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广东省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广东省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摘要:近年来,广东步入“后工业化社会”的同时面临经济转型,导致服务业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
基于2007年广东和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模型对广东服务业进行分析。
通过对广东服务业部门间产业关联指标分析,得出几点结论:第一,广东服务业的产业结构不合理,特别是房地产业产出比重过高。
第二,广东服务业中的中间产品型产业部门理应是服务业增长乃至整体经济增长的动力,但目前其产出比重不高。
第三、广东服务业部门的产业关联程度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投入产出;服务业;产业关联;产业波及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entering the‘post-industrial society’ and facing the course of economic transition, Guangdong pays more attention on service industry .In this paper, using input-output table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hina, we apply input-output model to analyze services in Guangdong.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some indicators about services’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we draw some conclusions: Fir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Guangdong services is irrational, particularly high proportion of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output. Second, the sectors of intermediate product in Guangdong services should be th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but the proportion of their output is not high. Third, the level of service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in Guangdong dose not match the average level in China.Keywords: input-output analysis, services industry, industrial relationship, industrial-spread中图分类号: F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引言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和产出为关联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在20世纪初,里昂惕夫提出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标志着产业关联理论的正式产生。
在国外,投入产出分析不仅应用于国家层面分析,例如区域投入产出、区域贸易,而且也应用于超国家层面上的分析,例如二氧化碳、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上。
Thomas Wiedmann等人(2007)基于多区域、多产业投入产出框架,建立环境-经济模型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分析中,投入产出的分析框架已经被很多研究人员使用――Bin Su和B.W.Ang(2010)将中国分为八大区域,同时利用大量的中国数据对区域集聚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结果表明结论高度依靠空间集聚。
在政府和公司越来越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越来越注重利润和当地环境之间的平衡。
Silvana Kuhtz、Chaoying Zhou等人(2010)在企业层面上利用投入产出,分析两头生产企业(two tile manufacturers)。
在国内,也有很多的学者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对产业关联进行研究。
汪斌(2007)根据投入产出表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15个OECD发达国家的数据进行横向对比,籍以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如何提升制造业的效率。
张小兵(2008)利用产业增加值数据,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和灰色关联分析,证明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互为因果,以及两个产业之间的关联度。
李晓和张建平(2010)整理出国际/国家间投入产出模型的综述,并应用于东亚产业关联的研究。
张亚雄和赵坤(2008)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对北京奥运投资的经济拉动效果进行分析,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度是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
朱钟棣、鲍晓华(2004)在反倾销税价格效应的研究中,利用中国投入产出表定量分析反倾销税价格效应对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关联影响。
王国军、刘水杏(2004)对房地产的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进行研究,借助投入产出表模型对我国及美、日、英、澳4个发达国家房地产业与其密切关联产业的关联度进行分析。
李冠霖(2002)在《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将投入产出模型应用于第三产业的分析,并对国内外的情况进行对比。
在我国,产业关联实证分析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上,忽视在区域上产业关联分析。
事实上,经济发展是由不同增长极带动。
广东位于改革开放前沿,是中国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现在,广东位于一个重要经济转型时期,服务业作用凸显。
因此,有必要理清广东服务业产业关联。
从产业关联视角探讨广东服务业特点,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服务业不同部门在广东经济中作用,对于经济转型中广东服务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的分析方法投入产出模型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建立,是目前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时运用得作为普遍的数学工具。
其基本思路是:为获得一定的产出,必须有一定的投入。
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线性代数建立数学模型,以数学形式表达投入产出表所体现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与分配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
投入产出模型:X=AX+Y其中,X、A、Y分别表示部门总产出、直接消耗、最终需求。
投入产出分析中用到的系数较多,主要是使用中间投入率、中间需求率、直接消耗系数、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在价值型投入产出表中,第一象限纵列个元素xij是j部门生产中消耗第i部门产品的数量,xj是j部门的产出,根据直接消耗系数定义:aij数值越大,表明i部门与j部门之间联系越紧密;反之,i 部门与j部门之间的联系越松散。
(2)中间投入率和中间需求率中间投入是指个部门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的其他部门产出的价值,其与总投入之比为中间投入率。
中间投入包括物质投入与服务投入,其表达式:中间投入率越高,该产业的附加价值就越低,因而高中间投入率产业就是低附加价值部门;反之,中间投入率越低,该产业的附加价值就越高,因而低中间投入率产业就是高附加价值部门。
部门总产出中的一部分时作为其他部门的中间投入而重新进入生产过程的,这一作为中间投入的产出占总产出的比率称为中间需求率,其计算公式:一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越高则最终需求率越低,说明该部门就越具有原料产业的性质;反之,一个产业的中间需求率越低而最终需求率越高,则说明该部门就越具有提供最终产品的性质。
(3)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指国民经济某产业增加一单位最终使用时,对国民经济各产业所产生的生产需求波及程度。
其表达式:其中,是里昂惕夫逆矩阵的元素,n是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数。
>1(<1)表示j部门对经济总体的波及和影响程度大于(或小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因此,影响力系数大的产业发展对社会生产具有较强的辐射、拉动效应。
感应度系数指国民经济各产业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业由此受到的需求拉动,也称为前向关联。
其表达式: >1(<1)表示i部门受到的需求拉动大于(小于)社会的平均水平。
感应度系数大的部门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较大,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些部门的滞后发展将会抑制社会需求,进而制约社会发展。
三、广东省服务业产业关联实证分析依据投入产出模型,对广东省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和增长进行分析,原始数据来源于《2007年广东投入产出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
(一)经济结构分析对广东服务业进行产业关联分析之前,有必要对广东服务业结构进行阐述。
总产出由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构成,最终使用由消费、投资、出口、进口构成。
下面表格数值表示某行业在列向项目中的比重。
根据广东服务业总产出构成,金融业(13.33%)、批发和零售业(15.19%)总产出水平最高,两者占广东服务业总产出较大比重。
从四层次服务业分类看,生产性服务业和分配性服务业构成了广东服务业总产出的主体,两者占广东服务业总产出的71.5%。
在最终使用方面,房地产业(14.88%)、批发和零售业(17.16%)占总最终需求的份额最大。
具体到最终需求构成:①进出口主要集中在分配性服务业;②房地产(52.97%)、批发和零售业(25.55%)的投资水平在服务业中最高;③房地产业(12.97%)、住宿和餐饮业(11.81%)、教育(10.2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13.85%)等四部门的消费比重高达48.90%,其中房地产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两者的消费份额最大。
根据服务业经济结构分析,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三大产业在广东服务业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表12007年广东服务业经济结构(单位:%)部门消费投资出口进口最终使用总产出A 8.91 15.85 2.90 0 8.91 7.53B 7.83 0 0 0 6.04 13.33C 12.97 52.97 0 0 14.88 12.00D 1.38 0 1.16 0 1.31 8.68E 2.40 0.21 0 0 1.89 2.75F 3.15 5.42 29.34 29.80 6.86 12.09G 9.79 25.55 59.46 70.20 17.16 15.19H 11.81 0 5.02 0 10.17 8.55I 5.11 0 0 0 3.94 3.68J 2.54 0 0 0 1.97 1.20K 10.26 0 0 0 7.94 4.30L 7.69 0 0 0 5.97 3.37M 2.30 0 2.12 0 2.23 1.64N 13.85 0 0 0 10.72 5.71注:A代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B代表金融业,C代表房地产业,D代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E代表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F代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代表批发和零售业,H代表住宿和餐饮业,I代表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J代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K代表教育,L代表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M代表文化、体育和娱乐业,N代表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