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震潮同志的几个小故事顾震潮教授是我国有威望、有贡献的大气物理学家,他在中国气象事业上的功绩,已有陶诗言、王昂生、黄美元撰文《中国气象界的功臣——顾震潮教授》1,和陈洪鹗、许瑛写的《中国大气物理学的开路先锋——顾震潮》2永载史册。
其功绩至深至重,令我们永远感佩、永远难忘。
即将到来的3月27日是顾震潮的祭日,此时,回忆些他生前的点点滴滴、看看他是多么无私无畏、多么与人为善、多么极富爱心,对寄托哀思、对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也许会有些好处。
离休老同志特写此文供大家参考。
一、孝敬母亲顾震潮(以下简称顾)的父亲顾执中是旧社会的有名记者,母亲没有文化,父母因此在顾还念书的时候就离了婚。
顾对此极不赞成,无奈他改变不了这个现实。
怎么办呢?他选择了母亲弱势一方,和母亲、妹妹一起搬出另过。
他不仅同情母亲还热爱母亲,他要让母亲改变环境、慢慢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并下决心靠自己的力量、用自己对母亲的爱让她幸福欢度余生。
母子三人另过自然难免手头拮据,免不了母亲要做些手工赚钱,他感觉母亲不容易就主动帮她做活,自己也打工赚些钱给母亲,就这样和母亲相依为命。
解放后他有了工作、衣食无愁更好好自己孝养母亲。
母亲是全家的至亲至重。
在他影响下,全家都对老人家特别孝敬。
吃、穿、住、用都先考虑妈妈,什么时候和妈妈说话都是语调亲切、特别注意让老人家欢心。
每次发薪都给老人一份,她没什么用处就自己收着。
每次出差回来都先到母亲的房间,高高兴兴地叫妈妈、和妈妈说这说那,总之他是想尽办法让妈妈欢心。
在他的孝心奉养下,老人家忘却伤痛,在天伦之乐中、身心健康活了八十多岁(解放后又活了三十多年),比他本人谢世还晚十来年。
二、热爱祖国顾是1947年去瑞典从师罗斯贝攻读气象博士学位的。
当时国内还在进行解放战争,国民党反动派还未被彻底打倒。
身边有他爱人周桂棣同志(以下简称周)和他在一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反动派被打倒了、新中国成立了、我们国家可以好好建设了、他和全国人民一样特别高兴激动,赶紧策划开庆祝会。
于是张罗场地、准备国旗。
前一项好办,有老华侨腾出的给他们住的大房屋做会场就行了,可国旗就难了,他没见过呀,那里也没有,怎么办呢?就到处找,后来在香港大公报上找到了图样,于是他们做了好多小国旗,墙上、圣诞树枝上都挂满了小国旗,请了好多人。
看着随风飘扬的红旗、想着我们可以好好建设祖国,别提多高兴了。
1950年3月第一次世界和平代表大会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城召开,瑞典是中立国家,我们建国后它很快就承认我国了,所以我国派肖三同志作代表前来参加会议。
难得祖国亲人来了,估计代表一定会有困难,得为他做点什么、帮他解除困难。
于是他和另一位同志主动去机场迎接并主动给代表做翻译,代表大会的国旗也是他提供的。
他们无微不至地把对祖国的一片深情全部倾注到代表身上。
亲人嘛,为他们做什么都高兴!他对祖国的热爱和亲情还表现在他在国外时总是省钱买仪器、订报纸杂志。
可他并非有钱,国民党倒台经费来源一时就断了,仅有打工收入,只能靠生活上紧缩开支。
回国从广州到上海这段路都未买卧车而是在硬席车厢里地上铺毯子睡回来的。
最能反映他爱国心切的一件事就是他回国的举动。
当时本来再过几个月就可以答辩拿到学位了,可是因为接到他老师趙九章教授要他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信及通行证,他就迫不及待、舍弃即将到手的学位、排除万难准备回国,但因当时英帝国阻拦不给签证,耽误了五个多月,最后他的老师罗斯贝出面担保才给签证回国。
到上海家后第二天就赶赴北京报到了。
他对祖国的亲情也体现在和侨胞的交往上,就是所谓乡亲。
他在瑞典我国大使馆时,认识了一位老华侨(使馆炊事员刘某),又通过他认识了另外几个炊事员老华侨,他们没有文化。
他和他们相处得很好,无话不谈,顾常帮他们给家乡写信。
后来顾与周为老刘做媒,给他介绍一位正身处困境的三十多岁的中国妇女,帮他成了家,两个人结了婚。
婚后他们办教做中国菜的训练班,后来夫妇两个还开餐馆,结果搞得红红火火,日子过得很好,可能也发了些财。
文革后,这对夫妇回国探亲,特地到北京、中国科学院来拜访顾先生和老周同志。
那时顾先生已经过世,周同志只好一个人乘所里派的车去会他们。
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人家还想着他们,管他们叫恩人,特意来谢恩,从这件事可看出他们的交往亲情多么深。
三、应国家急需搞起天气预报到科学院后顾被委派为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室主任。
怎么干的呢?他数理较好,做赵九章研究生时就很快领会赵先生把数理化引入气象的思路,写出数篇颇有影响的论文,因此倍受赵先生青睐。
在罗斯贝那读研究生时他攻读的是数值预报,按他的爱好、特长,他该极力强调和发展气象数理化和数值天气预报。
可是他没这样做,因为那时我国连起码的气象站网条件都还不具备,气象局刚成立、预报机构尚未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也极缺,当时国家急需的是要先把天气预报方面业务搞起来。
当时地球物理所还有一批专业人材,于是赵九章就主动和涂长望联系并商定由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和军委气象局联合成立“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让顾去当主任,就这样为应国家急需、服从分配他一回来就搞起天气预报来了。
他和副主任陶诗言一起领导筹建我国一切建立天气分析和预报业务,包括培养人才、办训练班、建立制度、值班预报并进行研究……等等,硬是从无到有把我国气象预报事业的基础建立起来了,还出色完成国家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需要的天气预报业务。
这个基础打得非常重要,1955年联心撤销后国家天气预报业务全部交由气象局负责了。
但是天气预报问题还需研究啊!所以回所后还安排相当多人重点研究天气预报。
可是那时所里有一种论调,认为气象工作中“理论第一、天气第二、气候第三”,有的人因此不想搞天气预报研究而想去搞理论工作。
顾知道后就耐心而严肃地进行说服教育:“在地球物理所搞天气预报真的不能为人民服务吗?还是怕在地球物理所搞天气预报不吃香?我看只要是革命需要的工作,就可以为人民服务,我们是向错误思想屈服,从个人出发考虑问题,还是坚持正确的意见从革命事业出发?“他还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天气工作在国家建设事业和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说这是件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我们必须把他作好。
他的影响帮助不少人改变了工作态度,使该项研究工作得以很好进行。
六十年代,我国发射原子弹、氢弹,需要做出准确天气预报保障发射成功,总参气象局特地要求我所承担这项任务,当时顾正在搞云雾物理、中小尺度研究,已经好长时间没做预报了,而且我们所那时对对流层天气预报虽有研究但对高层研究很少、对上下层关系也只之甚少。
承担这个任务困难是相当大的。
可这是国家当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有多大困难也得设法完成,急国家所急就百忙中马上安排了这个任务、成立了高空风组专门研究高空风情况以及它们和对流层的关系。
当时投入了很多人力分析了很多高空风图专门研究保障预报问题。
到核试验时,顾震潮、陶诗言同志分别带队、深入基地执行气象保障预报任务。
到现场去也是相当苦的,绝密任务跟谁都不能说,连到哪去出差都不能告诉家,违纪则处。
到现场则砂尘滚滚、住帐篷、吃牙磣饭、苦不堪言。
可他们都排除万难、克服了,结果几次任务都完成得很好,我国核实验发射成功。
曾多次临场的顾、陶分别在基地荣立一、二等功,从员获集体功。
继承他们优良传统后来许多同志也能独立深入基地完成发射时的气象保障任务。
1956年中央号召向科学进军。
他根据当时国情考虑研究工作应该先行,便积极倡导开展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得到所长支持和赞许。
于是他日以継夜研读有关文献(200多篇)并选出最重要的一些文献将青年尽快领入新阵地的前沿,同时办训练班培养人才,并不断发表文章推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从1955——1958年他公开发表的论文足有15篇)。
当时我国尚无电子计算机,他只好先用手算和图解方法求解微分方程来研究数值预报,终于带领一大批人在1958年做出我国第一张24小时数值预报图。
有了这些先行工作、做好了准备,1959年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研制出来时就能马上拿到机器上运行开展研究工作了。
于是他就组织地球物理所年轻同志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中央气象台合作研究500毫巴准地转正压模式数值预报,从那以后我国才有了数值天气预报,顾可称得上是我国数值天气预报研究的开路先锋。
四、无私献身党的事业顾回国后在党组织帮助下很快萌生了要求入党的愿望、经组织培养于1957年4月入党。
他誓为共产主义献身、做一名真正共产党人。
于是他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刻苦改造自己思想。
据1964年不完全统计,他结合学习毛主席著作先后写出了“实践论与气象学”、“反对分析预报工作里的主观偏向”、“气象预报研究方法中的几个具体问题”等七篇文章。
文章和工作中都反映他能自觉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用于他的科学实践和改造世界观。
为党献身他对自己要求极严。
不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和那里群众打成一片、模范带头、跟他们一起艰苦奋斗。
可五十年代初国家对归国回来的高级专家学者给以高薪待遇,他觉得自己拿那么多不符合“打成一片、艰苦奋斗”精神就不想拿那么多,去找财务要退回高于当时一般水平部份,财务方面不能违背国家政策当然不答应,他退也退不掉。
后来他入了党就多交党费。
每月240元,入党后每月都要缴150元党费(约占工资的百分之六十二点五)。
党组织知他家里上有老、下有小、负担不轻,劝他不要这样也从不给他宣扬,外边好多人不理解有的甚至于怀疑他是否有点左。
对此他一概不在乎仍然坚持交那么多,因为他不是图让人说好。
这事足见他是多么真诚执着、对自己是要求多么严格。
再如,六十年代初在高山建立观测站时,要从山下往上揹水揹米,有一次他都晕倒了,可他还严格要求自己非和大家一样揹不可。
在干校时他也是咬着牙以瘦小身材担起近百斤重的大粪桶,刻苦改造自己。
他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党员作用不光只在自己周围,连不在身边下放锻炼的学生他也一再写信去关心鼓励,以致这学生感动地说:“他是给我写信最多的,……有这样的导师我感到幸福自豪”。
1964年他被中国科学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从这里说的种种事实看出他是不愧真正共产党人、先进称号。
五、开创我国大气物理应国内干旱缺水的需要,1958年他又开始领头开展人工降水和云雾物理新领域研究工作。
这又是一件白手起家的艰巨任务。
谁都知道轻车熟路研究成果才会又快又多,他明白啃这硬骨头对他个人意味着什么。
那时他已经入了党,在同一层研究人员中他是唯一的共产党员,责无旁贷。
所以,尽管困难重重、路线不明,他也说:“新的任务总得有人去开路,况且经验是可以从实践中取得的!”,就勇敢承担了。
于是在赵九章先生领导下调配人员、选点建站、建实验室、选购器材、研制仪器、观测实验、研究总结……所有研究环节无不都得一一顾及,否则拿不到成果。
这和利用已有资料进行研究所要花的精力和时间相差可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