规则类型”选择为扩展规则、普通规则的政策适用,其他情况下不支持普通模式的使用。

单击按钮,弹出新增救助政策窗口,单击,如下图(以城市低保为例):图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

-2新增救助政策页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填写后,系统会根据选择的条件及救助金的计算关系,自动生成中文公式。

单击保存按钮,新增救助政策保存成功。

新增的政策要启用后才可使用。

注意:1)计算方式选择“个人”,则普通模式中会显示为“人员分类救助类别”;计算方式选择“家庭”,则普通模式中会显示为“家庭分类救助类别”;2)“人员分类施救助类别”、“家庭分类救助类别”的码表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扩展。

1.1.1.2高级模式高级模式,要求配置人员熟悉用“如果…,那么…”的逻辑语言,来完成各种情况的救助政策制定。

同时,系统还提供了各个业务政策的基础模板,可直接使用,也可引用后再做修改。

下图:单击,显示救助政策模板界面,可直接选择使用救助政策。

救助政策的基本公式说明如下:下面就对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及城市医疗救助的实际救助政策分别进行举例讲解。

1.1.1.2.1城市低保对于城市低保的基本救助政策(也可称差额救助政策)系统已默认,如满足本区县的需求,无需修改。

下面将针对各种分类施保政策进行详细举例说明。

输入救助政策名称、“关系类型”选择就高原则、“计算方式”选择个人或家庭、“规则类型”选择扩展规则举例一:针对“七十岁及以上”老人,分类救助救助金是在低保标准基础上上浮30%。

针对该救助政策的计算公示如下:举例二:针对“重残”人员,分类救助救助金是在差额救助金的基础上上浮30%。

针对该救助政策的计算公示如下:举例三:针对“重病”人员,分类施保救助金是固定金额,为50元。

针对该救助政策的计算公式如下:说明:1)“年龄,残疾等级,城市低保分类救助金,城市低保标准”等都叫规则要素,但又分别属于不同的分类。

年龄、残疾等级属于“人员”分类,城市低保分类救助金属于“救助项目”分类,而城市低保标准属于“救助标准”分类。

详细分类请参考系统;2)如条件中的规则要素在系统中录入时是选择类型,则【规则要素的值】一定要用英文下的双引号扩起来,如“残疾等级等于"一级残疾"”;如是输入类型,则直接填写无需引号。

如“年龄大于等于70”;3)【规则要素的值】中,英文双引号中不能存在空格。

错误的格式如“残疾等级等于" 一级残疾"”;正确的格式为“残疾等级等于"一级残疾"”;4)条件中【判断】,如果是等于的话,只能选择“等于”,而不能选择“=”;5)“四舍五入”:如救助政策的救助金计算中(如举例二)出现四舍五入,请按下面的方法使用。

正确的使用格式为“四舍五入(,)”,下面分别介绍括号内逗号前后内容要填写什么。

四舍五入(【各种救助金计算的公式】,【该处填写数字,一般为0或2,表示对计算出来的救助金进行四舍五入。

0代表不保留小数位数,2代表保留两位小数位数】)。

1.1.1.2.2农村低保对于农村低保的基本救助政策(也可称差额救助政策)系统已默认,如满足本区县的需求,无需修改。

然后再自行添加相应的分类施保政策,可参考城市低保的例子。

而实际工作中,很多地方对于农村低保均是对家庭进行分档,然后再按照分档对每个救助对象给予固定金额的救助,下面将针对分档的情况,详细说明政策的配置。

第一步:根据本地区实际分档情况,需要在“系统管理—>码表管理”中对“家庭分类救助类别”的码表值扩展出“一档、二档、三档(也可能是A类、B 类、C类)”等,并启用。

第二步:回到农村低保救助政策配置页面,将系统默认的差额救助政策注销。

第三步:再将三个分档政策添加并启用即可。

政策配置如下:输入救助政策名称、“关系类型”选择就高原则、“计算方式”选择个人、“规则类型”选择普通规则。

注意:在录入申请家庭信息时,“家庭分类救助类别”字段必须选择,并且只有选择“一档、二档或三档”时,系统才能根据选择的分档情况,按照政策的配置自动计算该家庭救助金。

如未选择或选择成其他选项,则系统会提示错误信息,无法计算救助金。

1.1.1.2.3农村五保对于农村五保的分散供养、集中供养两个基本救助政策系统已默认,系统默认的政策没有收入的判断,只判断供养方式是分散供养还是集中供养,然后按照各自标准给予全额救助。

如满足本区县的需求,无需修改。

在实际工作中,已经有地区实行按收入给予五保对象差额救助的方式。

下面看看如何进行配置。

第一步:将系统默认的两个全额救助政策注销。

第二步:再分别新增两个政策并启用即可。

政策配置如下:输入救助政策名称、“关系类型”选择就高原则、“计算方式”选择个人、“规则类型”选择普通规则。

注:针对五保对象按收入给予救助金的公式,没有考虑有分类施保的情况。

1.1.1.2.4城乡医疗医疗救助的政策,各地方差异很大,而且有些地方的救助政策相对复杂,所以对于配置医疗政策,建议在“规则模板”中使用与本地相似的模板,然后在模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

对于模板里的政策,均是从各地搜集的正在使用的救助政策,会不断的完善,以系统提供的模板为准。

城乡医疗,只需配一个或多个“就高原则或并存原则”的救助政策即可。

下面列举两个例子,举例一是根据政策描述配置公式,举例二是在系统提供的政策模板基础上进行配置。

举例一:医疗救助政策为:按救助对象个人自付部分的50%给予救助,并且年封顶线是15000元。

先分析政策:首先判断救助对象已经享受的住院救助金额是否超过封顶线,没有超过的才可以享受。

第二步计算出救助金额,比较救助金额是否已超过限额,若没超过则按计算结果享受,否则享受剩余限额的救助金。

现在我们看如何在系统中配置这条政策:单击新增按钮,进入新增页面,输入基本信息。

在“救助政策”名称栏中录入名称,关系类型选择“就高原则”。

右侧的方形编辑框就是编辑公式的地方,可以录入文字,但是不能随意输入,需严格按照格式录入,为避免出错,建议尽量使用中间的操作符按键和左边的规则要素,来完成公式编辑。

配置步骤如下:第一步,我们先设置条件语句,首先判断该救助对象的本年度已享受累计救助金额是否超过年封顶线,如超过,此次救助金为零,如未超过,按救助比例进行计算。

录入条件语句:“如果,小括号,住院累计救助额,小于15000,小括号”,再录入“那么”,并在后面录入大括号,大括号里面将录入给予救助的公式,即可以救助情况。

再录入“否则”及大括号,在大括号中录入公式:城市住院报销救助金=0和分号,即不给予救助的情况。

语句中的“如果,那么、括号小于号”等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单击操作符按键,住院累计救助金额等规则元素名字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单击左侧规则要素列表中相应要素名称或值域。

第二步,计算出救助金额,比较救助金额是否已超过限额。

在“那么”后面的大括号里,录入“如果,小括号,那么,大括号,否则,大括号”,在“如果“后面的小括号内录入:“(可报销医疗金额-医保报销金额-商保报销金额-医疗减免金额)×0.5 小于(15000-住院累计救助额),此部分用户需要按当地实际计算公式录入,例如如果不需要考虑商业保险,则公式中不需要减去商报报销金额”。

在“那么”后面的大括号里录入:“城市住院报销救助金=(可报销医疗金额-医保报销金额-商报报销金额-医疗减免金额)×0.5;”,即按计算结果享受救助金。

在“否则”后面的大括号里录入:“城市住院报销救助金=15000-住院累计救助额;”,即享受剩余限额的救助金。

最终政策配置出来如下:举例二:医疗救助政策为,如果救助对象为城市低保对象,则按救助对象个人自付部分的50%给予救助,并且年封顶线是15000元。

如果不是城市低保对象,则按救助对象个人自付部分的40%给予救助,并且年封顶线是10000元。

先分析政策:条件一:需要判断是否城市低保对象;条件二:需要判断是否超过封顶线,结论是按50%或40%给予救助。

现在我们看如何利用规则模版在系统中配置这条政策:单击新增按钮,进入新增页面,输入基本信息。

单击规则模板按钮,显示救助政策模板页面,在系统提供的模板中选择一个适合的模板,说明里描述该该模版代表的政策是:按救助对象个人自付部分的50%给予救助,并且年封顶线是15000元,我们需要再模版基础上增加一个是否低保对象的判断。

单击“使用此政策”按钮,公式会自动显示在公式编辑栏中。

在如果后面的小括号内增加是否低保对象的条件判断,单击“并且”按键,单击左侧规则要素,单击人员,单击人员类别,单击“等于”按键,单击引号按键,单击规则要素人员类别下的城市低保对象,单击引号按键。

此部分配置的是低保对象的救助金计算公式,我们还需要配置非低保对象的救助金计算公式。

选中编辑框中所有内容,点击右键,单击复制,在下面空白行单击右键,点击粘贴。

将如果后面小括号中的“等于”改成“不等于”,将15000改成10000,将0.5改成0.4。

即完成了公式的编写。

单击保存按钮,政策配置完成。

最终政策配置出来如下:注意:1)计算方式:按“个人”计算,则每个满足救助政策的人员均会有待遇信息(如下图所示);按“家庭”计算,则满足该政策后,该救助金只记在申请人一个人身上;2)救助政策名称:需要用简明扼要的词语说明该政策,该名称会在业务办理页面显示的,让办理人员一目了然的知道该人员符合哪个政策计算出来的救助金(如下图所示);3)城市低保:只需配一个“个人、基本规则、并存原则”的差额救助政策,以及多个“个人或家庭、扩展规则、就高原则或并存”的分类救助政策(如重病、重残或在读高中生等)即可;4)农村低保:政策配置分两种情况,补差计算(配置与城市低保一致)、或分档计算。

按分档计算,只需配多个“个人、普通规则、就高原则”的分档救助政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