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二、环境监测的分类
按监测目的分类
监视性监测
特定目的监测
研究性监测
(又称例行监测 (又称特例监测) (又称科研监测)
或常规监测)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在指定地点对指
定项目进行长期的、定期的监测,了解环境质量
是否有变化、治理工作的运行情况…等,这是监
n GB/T24040-1996idt IS014040:1997 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 价 原则与框架
n GB/T24041-1996idt IS014041:1998 环境管理 生命周期评 价目的与范围的确定和清单分析
n GB/T24050-2000idt IS014050:1998 环境管理 术语
n
ISO/TC207 的主要任务是根据ISO的宗旨,研讨涉及
环境管理方面的问题;协调世界范围内环境管理标准化方
面的工作,共同制定国际标准;交流环境管理信息,并与
其他国际组织合作,有效开展环境管理系统的标准化工作。
ISO/TC207 的业务范围是环境管理的标准化。
n 3.ISO/TC207 制定标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的标准。内容有:分析方法、取样方法、标准制
定程序、模拟公式、操作规程、工艺规程、设计
规程和施工规程等。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三、环境标准的制定
n 1.制订原则: n (1)保障人体健康 n (2)要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统
一
n (3)综合考虑各种类型的资源管理、各地的区域经
济发展规划和环境规划的要求和标准贯彻高功能区 用高标准保护,低功能区用低标准保护的原则 n (4)制订环境标准要和国内其他标准和规定相协调, 还要和国际上的有关协定和规定相协调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3.环境标准的管理: n 1999年4月1日颁布的《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n 4.环境标准的实施:主要是强制性标准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第二节 国际环境管理系列标准
n 一、ISO组织及TC207简介
n
ISO 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组织,属于非政府
性机构,成立于 1947 年 2 月。ISO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TC207 依据上述指导思想对 IS014000 系列标准的制定规定 了下列原则。
n ① IS014000 系列标准应具有真实性和无欺骗性; n ②产品和服务的影响评价方法和信息应有意义、准确、可
检验; n ③评价方法、试验方法不能采用非标准方法,而必须采用
国际标准、地区标准、国家标准或技术上能保证再现性的 试验方法; n ④应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但不应损害商业机密信息; n ⑤具有非歧视性,不产生贸易壁垒; n ⑥能进行特殊的、有效的信息传递和教育培训。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2.污染物排放标准 n (1)国家排放标准 n (2)地方排放标准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3.基础标准与方法标准
n (1)基础标准
n 对有指导意义的符号、指南、原则等所做的规 定。内容有:名词术语、符号代码、标记方法、 标准编排方法等。
n (2)方法标准
n
以抽样、分析、试验等方法为对象而制定
一、环境监测的任务
1. 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 2. 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寻
找污染源、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 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 3. 收集本底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 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 环境质量提供数据。 4. 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 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
n ISO/TC207 规定了起草与制定 IS014000 系列的指导思想。
n ① IS014000 系列不增加贸易壁垒,无论是对环境状况好 的地区还是环境状况差的地区;
n ② IS014000 系列标准可用于对内审核及对外认证、注册 等;
n ③ IS014000 系列标准必须应回避对改善环境无帮助的任 何行政干预。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 基础
2020/12/11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第一节 环境标准
n 一、基本概念
n 1.环境标准的定义
n
为了保护人群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维持生
态平衡,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对污染
源的监测方法以及其他需要所制定的标准称为环
境标准。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2.环境标准的意义和作用 n (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保护规划、计划的依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其中特定目的监测包括: 污染事故监测 仲裁监测 考核验证监测 咨询服务监测
第五章环境管理,确定污染
物扩散的方向、速度扩危及的范围。
n
仲裁监测: 主要能对污染事故纠纷、环境
法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进行监测,此类监测
应由国家指定的具有权威的部门负责,提供具有
测工作中量最大、面最广的工作。
n
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
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见下一页)
n
研究性监测:为特定科研目的而进行的高层
次的监测 。如环境本底的监测研究;有毒有害
物质对从业人员毒害的研究监测;为监测工作本
身服务的科研工作的监测。如国标、一部标制定
研究、标准物质的研制……等。
准有 6 个方面 26 个标准。
n 2.IS014000 系列标准的实施情况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第三节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定义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代 表环境污染和环境质量的各种环 境要素(环境污染物)的监视、监 控和测定,从而科学评价环境质 量及其变化趋势的操作过程。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2.ISO14000系列标准的特点
n
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同以往的环境排放标准和产品技
术标准有很大不同,具有如下特点:
n (1)以市场驱动为前提
n “绿色消费”"浪潮促使企业在选择产品开发方向时越来越多地 考虑人们消费观念中的环境原则。 (2)强调污染预防
n
ISO14000系列标准体现了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由“末端控制”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2.制订环境标准的基础: n (1)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有关的各种学科基准值 n (2)环境质量的目前状况、污染物的背景值和长期的
环境规划目标 n (3)当前国内外各种污染物处理技术水平 n (4)国家的才力水平和社会承受能力、污染物处理成
本和污染造成的资源经济损失等 n (5)国际上有关环境的协定和规定
n
IS014001 标准是规范性要求。其内容全面系统地规
定了进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的依据,是环境管理体系必须
做到的要求。而IS014004 标准是关于环境管理体系的指南
性标准,它为建立、实施改进环境管理体系做出更为详细
的说明,并提供了具体的方法和步骤。该标准提供帮助的
内容涵盖了IS014001 环境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具有更强
它们分别是:GB/T24001-1996 即 IS014001 环境管理体
系一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4-1996 即 IS014004 环
境管理体系一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于 1996 年 9
月 1 日正式颁布。2004年对这两个标准进行了修订。
n
GB/T24010 -1996 即 IS014010 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GB/T24021-1996idtIS014021:1999 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和 声明自我环境声明 (Ⅱ型环境标志〉
n GB/T24024-1996idt14024:1999 环境管理 环境标志和声 明 I 型环境标志 原则和程序
n GB/T24031-1996idt IS014031:1996 环境管理 环境表现评 价 指南
的操作性,侧重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它的内容不能作为审
核依据,但能有助于组织建立环境体系,以满足认证的要
求。
n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制定 IS014004 审核标准的目的是给一切组织建立、
实施和改造环境管理体系提供帮助。它是帮助企业建立符
合 IS014001 标准要求的管理体系,是一种管理工具。
n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三、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简介
n 1、IS014001 是 IS014000 系列的主体标准
n
ISO/TC207 于 1996 年 9 月 1 日和 10 月 1 日先
后颁布了 5 个属于环境管理体系 (EMS) 和环境审核 (EA)
方面的标准,这 5 个标准已等同转化为中国的国家标准。
法律责任的数据,代执法部门进行仲裁。
n
考核验证监测: 对权威部门的工作人员的
IS014001 标准的模式是描述环境管理体系建成后的
运行状态的,而 IS014004 标准的模式是描述环境管理体
系的建立过程的。
第五章环境管理的技术基础
n 四、ISO14000系列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进展情况
n
1、IS014000 系列标准制定的最新进展
n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颁布的 IS014000 系列标
其任务是制定各行业的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
n
ISO 下设若干个管理技术委员会议(TC),TC207 就是ISO 为
制定环境管理国际标准,于1993 年6 月成立的一个庞大的技术
机构一一环境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ISO/TC207), 开始制定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