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奇怪的大石头》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奇怪、著名、地质学家、捉迷藏、悄悄、躲闪、严严实实、转来转去、兴趣、平整、推动、旅行、考察、秦岭、遗迹、研究、成果、震惊”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然后在师生、生生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读懂课文内容,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著求索的可贵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

教学难点:
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美好品质。

2、学习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语句意思。

3、感受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追求的可贵品质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最大的“书”》,大家还记得吗?课文里的“书”实际指的是岩石,有着考古价值的化石。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中有个小孩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兴趣,也遇到了疑惑,那他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困惑的呢?我们走进《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小老师领读。

2.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3.分节指名读课文,评议,正音,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三、质疑解难,全班交流。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一李四光。

2.出示李四光的资料,了解生平贡献。

3.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1)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学生自由提问、自,由解答,不受老师的限制。

把空间还给每一位学生。

(2)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利用词语工具书理解下列述语,先交流后出示解释。

陨石地质学家突兀第四纪冰川秦岭(3)引导学生读课文。

把难读的句段多读几遍,特别要读好李四光与老师对话的语句,把学生引入情境当中去。

(4)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内容。

课文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自己许多年的研究终于明白(巨石由来)的故事。

四、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记方法。

1、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组词。

2、交流识记方法,提醒注意的地方。

3、重点强调指导“藏”“卧”“旅”“考”的笔顺和结构。

4、指导书写生字,巡视检查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二、自主合作,感知巨石的“怪”,
1、出示导读提纲:
①、大声读一遍课文,思考: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在书上划出有关词句。

②、在文中李四光提出了哪些问题?用括号画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你的思考奇怪的的大石头“怪“在哪?读一读李四光的问题,从他的问题中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自由读画,小组交流)
2、交流:
同学们读得真认真,我看到有的同学眉头都紧锁了,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思考?谁来做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①、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句展开讨论:
它是独立的──“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

这块石头体积庞大──“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
时间久──“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没有人说得清它的由来──“爸爸也说不清楚”。

谁来说李四光提出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李四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②、这么大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是谁把它放在那儿的呢?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一定非常大。

它应该把草地砸一个很深很深的大坑。

可它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这块突兀的大石头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的四周都是平整的土地,没有一块石头呢?
③、引导总结: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执着追求的人。

三、交流感想
1、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用“李四光爷爷,我想对你说——”的句式说一说。

2、练习填空,并回答问题。

a.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b. 和同桌一起读读这段话,比比谁读得好!
c. 我们也学着李四光来问一问:这么重的大石头没卧进土里去,说明它一定不是(),那么()?
d. 我来写一写读了这段话后的感想。

3、先自己练说,再互相交流。

4、交流读后感想
完整地朗读课文。

指导读好人物的对话,特别要读好问话和答话。

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四、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巨大价值。

愿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

板书设计:
7、奇怪的大石头
小时侯善于观察
李四光善于思考震惊世界
长大后执着探索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一块大石头产生的疑问,问老师和爸爸没有得到答案,长大后靠自己出国解决疑惑的故事。

由于这节课是新教师亮相课,所以我打算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展现完整的教学过程。

在教学之前,我首先自己通读了教材和教学用书,确定了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打算引导学生围绕下面两个问
题展开讨论:(1)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2)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和解决自己的疑问的?然后让学生概括出李四光善于思考、善于提问、执着追求的优秀品质。

上课时先让学生们通读全文,搞清楚教材讲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让学生说说李四光给你留下了一个什么印象?让他们去思考,去提问,积极发言,并针对提出的问题去展开教学,逐个分析问题,最后探讨李四光是怎么样解决内心疑惑的?带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中,课上的很成功,学生们听得也很有味。

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

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