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小麦播种技术要点
七、播种后出苗不全
小麦播种后要及时检查出苗情况,一旦发生缺苗, 应及时补齐。主要方法:一是补种。选择与缺苗地 块相同的品种,先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浸种、催芽, 用2.5万倍的萘乙酸溶液或500倍的磷酸二氢钾溶 液浸泡12小时,晾干后播种,以利于出苗和生长。 二是移栽。对于来不及补种和补种后仍有缺苗的地 块,可在小麦分蘖期选用同一品种壮苗进行移栽。 移栽的深度以“上不埋心、下不露白”为宜。移栽 后及时浇水和松土,移栽时间最迟不能晚于小雪, 以利于小麦缓苗和越冬。
三、耕作整地
长期用旋耕犁浅耕会使土壤严重板结,影响根系下扎和对土壤 养分的吸收,不利植株生长。俗话说,七分种,三分管,整地 是关键。一是耕翻。耕翻可掩埋有机肥料、粉碎的作物秸秆、 杂草和病虫有机体,疏松耕层,松散土壤;降低土壤容重,增 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 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连续多年种麦前只旋 耕不耕翻的田块,在旋耕的15cm以下形成坚实的犁底层,影 响根系下扎、降水及灌溉水的下渗,应旋耕3年、耕翻1年,破 除犁底层。二是少免耕。以传统铧式犁耕翻,虽具有掩埋秸秆 和有机肥料、控制杂草和减轻病虫害等优点,但每年用这种传 统的耕作工序复杂,耗费能源较大,在干旱年份还会因土壤失 墒较严重而影响小麦产量。由于深耕效果可以维持多年,可以 不必年年深耕。为此,对于播种前的土壤耕作可以2年~3年深 耕一次,其他年份采用少免耕,包括旋耕或浅耕等。
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选用优良品种,优化品种布局。
加大小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按照“稳定面积、改善品质、 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基本思路,合理区域布局,优化品种 利用结构,高产优质并重。今年小麦品种利用要做到:主导品 种突出,搭配品种合理;扩大种植综合表现好的高产、优质新 品种,积极进行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展示。半冬性品种以百农 207、西农979、郑麦7698、周麦27、中麦895为主,搭配 种植矮抗58、衡观35、丰德存麦1号、平安8号、泛麦803、 百农418、丰德存麦5号、百农4199、周麦36、洛麦29、徐 麦33、许科718、中育9302、郑麦379、周麦30等;弱春性 品种以郑麦101、怀川916、西农9718、众麦2号为主,搭配 种植兰考198、漯麦18、周麦23、偃高21等,示范种植我市 新选育出的小麦新品种驻麦305和驻麦328,这两个新品种均 为综合抗病性好的高产稳产性品种。尤其是驻麦305为较抗赤 霉病品种,在我市有很大的推广前途。
三是耙耢、镇压。耙耢可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 整地面、减少蒸发、抗旱保墒,在机耕或旋耕后都应根据土壤 墒情及时耙地。近年来,黄淮冬麦区和北部冬麦区旋耕面积较 大,旋耕后的麦田表层土壤疏松,如果不耙耢,以后会发生播 种过深的现象,形成深播弱苗,严重影响小麦分蘖的发生,造 成穗数不足,降低产量,还会导致土壤表层失墒快而影响根系 和麦苗生长。四是镇压有压实土壤、压碎土块、平整地面的作 用。当耕层土壤过于疏松时,镇压可使耕层紧密,提高耕层土 壤水分含量,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根系及时喷发与伸长, 下扎到深层土壤中,一般深层土壤水分含量较高、较稳定。即 使上层土壤干旱,根系也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提高麦苗 的抗旱能力,麦苗整齐健壮。
2017年小麦播种技术要点
驻马市农业科学院 王树杰 副研究员
今年入秋以来,雨水偏多,导致部分地块出现 洼涝,严重影响了耕作,也推迟了小麦的播种期。 针对我市目前的天气情况,为了提高小麦播种质量, 严格把好播种质量关,方能确保一播全苗。做好小 麦播种前的品种利用、耕作整地、平衡施肥、适期 播种、适量播种及播种期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工作, 对于培育小麦全苗和壮苗、提高抗逆性、确保高产 稳产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小麦播种是小麦高产稳产 的基础,小麦播种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六、防治苗期地下害虫和根病。
提倡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没有用种衣剂 包衣的种子要用药剂拌种。一是根病发生较 重的地块,可选用2%立克莠按种子量的 0.1%~0.15%拌种或20%粉锈宁按种子 量的0.15%拌种。二是地下害虫发生较重 的地块,可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 4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2%拌种。三 是病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杀菌剂+ 虫剂)混合拌种。由于拌种对小麦出苗有影 响,播种量应适当增加10%~15%。
五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适量播种
许多冬小麦麦田存在不同程度的播种量偏多问题,造成群体偏 大、冬前和春季旺长、茎秆细弱、易于倒伏、穗多穗小、易于 早衰、产量不高等问题。确定合理播种量掌握的原则:一是品 种特性,主要指分蘖力、分蘖成穗率的高低和适宜亩穗数的多 少。二是播种期早晚。三是土壤的肥力水平。水浇地的条件下, 一般分蘖力强、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播期适宜和土壤肥力较 高的条件下,基本苗宜稀,播种量宜少些,适期播种每亩13 万~15万基本苗;分蘖成穗率低的品种,每亩15万~18万基 本苗;中低肥地力基本苗适当多一点,每亩18万~20万基本苗; 半冬性品种基本苗一般控制在13万~16万;弱春性品种基本苗 一般控制在15万~20万。播种期推迟要适当增加基本苗,以确 保冬前越冬群体。
四、适期播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在过去认定的播期播 种常常出现小麦冬前旺长,冬季和早春冻害时有发 生。为应对气候变暖的形势,冬小麦的适宜播种期 应该比过去的适宜播种期适当推迟,根据计算和试 验,适宜播种期半冬性品种应在10月10日~20日, 春性或弱春性品种应在10月15日~25日。应注意 适当减少播种量,避免形成旺苗。当播种期推迟时, 应适当增加播种量;当播种期推迟一周以上时,应 考虑更换品种,由典型半冬性中晚熟品种改为半冬 性较早熟品种或弱春性品种、春性品种。
二、多形式增施有机肥,平衡施用化肥。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 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状,促进养分分解减少流失; 亩施尿素5kg~6kg作底肥,以满足秸秆腐烂所需, 防止麦田脱肥变弱;科学施用化肥,氮、磷、钾平 衡施用是小麦正常生长发育的保障,在施足有机肥 的基础上,一般高产麦田氮肥底施与追施相结合, 追施比例为5:5和4:6,中产麦田为6:4,磷、 钾、锌肥全部底施。高产麦田亩施三元复合肥(总 含量45%或48%)50kg~55kg、尿素8kg~ 10kg、硫酸锌1kg~1.5kg。中低产麦田亩施三元 复合肥(总含量45%或48%)45kg~50kg、尿 素6kg~8kg、硫酸锌1kg,播前灌足底墒水,利 于小麦出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