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例题、习题附标准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专题复习(例题、习题附标准答案)

初三化学(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前预习】
1.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总是在不停地。

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在固体、液体中微粒间的距离,在气体物质中,微粒间的距离,所以物质比较容易被压缩, 物质不易被压缩。

【课堂练习】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放到水中不见了,说明蔗糖以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了水中
B.从远处就能闻到香醋的气味,是因为醋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C.湿衣服晒干了,说明衣服上的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
D.水结冰后,冰中微粒间的距离比液态水中微粒间的距离小
4.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
A、微粒的质量发生变化B、微粒的大小发生变化
C、微粒间的空隙发生变化
D、微粒处在静止还是运动状态
5.纯净物是由(相同的、不同的)微粒构成的,不同种微粒构成的物质是。

6.水受热蒸发和水通电分解分别发生了变化和变化。

水受热蒸发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水通电分解时,构成水的微粒(发生、没有发生)变化。

【课后测试】
一、填空题
8.把固体碘密封在一根约长10cm的玻璃管内,用酒精灯微热有固体碘的一端,可观察到的现象为,这是因为。

9.应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⑴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所得混合物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100mL,
由此可说明;
⑵医院里充满了酒精味,这是因为;
⑶在盛有50mL水的试管里,加入一小颗高锰酸钾晶体,观察到溶液 ,
这是由于 ;
⑷在夏季,充足气的自行车胎在行驶过程中容易爆胎,这是因为。

10.用微粒的观点说明:物体固、液、气三态的密度不同。

三、简答题
11.如右图,做氨分子运动实验时,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

(1)用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可观察到的
滤纸条酚酞试剂棉花现象
是。

(2)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
(3)某同学在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的颜色没有改变,而试管口的棉花却变色了,发生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配制1:2体积比的酒精溶液时,分工为:甲同学量取50mL酒精,乙同学量取100mL水,丙同学将两份液体充分混合并量出所得液体的体积为146mL。

对此,甲同学认为可能有人少量了液体,乙同学认为可能在读数时有误差,丙同学则认为三人用的量筒可能有质量问题。

对此,你的评价是:
四、探究题
13.取气密性良好的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
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如图),哪一
支针筒内的物质容易被压缩?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请你再举出可以用
这种原因解释的一个实例来。

11课时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课前预习】ﻩ
1.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和。

如金刚石由(填分子、原子、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由构成的,水是由构成的。

2.关于液态氧与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②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③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④它们是不同的两种物质
A.①③
B.②④
C. ①④D.①②④
3.下列有关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C.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
【课堂练习】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因为固体物质分子间的空隙较小,所以水结成冰后,水分子间的空隙变小了()
(2)氯化钠是由氯原子和钠原子构成的()
(3)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
(4)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5.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