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介绍

足太阳膀胱经详解介绍


至阴:急性腰痛找至阴 作用:是远距离取穴的常用穴,统 治膀胱经所有的部位,特别是急性腰 痛和怀孕胎位不 正,温灸至阴有非常好的疗效。 部位:歌诀:至阴小趾爪角旁 主治:头颈痛,目痛,鼻塞,腰痛,胎位不正,胎暴动,胞衣不下来, 急性腰扭伤治疗。 配伍:
●配三阴交、有调冲任,理胞宫的作用,主治胞衣不下,难产。 ●配风池、攒竹,有祛风邪,清头目的作用,主治头痛,目痛。
膀 胱 经 下 肢 穴
共18穴
委中


委中:腰背委中求 作用:合穴,拍打委中对一切腰背疼痛和下肢痹痛效果极佳, 也是肾的保养区。
主治:腰痛、半身不遂、小便不利等。

方法:可选用刺血疗法排毒。
配伍:
●配肾俞、腰阳关,有强腰 舒筋,活络止痛的作用,主 治腰腿痛,坐骨神经痛。 ●配曲池、风市,有祛风清
膀胱俞



膀胱俞 作用:有通调膀胱,通调水道作用,寒热诸因素致成膀胱气化失常。 部位:第二腰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遗尿,小便不利,尿频,尿失禁,湿热下注, 阴部瘙痒,泄泻, 便秘配中极,为俞募配穴法,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水道不利,癃闭, 小便赤涩。 配伍: 配筋缩、犊鼻、有通经活络,健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强痛,下肢 无力。 配阴廉、血海,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阴部瘙痒,淋 浊。
膈俞


膈俞:会穴,是血之会穴—血会 部位:第七胸椎棘突下,至阳穴旁开1.5寸 主治:胸胁胀痛,胃痛,吐血,痰血,便血,贫 血,肩臂酸痛,呕吐 配伍:
●配中脘、内关,有宽胸利气的作用,主治胃痛,呃逆,呕吐,肠
炎。
●配肺俞、膻中,有调理肺气,止咳平喘的作用,主治咳嗽,气喘,
肺炎。
●配肝俞、脾俞,有健脾统血,和营补血的作用,主治贫血,白细
八髎穴




八髎穴:痛经神效擦八髎 作用:有调经活血理气止痛之功效,急治腰痛。 主治:痛经,闭经,大小便不利,遗精阳痿,阴门瘙痒,月经不调,子 宫胀垂。 方法:痛经、瘀血—热敷,温灸神阙穴,后面刮八髎 配伍:
●配关元、三阴交,有调理下焦,活血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带下。
●配商丘,涌泉,有健脾补肾,暖胞宫的作用,主治痛经不孕。
足太阳膀胱经
一、重要性
二、循行 三、主治疾病 四、所经穴位 五、刮痧新要点
一、重要性 太阳膀胱经是抗御外邪的第一道防线
足太阳膀胱经有藏津液,司气化,主汗,排
尿的作用,在肺气的配合下敷布于体表,称 为太阳之气,所以膀胱经太阳经气有保卫体 表,抗御外邪侵入的功能。

《黄帝内经》上说,膀胱经有问题的 人会发热,穿厚衣服也觉得冷,流鼻 涕,头痛,项背僵硬疼痛;眼珠疼痛 得好像要脱出来一样,颈项好像被人 拉拔一样难受,腰好像要折断一样疼 痛,膝弯部位好像结扎一样不能弯曲, 小腿肚像撕裂一样疼痛,股关节屈伸 不灵活;癫痫、狂证、痔疮都发作了; 膀胱经所经过的部位都会疼痛,足小 趾更不能随意运动。

膀胱经头部穴
共10穴
睛,指此穴内的气血
头部经穴——睛明
主要作用对象为眼睛; 明,光明的意思。 按本穴能使眼睛明亮,
是治疗一切眼疾的主要穴位。
[定位]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 [主治]①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 目眩、目翳、夜盲、色盲、近视。②腰腿痛。 [配伍]:●配合谷、风池,有清热疏风的作用, 主治结膜炎,目痒。
胞及血小板减少。
●配曲池、三阴交,有祛风清热,活血止痒的作用,主治荨麻疹,
皮肤瘙痒。

肝俞



肝俞:清肝明目泄肝俞 作用:本穴可治肝的病症,有调节血量的作用,可治、近视,及各种慢 性眼疾患。 部位: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穴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眼痛,目赤,夜盲,视网膜出 血,眩晕,肝胆炎。 配伍: 配期门,为俞募配穴法,有清利肝胆湿热的作用,主治肝炎,胆囊 炎,胁痛。 配百会、太冲,有平肝潜阳,清热明目的作用,主治头昏头痛,眩 晕。 配肾俞、太溪,有滋阴养血补肾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 配大椎、曲池,有清热泻火,安神定志的作用,主治癫痫,精神分 裂症。
谢谢!


背部综合疗法
集聚于刮痧,走罐,油压,指压,
温灸。配合远红外线灯,精油效果 显著。还可以对感冒,失眠有明显 效果。
什么时间刺激膀胱经好呢?
膀胱气血申时最旺,此时做最好,把气血疏
通,对人体是很有保健作用的。此时多喝水 对人体有祛湿排毒的作用。
刮痧新要点



刮痧工具:黄铜最好,最容易出痧,治疗效果最好。 刮痧顺序:首刮大椎、大、膏肓、神堂,病重者、严重心脏 病患者首刮心经心包经肺经稳定上焦,再刮其他经脉线和患 处局部。 禁刮部位:乳头、阴部、石门穴。 手法:徐而和,心平气和,不紧不急 坐位比卧位好, 一个星期刮一次, 刮痧可与针、拔罐同时进行,但是刮痧后不宜灸,
大肠俞




大肠俞:内湿腰痛大肠俞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大肠疾病,如腹痛、泄泻便秘等。 对于风湿腰痛效 果较好。 部位:第四腰椎棘突下,腰阳关旁开1.5寸 主治:肠鸣,腹胀痛,泄泻,肠痛,便秘,腰痛 配伍: 配至阳、腰阳关,有强筋骨,利腰膝的作用,主治腰脊骶髂疼痛。 配天枢,为俞募配穴法,有培土健中,消积滞的作用,主治胃肠积 滞,肠鸣腹泻。 配上巨虚、承山,有调肠腑清积热的作用,主治便秘。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的排毒通道
后背膀胱经是主要循行部位,分布着五脏 六腑的背俞穴,可以说身体内任何疾病都与 膀胱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什么是背俞穴?所有的背俞穴都是十二脏腑
的精气在背部输注之处,也都是脏腑疾病在 背部的敏感反应点。
二、循行
足太阳膀胱经

起于内眼角的睛明穴,行于头颈后项背 部, 至下肢,行下肢后侧正中线,经外踝后至 足外侧 ,止于足小趾外侧里角旁的至阴穴。
热,凉血解毒的作用,主治
湿疹,疔疮。 ●配阳陵泉,悬钟,有补髓 强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 治下肢痿痹。
承山

承山:撑起一座大山
作用:治疗腰腿痛特殊功效 部位:腿肚子下方凹陷处



主治:痔疮效果好。
配伍: ●配环跳、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腓肠 肌痉挛,下肢痿痹。 ●配大肠俞、秩边,有理气清热,通调肠腑的作用,主
心俞

心俞:心悸胸翳心俞知 作用:行气活血,镇静安神 部位: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穴旁开1.5寸 治疗: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如心惊,气促,心动 过速,心绞痛 衰弱, 失眠多梦等 配伍: 配巨阙,为俞募配穴法,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心痛引背,冠心 病,心绞痛。 配神门、三阴交,有调心脾,宁心神的作用,主治健忘,失眠,惊 悸,梦遗。 配太渊、孔最,有清肺热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咳嗽,咯血。
脾俞


脾俞:不思饮食找脾俞 作用:有健脾利湿,益气统血之功效,能促进消化 吸收,治疗不思饮食,水肿,腹胀等脾胃虚弱等症。 部位: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穴旁开1.5寸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贫血,皮下出血,水肿,肌内萎缩,脾胃虚 弱,不统血,血不归经引起皮下出血崩 漏等。
胃俞

循行方向:头──足 起止穴:睛明──至阴 联系脏腑器官:膀胱、肾、脑、目、耳。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共 67 穴
足 太 阳 膀 胱 经 穴
三、主治疾病
呼吸系统:感冒、发烧、痛、痢疾、胃及十二指肠 溃汤、胃下垂、急慢性胃肠炎、肝炎、胆囊炎。 泌尿生殖系统:肾炎、阳痿、睾丸炎、闭经、月经 不调、痛经、盆腔炎、附件炎、宫颈糜烂。 其他疾病:失眠、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中风后遗 症、关节炎、经脉所过的肌肉痛。
治便秘。
飞扬
飞扬:行走无力靠飞扬 作用:本穴功能为祛风健腰助行走,通经活络 治疗腿疾 部位:昆仑穴直上七寸,在小腿腓骨后缘处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骶痛,下肢痛,小腿麻木, 下肢瘫痪,顽固性腰腿痛,慢性腰痛 一定找飞扬。

配伍: ●配百会、后溪,有醒脑开窍的作用;主治癫狂,痫证。 ●配太溪,为原络配穴法,有清利头目,滋阴养血的作 用,主治头痛,目眩,鼻衄。
由此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
如捆扎聚集的竹竿小头, 故名。
[定位]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 [主治]①头痛、眉棱骨痛。 ②口眼歪斜、目视不明、目赤肿痛、眼睑瞤动、眼睑下垂。 [配伍]: ●配风池、合谷,有祛风清热镇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流泪。 ●配列缺、颊车,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主治面瘫,面肌痉挛。
胃俞:胃痛胃胀用胃俞 作用:本穴与脾俞协同有和胃降道,健脾助运功效 部位: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脾胃虚弱,胃脘痛,胃下垂,虚烦干呕,营养不良,腰背痛,腹 胀,胸鸣,泄泻等 配伍: 配上巨虚、三阴交,有健脾利湿的作用,主治泄泻,痢疾。 配中脘,为俞募配穴法,有理气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呕吐。 配内关、梁丘,有宽中和胃止痛的作用,主治胃痉挛,胰腺炎。
昆仑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①头痛、项强、目眩、鼻衄。②腰骶疼痛、脚跟 肿痛。③癫痫。④难产。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孕妇慎用。
配伍: ●配风池、后溪,有清头目安神志的作用,主治头痛, 惊痫。 ●配风市、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
膀 胱 经 背 部 穴
共39穴
风门(BL12) 交会穴(督脉、足太阳之会)
[定位]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①伤风咳嗽、发热头痛。②项强、胸背痛。 [操作]斜刺0.5~0.8寸;可灸。
配伍:
●配肩井、支沟,有舒筋通络镇痛的作用,主治 肩背疼痛,肋间神经痛。
●配合谷、外关,有解表清热的作用,主治发热、
咳嗽。 ●配曲池、血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荨麻
相关主题