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如何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案例分析

最新如何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案例分析

如何使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案例分析案例主题背景:进入大学之前,很多同学对大学的生活和自己的未来发展往往有很多非常美好的设想和憧憬。

但经过一段大学生活之后,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使不少的同学对生活感到了迷茫,不知所措。

大学生正处于自我认识,自我定位的关键时期,内心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和矛盾冲突,时而热情高涨,时而情绪低落,时而信心满满,时而随头丧气,往往在自我认识上出现了偏差和误区,从而产生自卑、孤僻等等的心理困扰,因为作为大一新生的辅导员或班主任,我们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交流、引导、管理等措施,尽快地帮助大一的新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方式。

案例1:来自贫困农村家庭的小李,曾对大学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然而,进入大学以后,他慢慢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让他受到全所未有的压力和困扰。

在与人接触和交往的过程中,他总是觉得自己的家境比不上周围的同学,又没什么特长,学习的劲头也一直提不上来。

所有的这些都使他感到了自卑、痛苦,常常自渐形秽,郁郁寡欢,不敢和别人交流,生怕一交流就会出洋相,也不愿意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喜欢一个人整天对着电脑发呆。

一年半的大学生活,他没有交到什么知心朋友,所有的心事也总喜欢憋在心里,而不愿与他人倾诉。

案例解决方案:由于,同学们对大学生活的期望普遍比较高,而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落差使不少的同学对生活感到了迷茫,不知所措,甚至过于放大自己的一些缺点或缺陷,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从而产生自我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自卑心理的产生。

对于这类同学,他们常常会那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过分贬低自己,甚至还会臆造出自己有很多的缺点,将自己看成一无是处,对自己的发展失去了信心。

所以,对于此类学生的话,我个人的做法是主要分两步走。

第一步做好自我调适:首先,要克服自卑心理,进行自我调适,学会自我美化,学会“向下”对比,从而使自己重获信心,想象有人还不如我;其次,要学会“专长永远都比什么都会一点要强”的观念,要清晰认识到特长不在于多而是在于专,抛弃完美主义的思想,我们不想很多方面都非常优秀,只要把自己的某项专长或特点发挥出来就行了;第三学会用多个渠道发掘自己的优点,比如说我们可以采取优点访察法,俗话说“旁观者清”,要善于向你身边的同学朋友询问“你觉得我有何特点或特点”,通过别人的眼睛,你肯定会发现自己在别人的眼中其实我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人,从而不断获得更多的自信;最后,要学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客观冷静全面的分析自己,停止一些盲目,不合理的比较,不要过分担心自己不如别人,要学会审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培养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

要清晰知道哪些方面具有可比性,同时也要学会善于与别人比较(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第二步做好自我发展的调适。

首先,学会科学有效地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自己的优劣势,对自己的大学生活和自己的人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尽早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其次,做好及时学习、随时学习。

特长不是天生的,优势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劣势也可以转变成为优势,随时学习,有目标地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主要学会思考、汲取和学习别人的优点和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最后,要学会全面、系统地看待自己的成长,不要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败就产生悲观的心态,也不要因一时的成功松懈了自己。

案例2:当“填喂式”遇上“放养式”疑惑?对于小张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

高中时,老师都盯得很紧,不时地有这个测验那个考试,不想努力都难。

但是进了大学,作业不常布置了,老师也很少主动来关心自己的学习。

面对这么宽松的学习方式,小张有些手足无措,期末考试门门考试的成绩都亮起了红灯。

案例解决方案:对于小张们来说,初进大学后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教学方式的改变。

很多同学可能以为不知道如何由“逼我学到我要学”这个阶段的转变。

高中学习基本上是被动式的,绝大部分同学基本上都是按照老师的课程安排来走的。

大学则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多,老师不再施加压力,平时的作业比较少,课程安排一般比较轻松,我们同学个人可支配的时间更加多了。

所以如何学会自主学习,也是我们所有大学生需要修炼的一门课程。

所以作为新生的班主任,我们经常建议和教会新生在确定所学课程后,为自己制订一个合理可行的学习计划、确切的学习目标,并坚持按照计划进行学习,平时有问题主动请教老师。

此外,现在我们大学很多课程都是大班教学,而且大部分的课程都是安排在阶梯教室里进行的,所以也建议我们的同学“抢占”前6排的座位,这样听课效率会高一些。

案例3: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我们的培养计划不一致,我们该怎么办?新生小河是一个对自己的未来很有计划的人,可当他看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表之后,却发现学校的课程安排和专业培养方向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比如他认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践操作应当尽早开始,可课程安排却要到大三大四,想先行一步吧又觉得缺少专业的指导,想跟着学校走又觉得太晚了,该怎么办?案例解决方案:新生刚入学的一月是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时期,因此,在一阶段我们一定要清晰、明确告诉我们的学生,我们专业培养目标是什么?我们四年的大学课程应该怎样安排?以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为例:入学的第一、二年,学院都会先安排公共必修课程,专业课稍微会安排得靠后一点。

大学的课程安排是学校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和育人目标来制定的,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如果我们同学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不妨可以建议他们先向师兄师姐们要一张课程表,看看感兴趣的课程是不是和自己的上课时间安排冲突,如果不冲突的话就可以去旁听。

案例4:可支配的时间多,却不知道怎么安排?有些同学习惯了高中时每天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上到大学,时间一下子宽裕很多,反而觉得不知所措,每天上完课之后如何处理大段的空余时间成了他们最头痛的问题。

案例解决方案:大学学习的课程多,课时少,每天的上课密度也不一样,有时甚至会出现一天仅有1、2节课的情况。

大量的空余时间也决定了自主学习是大学里主要的学习方式。

所以同学们在大一的时候,就要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想从事什么职业、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然后根据学院的专业培养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可以参照与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课程安排或者是通过多种方式了解一下企业对于我们这个专业的学生有哪些专业技能要求和能力要求,看看除了本校的原有课程安排外,还需要补充哪些课程,学习哪些方面的能力。

案例5:“同在屋檐下的烦恼”,对那些从未住过宿舍的同学来说,处理好和舍友之间的关系也算一个不小挑战。

毕竟,时下有许多同学没有兄弟姐妹,很难体会到突然间多了好几个朝夕相处的“兄弟”或“姐妹”的感觉。

案例解决方案:在一个宿舍生活,主动最重要。

比如打水的时候主动代别人打;一个宿舍的同学来得有早有晚,早来的同学就把全宿舍的被子都抱到户外晒个遍,又把床铺铺好,这样刚下火车的同学一到学校就能上床休息。

晚到的同学看到舍友大扫除,可以把弄脏的衣服抱到水房洗干净。

许多同学都愿意为宿舍、为别人做点什么,关键是谁先主动,谁先开好一个头。

此外大家来自不同地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宿舍里的不合拍本属正常,每个人在多些宽容的同时更要学会体谅、照顾别人。

案例6:学习与工作,只能二选一?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小郭,大一新生,某班班长,某部门干部,某协会会员。

和大部分的新生一样,小郭在大一的时候进入了多个部门工作,每一天的工作几乎都花费了他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一学期下来,课程落下很多,还补考了好几科了,他感觉很苦恼,他自述道:“辛辛苦苦工作一整年,一挂科回到解放前,一补考,奖学金甭想了,推优入党也成为了一种奢望……辛苦工作一整年一无所获,换来只是身心的疲惫和触目惊心的成绩单,难道学习与工作我只能二选一?”案例解决方案:以上这个案例也是很多学生干部的通病:工作能力出色,学习成绩一般。

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同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明确目标。

首先,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想在大学里获得什么。

只有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才能树立目标,激发动力,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工作。

第二,学习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主要以学习为中心。

学生干部首先是学生,其次才是干部,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生干部在主观心理上不能颠倒学习与工作的关系,要以做学生干部为压力和动力来促进自己抓好学习,要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坚持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习作风。

因为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活动上带头,也应是学习上的佼佼者,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第三,就是取舍有当的问题。

我们参加活动无非想提高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在学习与工作发生严重冲突的时候,这时你就必须做以取舍,取舍的条件是哪一个对你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如果你想两者都兼做的话,肯定自己会很累,可能发生矛盾的心理,这样必然会影响心情,影响做事情的效率,造成两面都做不好的局面。

这样一来,你就会怀疑自己参加活动的意义,学习的意义,并极可能怀疑自己的能力,对信心会造成很大挫伤,这里的关键问题就是在“鱼”和“熊掌”之间寻找利益均衡点。

第四,克服懒惰心理。

很多同学一直说工作忙、活动多影响学习,这只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大学空闲的时间很多,很多同学由于懒惰在不知不觉中消磨掉这些时间。

第五,提高效率,学会运用时间的艺术。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深有感触地说“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利用时间的好帮手。

”学生干部应做到学习的时候专心致志,提高单位时间的效率;工作的时候雷厉风行,珍惜时间的价值,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从而利用更多的时间学习。

案例解决过程心得体会与总结:这几个案例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很多大学生在初入大学的时候都会存在着种种不适应,无论是“好学生”,还是所谓的“问题学生”都需要我们及时的教育引导,因为这种不适应每个人都会存在,只是不适应的方面存在差异和适应期长短存在差异。

因此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学生最多的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及时引导他们尽早调整心态,适应大学生活,避免一些问题发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1、教会学生如何适应辅导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即将面对大学生活,会有哪些问题。

比如,新的独立的生活,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地域文化,新的校园,新生作息时间,新生饮食习惯等等,如何能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这种困惑是我们辅导员首先要思考并及时解决的,通过开班会教育是最好的方法之一,对一些问题教育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一些问题发生。

2、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生们已经习惯了高中填鸭式的教育,到了大学这种开放式的教育,他们很难在第一时间适应,很多学生都会存在一种不知老师在讲什么,不知怎么学迷茫。

作为辅导员的我们应该和专业老师在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除了宏观上告诉学生专业特色,专业前景外,更多的要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学,应做到: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按时按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