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1.第一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人是Robert Hook(英数理家).2.第一个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活细胞的人是Leeuwenhook.3.细胞学说是谁建立的4.谁提出了染色体遗传理论and .5.谁创立了基因学说.6.谁最早证实了DNA为遗传物质7.谁提出了操纵子学说.8.克隆羊多莉是哪年由谁创造出的1997年9.人类基因组计划何时启动,何时成功1990年;2000年10.什么是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受精卵来源细胞产生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功能等方面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11.细胞生物学研究与医学有哪些联系(1)人类生命来自受精卵,以细胞为基础,细胞正常结构损伤与功能紊乱,导致疾病;(2)细胞生物学的深入研究,能更深入阐明各种疾病的机制,以及找到有效治疗手段;(3)细胞生物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为学习其他医学课程打下基础,培养科研思维。
第二章细胞的概念与分子基础1.体积最小的完整生命是什么支原体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共有哪些区别3.生命的主要四种元素是什么C、H、O、N4.有机小分子主要有哪几种单糖、脂肪酸、氨基酸、核苷酸5.单糖聚合成多糖,通过什么键糖苷键6.碱基与核糖形成核苷时,通过什么键糖苷键(核糖1C位)7.核苷酸聚合成核酸时,通过什么键磷酸二酯键(核糖3C位和5C位)的双螺旋结构是怎样的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
9.什么是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 G≡C与DNA的相同与不同处有哪些相同处: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不同处:U替代T;戊糖的核糖2C不脱氧。
11.真核生物的mRNA特征结构有哪些5’端有帽子结构——7-甲基三磷酸鸟苷,3’端有多聚腺苷酸尾巴Poly A占细胞内总RNA的百分比是80%~90%13.真核生物的核糖体的rRNA有哪些5S、、28S、18S14.原核生物的核糖体的rRNA有哪些5S、23S、16S占核糖体的总重量的百分比是60%的结构特点有哪些,有什么功能结构特点:部分折叠成双链,结构呈三叶草形;功能:转运氨基酸到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的数量、分布和功能数量:不及总RNA的1%,每个细胞有约100~200万个。
分布:真核细胞核内。
功能:参与基因转录产物的加工。
18.成熟miRNA有多大,由什么酶加工成熟长21~25nt的非编码RNA,前体70~90nt。
Dicer酶。
19.成熟miRNA在哪里,有什么功能细胞核与细胞质;基因表达调节。
20.核酶最早在什么生物中发现有什么特点四膜虫;核酶是RNA分子,底物也是RNA分子,通过与序列特异性的靶RNA 分子配对,而发挥作用。
21.氨基酸之间缩合成什么键,形成肽链肽键。
2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至四级结构各是什么一级结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某一段肽链的空间结构,是由于肽链氨基酸残基之间有规则形成氢键的结构,包括α-螺旋和β-折叠片。
三级结构:指肽链不同区域的氨基酸侧链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肽链折叠。
主要化学键: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
四级结构:两条以上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形成的多聚体。
每条具有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则称为此蛋白质的亚基。
23.维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至四级结构各需要什么键一级结构:肽键。
二级结构:氢键。
三级结构:氢键、离子键、疏水作用和范德华力。
四级结构:非共价键。
24.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各有哪些酸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碱性氨基酸: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
25.蛋白质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各由什么酶催化,由什么分子提供磷酸基团磷酸化由蛋白激酶催化,去磷酸化由蛋白质磷酸酶催化去磷酸化。
由ATP末端的一个磷酸基团共价连接。
结合蛋白有什么特点,功能是什么其活性受控于与GTP还是GDP的结合;与GTP结合有活性,与GDP 结合无活性。
GTP结合蛋白的活化与去活化跟信息传递有关。
27.酶的三大特性是什么催化效率极高、高度专一性、高度不稳定性。
28.什么是寡糖它的主要存在形式和定位细胞中分布大量线性大分子和分支大分子的糖类,其中短链为寡糖,是由许多不同单糖分子组成的非重复短链,通常与蛋白质或脂质连接在一起,形成细胞表面的一部分。
29.糖链与肽链的连接方式主要有哪两种(1)N-糖肽键:指糖碳原子上的羟基,与肽链的天冬酰胺残基上的酰胺基,脱水形成的糖苷键。
(2)O-糖肽键:指糖碳原子上的羟基,与肽链的氨基酸残基(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羟赖氨酸、羟脯氨酸)的羟基,脱水形成的糖苷键。
30.哺乳类主要的糖脂类型是鞘糖脂。
31.细胞表面的寡糖链的主要作用是在构成细胞抗原、细胞识别、细胞粘附、信息传递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第四章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1.构成细胞膜的脂类有哪三种磷脂、胆固醇、糖脂。
2.磷脂分为哪两种甘油磷脂、鞘磷脂。
3.哪一种磷脂在神经细胞含量多,其他细胞含量少鞘磷脂。
4.胆固醇分子对膜的流动性有何影响胆固醇分子调节膜的流动性和加强膜的稳定性,没有胆固醇,细胞膜会解体。
5.动物细胞膜的糖脂由何磷脂衍生而来鞘氨醇。
6.膜功能的活跃与否跟什么成分的含量密切相关膜蛋白。
7.根据与脂双层结合方式,膜蛋白可分为哪三类内在膜蛋白、外在膜蛋白、脂锚定蛋白。
8.内在膜蛋白的跨膜区,通常是哪类氨基酸残基构成的什么结构跨膜结构域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形成α-螺旋(长度约3nm),其外部疏水侧链通过范德华力与脂双层分子脂肪酸链(厚度约)相互作用,这样就把蛋白质封闭在膜的脂壁中。
这种α-螺旋可能是多数跨膜蛋白共同的结构特征。
9.外在膜蛋白通过什么键附着膜脂或膜蛋白非共价键。
10.脂锚定蛋白在膜两侧以什么键结合于什么分子共价键。
11.膜糖链的唾液酸残基,在细胞外表面形成什么电荷净负电荷。
12.膜的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哪三点(1)膜脂的不对称性:脂双层的膜脂分布不对称,在含量、比例上有差异;(2)膜蛋白的不对称性:各种膜蛋白在质膜中有特定位置,分布绝对不对称;酶和受体多分布于质膜的外侧面,而腺苷酸环化酶定位内侧面;(3)膜糖的不对称性:糖脂、糖蛋白的寡糖链只分布于质膜外表面,而内膜系统的寡糖链只分布于膜腔内表面。
13.膜脂分子能进行哪些运动在相变温度以上,膜脂分子可进行如下5种运动:(1)侧向扩散运动:脂质分子间交换分子;107次/秒;主要运动方式。
(2)翻转运动:从脂双层一层翻转到另一层,需要翻转酶,在内质网发生。
(3)旋转运动:膜脂分子自旋运动。
(4)伸缩振荡运动:脂肪酸链伸缩最快,甘油骨架次之,亲水头部最慢,显示膜的流动梯度。
(5)烃链的旋转异构运动:烃链沿C-C自由旋转,产生旋转异构体;低温时,烃链呈反式构象;温度升高,歪扭构象增多,烃链流动性高。
PS:脂双分子层既有有序的固定性,又有液体的流动性——液晶态。
正常体温下,膜呈液晶态;当温度下降到临界温度(膜的相变温度),膜脂转为晶态。
14.影响膜脂的流动性的因素有哪些(1)脂肪酸链的饱和程度:饱和脂肪酸链排列紧密,流动性小,相变温度高;不饱和脂肪酸则相反。
温度下降时,细胞的饱和酶催化单键去饱和为双键,产生含两个不饱和脂肪酸链的磷脂分子,增强膜的流动性。
(2)脂肪酸链的长短:脂肪酸链短,相互作用弱,流动性大,相变温度低;脂肪酸链长则反之。
(3)胆固醇的双重调节作用:相变温度以上时,胆固醇的固醇环结合部分烃链,限制膜的流动性;相变温度以上时,胆固醇隔开磷脂分子,干扰晶态形成,防止低温时膜流动性的突然降低。
(4)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哺乳类,卵磷脂+鞘磷脂占膜脂的50%;卵磷脂不饱和程度高,流动性大,而鞘磷脂相反;随着衰老,细胞膜中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下降,流动性也随之下降。
(5)膜蛋白的影响:膜蛋白插入脂双层,使周围膜脂分子不能活动,嵌入蛋白越多,膜脂的流动性越差。
此外,膜脂的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离子强度、金属离子等可影响膜脂的流动性。
15.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内容是什么磷脂双层构成膜的连续主题;强调球形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分子层内;膜是一种动态的、不对称的具有流动性特点的结构。
16.脂筏模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各是什么主要内容:脂双层中由特殊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微区,富含胆固醇和鞘脂类,聚集特定种类膜蛋白;此膜区较厚,称“脂筏”,其周围富含不饱和磷脂,流动性较高。
特点:许多蛋白聚集在脂筏内,便于相互作用;脂筏提供有利于蛋白质变构的环境,形成有效构象。
功能:参与信号转导、受体介导内吞作用、胆固醇代谢运输等。
17.膜转运蛋白分为哪两类载体蛋白、通道蛋白。
18.哪些溶质能简单扩散到膜另一侧水、非极性小分子。
19.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主要区别是什么被动扩散不需要运输蛋白协助,顺浓度梯度——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扩散,不消耗能量。
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浓度梯度转运溶质,需要载体蛋白参与,还需要消耗能量;即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进行逆浓度梯度的转运。
20.离子通道的四个特点是什么(1)只介导被动运输,溶质从膜的高浓度一侧自由扩散到低浓度一侧;(2)离子通道对被转运离子的大小所带电荷有高度选择性;(3)转运效率高,通道允许106~108个特定离子/秒通过,比最快效率的载体蛋白高1000倍;(4)离子通道不是持续开放,有开和关两种构象,受信号调控。
21.易化扩散的特点是什么哪些物质易化扩散入膜易化扩散:非脂溶性小分子不能简单扩散入膜,在载体蛋白介导下,不消耗代谢能量,顺物质浓度梯度/电化学梯度进行转运,称“易化扩散”。
特点:转运特异性强,速率非常快。
非脂溶性/亲水性小分子,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代谢物等。
22.动物细胞哪种离子泵耗掉1/3的ATPNa+-K+泵。
+-K+泵消耗1分子ATP,怎样转运多少Na+和K+输出3个Na+,转入2个K+。
24.肌细胞内什么细胞器是Ca2+储存场所肌浆网(即肌细胞特化的内质网)。
25.什么是协同运输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间接消耗ATP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26.参与葡萄糖同向运输的载体蛋白是什么Na+/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
27.调节细胞内pH的有哪些离子载体蛋白Na+ H+交换载体、Cl--HCO3-交换器。
28.主动运输有哪三个特点(1)逆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2)消耗能量,直接水解ATP或离子电化学梯度提供能量;(3)膜上特异性载体蛋白介导,载体特异结合转运溶质,载体构象可变。
29.胞吞胞吐是被动运输还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
30.哪一种胞吞作用帮助清除死亡细胞吞噬作用。
31.什么是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有什么特点细胞通过受体的介导,摄取细胞外专一性蛋白质或其它化合物的过程。
是细胞选择性、高效性摄取细胞外大分子物质的方式,可特异性射入胞外含量很低的成分,比胞饮作用内化效率高100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