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制度》

《公司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为了更好地组织、协调产品生产,保证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有序进行,使生产计划得到实施,建立计划体系,以计划引领生产,进一步体现生产计划的科学性、合理性、严肃性,结合我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适用范围该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与生产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及各生产分厂。

第二条职责(一)生产部生产部负责编制年度生产预算计划、月度生产作业计划、各项目生产制作进度计划及一类材料采购计划、外委、外协件生产计划。

(二)安装部安装部负责编制年度现场安装预算计划、各项目现场安装进度计划及各项目周现场制作安装计划。

(三)物资计划部物资计划部负责编制年度物资采购计划、月度物资采购计划及周物资采购计划。

(四)技术部技术部负责编制月度设计出图计划。

(五)各分厂各分厂负责编制本分厂周生产作业计划。

第三条主要计划编制的内容及要求(一)月度生产计划的编制月度生产计划由生产部计划员,依据顾客服务中心转来的合同,根据合同交货期不同而编制的。

该计划按产品结构及产值分解到各生产分厂,体现本月应完成的产成品及半成品。

该计划因时间较长,线条比较粗,是个笼统计划,需要由周生产作业计划来调整补充。

该计划编制后下发到公司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各生产分厂。

该计划要求每月二十八日从oa生产计划中下发。

(二)各项目生产制作进度计划的编制项目生产制作进度计划由生产部计划员,根据每项合同交货期而编制的.该计划按每项产品的大部件编制,体现每个部件的主要材料、外购件、外协件构成及材料进厂要求,为保证每项产品的制作进度,每个部件具体制作计划要求。

该计划要求在项目产品图纸全部投产之后二日内从公司局域网上下发。

(三)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周生产作业计划是各分厂生产计划员根据月度生产计划、项目生产制作进度计划及物资采购计划,结合各分厂制作部分、外协加工部分而编制的,反映本周各分厂按部件详细的生产计划,要求每周六下班前报生产部。

生产部于下周一上午到各分厂进行实地落实,结合材料到厂情况、合同交货期等情况由生产部计划员统一编制。

该计划比较详细,调整、补充月计划,是个动态计划,视生产状况可随时调整。

该计划每周一下班前在oa生产计划中下发。

(四)月度设计出图计划的编制月度设计出图计划由技术部调度根据产品的系统明细按产品加工先后顺序而编制的。

该计划体现每项产品的设计出图计划日期、设计负责人及工艺设计日期、图纸转出日期等。

该计划要求每月二十六日前报生产部。

(五)物资采购计划的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由物资计划部根据月度生产作业计划、项目生产制作进度计划及周生产作业计划按技术部提供的材料表、各分厂提供的低值易耗品计划而编制的。

该计划体现产品项目、所需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进厂时间、责任人,按绝对日期编制(扣除付款时间、材料加工时间、运输时间)。

月度物资采购计划每月一日前报生产部,周物资采购计划每周六下班前报生产部。

(六)项目现场安装进度计划项目现场安装进度计划由安装公司生产计划员根据每项合同的安装、调试、运行时间,结合厂内生产作业计划及项目制作进度计划而编制的。

该计划体现各个项目按部件的安装顺序、每个部件的安装时间,每周各个项目点的现场安装制作进度及各个项目点的安装情况。

项目现场安装进度计划在每项合同排产前、安装人员进入现场前编制并报至生产部,周现场制作安装计划每周六下班前报生产部。

(七)一类物资采购计划、外委外协采购计划的要求执行4.5条款。

第四条计划的实施、调整及检查、考核(一)计划的实施、调整月度生产作业计划、项目制作进度计划、周生产作业计划、物资采购计划、设计出图计划、现场安装进度计划下发后,公司各职能部门及各分厂必须严格执行,不得拖延、相互推委、扯皮、擅自更改,如遇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各相关部门要及时通报生产部,由生产部与相关部门协调后统一调整、更改计划。

(二)计划的检查、考核1、计划的检查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的计划由本部门进行检查,除年度生产、安装、物资采购计划外,其它各种计划以周为单位进行检查,每周至少检查二次,并将检查结果填入相应的计划检查表中,在计划实际执行过程中,对于与计划偏离较大,没按计划执行的项目,必须在检查表中注明原因以备查。

2、计划的考核(1)各职能部门负责编制的计划要按规定的内容、时间进行报送和下发,迟、漏报一次在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扣0.5分。

(2)各种计划编制要准确、合理,在安排产品顺序上,要分清轻重缓急,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供应时间和数量及现场安装顺序安排要与各项产品、零部件产成进度计划的安排协调一致,如计划编制不合理、偏差较大,不能满足产品交货期要求,在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扣2-3分。

(3)要确保各种计划的严肃性,公司与生产相关的各部门要严格执行与生产相关的各种计划,如不按计划执行,视影响生产进度情况的严重性在部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扣1-5分。

第五条产品完工报告及分析(一)办理入库:产品产成后,本着月生产计划中产值分解到哪个分厂,就由哪个分厂到生产部办理相关的入库手续(包括委外加工产品、随设备提供的备品备件)。

对于成台套产品跨月产成的,能独立分解产值的可拆分单项入库,不能拆分的可视工作量预计办理部分入库,待全部产成后进行调整入库。

(二)统计分析:各分厂将本月入库产品上报到生产部后,由生产部统计员综合整理后对本月计划完成情况进行简单分析,要求对月计划完成情况、年计划完成情况、与去年同期比情况的分析,找出未完成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第六条本制度由生产管理部负责解释,自制度下发之日起执行。

第二篇:公司长期生产计划管理制度公司长期生产计划管理制度作者:时间:xx-03-20【字体:大中小】【打印本稿】【关闭】一、一般日程计划第一条制造期限的指定企划部要经常备有《标准完工工程表》、《制造处作业能力表》等表格,在考虑预定的加工传票及订货传票有关工程结束期限的要求和物资进货日期的基础上,确定结束设计及结束工程的时间,并把这个期限记入《制造指令》中。

第二条每月制造实施计划企划部要每月召开一次与制造加工有关部门的联合会议,以季度制造预算为基准,考虑营业部的要求,制订目标预算:1.采购物资。

按照一季中不同品种产品加工制造所需而进行,具体分解到各月。

2.接受订货。

按照一季度实有时间(全部工作时间减去为完成以前的订货任务必须占用的时间)安排,具体分解到各月。

第三条完成报告1.在产品加工制造结束并作为成品进入成品库后,就要办理规定的手续,手续完成后,即要填写完成报告。

2.企划部要每月汇总各工厂、车间的完成报告书,并写成综合的完成报告书,向有关部门分发通报。

■★二、中间日程计划第四条中间日程计划界定 1.中间日程计划是以每月制造实行计划为基础的不同部门、不同零件的工程计划。

它是日程管理的基准。

2.中间日程计划以基准劳动日程表、作业能力表、标准劳动时间表的基准为基础制订。

对偶发性事故要进行调查,做出处理。

第五条基准日程表1.意义所谓基准日程,是指以标准作业方法和以正常的工作强度进行操作,为完成某一项工程所需的时间。

在机械加工厂,由于加工工序很多,基准日程也就是表现为从一道工序到下一道工序,或从这一车间到下一车间的时间。

2.设定内容基准日程表因产品、型号、马力等的不同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

通常需要设定以下的内容:(1)制造过程所需开动的机器台数。

(2)材料的下料时间。

(3)主要工程的开始与完成的时间。

(4)试验的时间。

(5)完成与入库的时间。

第六条能力调查表能力调查表主要为了解工厂中劳动力的情况而制作。

通过算出不同职业工种、不同工程部门保有的劳动力,算出根据生产计划所需要的劳动力,进而算出劳动力的供需状况,并据此编制中间日程,进行人员配置。

保有劳动力=(1-无效作业率)×作业效率×工作天数×出勤率×有效人员说明:1.单个劳动力为1天8小时的劳动时间,以p代之。

2.作业效率=〖sx(〗ap〖〗a(实际劳动时间)〖sx)〗3.出勤率=〖sx(〗出勤人数〖〗出勤人数+缺勤人数〖sx)〗出勤天数为除掉休息日后的预定出勤天数,有效人员为扣除长期缺勤者、预定调走者以外的实有作业人员。

4.无效作业率=无效作业时间/作业时间无效作业时间是直接动员、间接动员、不良作业、修正作业、组织活动等所需时间的总和,其中实际完成为哪些项目,根据过去的实绩而定。

5.所需劳动力的计算在每月实行计划时、按下面的公式计算所需的劳动力:所需劳动力=生产计划台数×p/480(分钟)(注:480为一个劳动力一天工作的时间,即8小时。

)第七条标准作业时间表标准作业时间是不同零件、不同作业的标准作业时间,它以所需劳动力计算为基础。

第八条每月实行计划每月实行计划以制造部门联合会议所定的制造计划为基础而制订,制定每月制造预定表后,要向各有关部门下达。

第九条期限1.本厂作业的日程中间日程计划的期限根据进度表而定。

进度表根据基准日程表、能力调查表而制订。

工程期限要向材料、零件、焊接、组装等各作业部门下达。

2.订货日程按照能办调查表,制作订货卡片,按卡片所填的日程执行。

■★三、生产分配规定第十条材料零部件的数量确定 1.仓库常备物资、零件,要根据下面的资料确定所需的数量。

(1)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

(2)库存余额表。

(3)其他。

2.本厂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本厂半成品生产所需物资按照以下资料确定所需数量:(1)半成品余额表。

(2)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

(3)库存余额表。

(4)其他。

第十一条零部件半成品零部件半成品的管理按零部件半成品管理规定办理。

第十二条本厂自制部件的订货1.订货分配表自己制造的半成品零部件,要以每月制造实行计划表。

每月现货库存余额,半成品、订货余额的调查为基础,制订订货分配表,并以此确定每月的订货数量。

2.订货基准表订货基准表是规定各种零部件的订货时间必须先于工程进行时间的一种标准。

由于订货到进货有一个间隔时间,不能临时订马上用。

但如果订货时间太早,又会占用仓库面积,占用资金。

订货基准表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而制订的。

3.订货单的制作和发送在厂内生产半成品零部件时,要根据订货分配表及订货时间基准表,决定订货数量以及到货日期,并把各必要的事项记入所定的订货单中,做好订货安排。

第十三条传票1.作业传票(1)轮班作业时,要根据各班的特点,发出相应的作业传票。

(2)综合管理的作业传票。

2.综合管理作业要在综合管理表上记入每天作业的实绩,在截止时间发出不同级别、不同工程的作业传票。

■★四、生产调查规定第十四条调查调查每天作业量、生产进度的迟缓时间,分析工程上的资料,整理成适合统计管理要求的基础性资料。

每天作业量实绩调查根据作业传票掌握每天各级的作业量,调查作业的进度。

为了管理作业成绩,需要每月计算与劳动时间相对应的作业实绩,通报各有关部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